闻一多死水导赏(闻一多死水导赏)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膩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闻一多死水导赏(闻一多死水导赏)(1)

中国传统诗人,在大一统思想和天人合一思想的指引下,显示出一种其实互相矛盾的美学要求来,即,既追求结构的精致,又追求在表达表情上浑然天成的意境美。这就使诗成为高难度的艺术形式,并成为悠闲自得的士人阶级的专属文化,在士人制度下,士人阶级就是知识阶级,也就是文化和文明的代表,诗就是这个阶级的独特特征和自我意识。

在政治之外,士人是个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阶级,在许多时候,士人是国家的主人(享受统治地位和特权),但这个阶级的独特在于其身份的获取依赖于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选拔制度,而不是依赖于血统等天赋,不可否认这个制度常常在王朝后期趋于崩坏,但这个制度本身却代表着“阶级流动”的活力,反过来说,这个制度的潜在受益者,都是国家未来的主人,而在封建制度宣告结束以后,在追求自由进步的民国时代,每个爱国者都自认是国家的主人,亦即,士人制度倒下去了,而士人精神站起来了。

对于士人阶级的独特性及其在民国时代的演变等,若要详加阐述,篇幅之长难以想象,但通过“诗”来管中窥豹,或者能有所得。

一定意义上说,诗总是在反应一些相对极端的现象,就像:“美,概在于,它从人群中走出。”

那么,在面对世间的丑恶、政治社会民生种种颠倒之时,诗,表现出的具体态度,也许能够为“士人精神”做一注解。

这首诗,形制规整统一,节奏规整有序,同时文辞之优美与指代之丑恶形成鲜明的对比,即使抽开时代的因素,也独具魅力。

我看出:他,戏谑兼具优美;表面温柔细腻,实则傲骨铮铮;绝不低头,却又保持理智和原则;然而,终于,痛哭失声。

“中”,是中国文化的独特尊严。

“情”,是诗最后、也最坚实的支撑。

附:国民党向李公朴、闻一多开杀戒后,一副讽刺对联不胫而走:“天下是老子打来,谁教你开口民主,闭口民主;江山由本党坐定,且看我一枪杀人,两枪杀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