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国家国号(历代王朝为何不用姓氏做国号)

文|佳文

大家想必都曾背过一首朝代顺序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那么这么多王朝的国号都是什么含义呢?

历代国家国号(历代王朝为何不用姓氏做国号)(1)

一、夏朝

虽然目前国外学者对夏朝是否存在还持怀疑态度,但国内学者多倾向于认为夏朝与二里头文化有一定渊源。关于夏的含义有不同的看法,如范文澜先生认为是禹的儿子启西迁到大夏地区后以地名来作为政权名称的,大夏就在今天的山西西南部。

历代国家国号(历代王朝为何不用姓氏做国号)(2)

不过也有学者提出了更有趣的看法,胡阿祥先生认为在甲骨文里的“夏”是一只蝉的模样,在古人看来,蝉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不断,这从考古中出土的玉蝉就可看出。古人可能注意到了蛹——蝉——蛹这种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现象,他们认为不断地周期性变化象征着生命的周而复始。

二、商朝

相传是商人的先祖契被封到商地,因此得名;另一种说法则根据商人与玄鸟的神话传说,认为商人始祖的诞生是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三、周朝

甲骨文‘周’字的写法像“田”的形状,相传周人的始祖后稷就是管理农业的官员,周朝国号的含义与周人重视农业有很深的渊源。或许也与古公亶父率领周人迁徙到周原有很深的关系。

历代国家国号(历代王朝为何不用姓氏做国号)(3)

四、秦朝

根据顾颉刚先生的研究,秦人最早是生活在东方的部族,和商人关系友好。后来武王伐纣时因为站错了队伍被周人惩罚,举族西迁,秦人于是在今天甘肃天水一带繁衍定居下来。从甲骨文字形来看“秦”字为禾草的样子,禾草在古代是饲养马匹的重要饲料,反映了秦人祖先擅长养马的真实历史。

历代国家国号(历代王朝为何不用姓氏做国号)(4)

五、汉朝

刘邦本来打算先进入关中做关中王,但在项羽的压力下被迫放弃,被改封在汉中郡和巴蜀地区做汉王。刘邦心里感到很憋屈,认为自己成果的果实被项羽夺走了,如今只能做山沟里的诸侯王。但根据萧何等人的解释:“语曰‘天汉’,其称甚美”,这就是说汉这个国号象征上天银河,有天意护佑,这种全新的解释为刘邦统一全国提供了一种文化上的优势地位。胡阿祥教授在国号研究中特别指出汉在古代是一个美好的字眼,“汉,漾也”。汉水的上源是水量较小的漾水,寓意盛大。后来汉朝果然开疆拓土,声望远播,成为了我们国家主体民族的名称。

六、新朝

西汉末年因为土地兼并严重,自然灾害不断,蓄奴问题也很突出,国家统治面临危机。很多儒生根据谶纬学说和天人感应的看法认为应当异姓为帝王。权臣王莽借机夺权篡位,实施改革,美其名为新政。所以新朝的国号实际寓意与前朝不同,天运重开的意味。(只不过王莽改革很多更像是机械的复古。)

历代国家国号(历代王朝为何不用姓氏做国号)(5)

七、三国

三国里蜀国的国号是汉,蜀国是魏国对它的贬称,也称为蜀汉;吴国是根据孙权的封爵吴国公和江东故地的地理名称而得名,也称为孙吴;魏国则是取自曹操所封的魏国得名,曹丕袭之,史称曹魏。

八、晋朝

如果说三国时期的魏、蜀、吴是以古代的袭称有关,而晋朝的国号则是大不一样。不少研究者认为晋的国号有浓厚的谶纬色彩,和东汉末年以来流行的一句“代汉者当涂高”的谶语有关。“晋”字,是上进、晋升的意思,也就是说,当时的司马昭由“高都公”变成“晋公”,地位更高了。这样一来,“晋”既符合“代汉者当涂高”的神秘预言,又符合司马氏的籍贯封地。“司马昭以晋为国号,司马炎以晋为新王朝的国号,其实隐含了以晋朝继承汉朝、而不承认汉魏禅让的心态。

九、南北朝

南朝:

宋,创建者刘裕的祖籍在彭城,古代是宋国地盘。刘裕后来接受了宋王封号,取宋为国号。史学家为了与南北宋的宋相区分,所以称刘裕建立的宋为刘宋。

齐,创建者萧道成本是刘宋将领,后依靠军功逐步掌握大权。在宋元徽五年(477年),萧道成立刘准继位,被封齐王。公元479年,萧道成迫使宋顺帝刘准禅位,灭宋建齐(这位宋顺帝就是说愿生生世世不生在帝王家的皇帝)。也有说法称齐源于谶纬之说,民间有谶歌云:“金刀利刃齐刈之”,意即“齐”将取代“刘宋”。

