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砖瓦收藏(历史的青灰砖瓦都是怎样的)
瓦之曲面,取之于自然;瓦之建筑,回归自然。历史的青灰砖瓦,在斑驳的色彩中显现出了新的韵味与魅力。
秦汉的大气磅礴、唐代的雍容华贵、宋朝的精致典雅……我们曾多次把东方美学传向世界,也曾一度在西方的浸入下丧失自己的文化语言。但今天,我们要再次回到东方,在繁杂的现代生活中寻回我们自己,找回古老的东方美学。2017年6月,YT与吉利汽车一起,开启一场东方美学的溯源之旅。
青砖绿瓦,屋檐下的中国
瓦之曲面,取之于自然;
瓦之建筑,回归自然。
瓦的故事
甲骨文之瓦
在甲骨文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瓦的雏形。虽然今天还没有陶瓦实物出土,但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字中有建筑结构的样子。有学者推测,这说明当时建筑中可能有用木或铜材料制作的瓦,它们或是已经腐烂,或是还没有被识别出来。
西周之瓦
陶瓦的存在现在已经被追溯到了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前期。在陕西岐山凤雏村的西周遗址中曾发现了陶瓦的存在,但当时的陶瓦应该只适用于屋脊、天沟的部分。到西周晚期,文物发掘中这一时期的陶瓦渐渐多了起来,当时瓦的制造质量已经提高,很多时候整个屋顶都使用了瓦,同时,“半瓦当”也在这个时候出现了。
春秋之瓦
至东周、春秋时期,瓦已经被普遍使用了。山西、河南、陕西、湖北等地的春秋遗址中都出现了大量的板瓦和筒瓦,而半瓦当和全瓦当这一时期也常有出现。这时的瓦当上开始出现精美的图案。
秦汉之瓦
秦汉时期,我国形成了独立的制陶业,工艺也得到飞速发展。例如,瓦榫头取代了瓦钉和瓦鼻,它的使用让瓦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特别是在汉代,在制陶工艺取得明显的进步之后,圆形瓦当的筒瓦成为主流,瓦的制作工序更为简洁,因而有“秦砖汉瓦”之称。
宋代之瓦
宋代的制瓦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由于琉璃技术的发展,瓦开始在色彩上有了新的突破。在片瓦和琉璃筒瓦结合的基础之上,形成了琉璃和砖瓦的标准化制作。开始使用琉璃之后,不仅瓦的外形更为美观,同时加强了防水作用,防止雨水对房屋木结构的损坏。
明清之瓦
明清时期,瓦已经成为了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时的屋顶已经随着官品序列分成了“大式”做法和“小式”做法两个类型。只要用琉璃瓦或是带吻兽的都属于大式,不带吻兽的属于小式屋顶。在大式屋顶中,不同的官职等级又有不同要求:黄色琉璃瓦是专属于皇家建筑和重要庙宇的了;绿色琉璃瓦达标者亲王、郡王;皇家园林与离宫别苑中一般使用黑、蓝、紫、翡翠色的琉璃。同时,在琉璃瓦的尺寸上也有不同型号与规格。
瓦之今日
很遗憾,有着悠久历史的瓦,在今天现代工业文明的入侵之下渐渐的消失了。古建筑越来越少背后是传统建筑思维的变化。当一座座西方影响下的现代建筑竖立起来时,中国特有的古朴神韵却已不存。好在在这样的时代之下,还有人在坚持着尝试这种颇有韵味的建筑材料在今天的新可能。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建筑是由建筑师王澍设计的。这个建筑群曾获得了美国建筑界最高奖项普利兹克奖。
“他的建筑能够唤起往昔,却又不直接使用历史的元素。”
王澍从华东地区收集了700多万块不同年代的废弃砖瓦,在象山校园,它们再一次获得新的生命。这些带着历史印记的青灰砖瓦堆叠在一起,它们来自不同的年代,却在斑驳的色彩中显现出了新的韵味与魅力。
每当下雨时,屋檐下一滴滴雨水落向地面,这种江南诗意般的生活已经远离现代生活太久了,今天却重新出现在了人们的面前。湿润的天气里瓦上长出青苔,青砖绿瓦、藤蔓葳蕤,瓦带来的不止是一种古老的建筑,更是一种诗意的生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