梁,创立者为萧衍。因萧衍在齐的封爵为梁王,以此定为国号,国号大梁。史学家为区分也称其为南梁、萧梁。

陈,是中国古代政权中唯一 一个国号与皇帝姓氏相同的政权,以陈霸先的姓氏作为国号。

北朝:

魏,取名来自曹魏,意图证明鲜卑人建立的政权接续了曹魏。《魏书》里记载“故躬率六军,扫平中土,凶逆荡除,遐迩率服。宜仍先号,以为魏焉。”讲的就是鲜卑人用魏作为国号来传达一种祖先源于华夏,继承正统的文化观。后来的历史学家为了便于区分,称南北朝时期的魏国为北魏。

齐,来源于高欢的爵位齐王,是北魏皇帝的封赐。为了区分一般称为北齐或高齐。

周,宇文泰第三子宇文觉继任大冢宰,自称周公。宇文觉在废除西魏恭帝的帝位后,以封爵为国号。联系到北周官制的改革学习古制,也与周的命名有一定关系。

十、隋朝

隋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曾被封 随国公,杨坚后来承袭了这个爵位,但因为随有走的含义,所以改为了隋。

十一、唐朝

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被北周追封为唐国公,爵位承传到了李渊。后来李渊起兵,自称唐王,以爵位为国号。李渊起兵之地古代为晋地,唐叔虞所封,或亦与此有关。

十二、五代十国

先说五代:

粱,建立者朱温本来追随黄巢叛乱,后投降唐朝成为地方藩镇,即宣武军节度使。老巢在汴梁一带,古为梁国地,后被唐朝封为梁王,以此得国号。一般为了区分称为后梁。

唐,因为李存勖认为自己中兴唐朝,所以并没有以自己的封爵晋王作为国号,史称后唐。

晋,石敬瑭建立。因为根据地在太原一带,以地名和故李克用封爵为国号,史称后晋。

汉,刘知远建立。因为刘知远是沙陀人,冒姓刘氏以为汉高祖后裔,史称后汉。

周,郭威建立。郭威自认为周代虢叔的后裔,建国号为周。史称后周。

(五代的国号规律是越来越早,从唐、晋、汉、粱再上溯到周代,复古时代的潮流)

再说十国

前蜀,创立者王建以唐封的蜀王爵位为国号,为“大蜀”。

后蜀,创立者孟知祥建立,国号蜀,为与蜀汉、前蜀区分史称后蜀。

吴,以创立者杨兴密所封吴王爵位为国号。

南唐(徐齐):南唐的情况也比较特殊,改换过一次国号。本为齐,后来徐知诰宣称自己是唐王室的后裔,恢复原来的李姓,改名为李昪,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

楚,907年后梁建立,马殷主动向中央称臣,被封为楚王,以封爵为国号。

吴越,后梁封钱镠为吴越王,以封爵为国号。

闽,909年王审知被后梁封为闽王,以封爵为国号。

南汉,刘龑凭借父兄在岭南的基业,于后梁贞明三年(917年)在番禺(今广州)称帝,改广州为兴王府,国号"大越"。次年,刘龑以汉朝刘氏后裔自视,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

荆南(南平),分别以后梁和后唐所封爵位荆南节度使、南平王作为国号。

北汉,北汉的开国之君刘崇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任河东节度使、太原尹。郭威灭汉建周。刘崇占据河东十余州在太原称帝,国号汉,史称北汉。

十三、宋、辽、夏、金

宋:赵匡胤被后周恭帝任命为归德军节度使,驻扎在宋州,所以以宋为国号,表明赵匡胤发迹的地方。

辽:辽的国号变迁很复杂。最初耶律阿保机建立国号为大契丹,后来似乎并行过双重国号大契丹和大辽;辽圣宗时期又改国号为大契丹;辽道宗时期再次复国号“大辽”。

历代国家国号(历代王朝为何不用姓氏做国号)(6)

夏:建国时以夏州命国号为“大夏”,因为地在北宋西边,故宋人称西夏。

金:以按出虎水产金而得国号。也有说法认为“辽以镔铁为号,取其坚也。镔铁虽坚,终亦变坏,唯金不变不坏。”于是以大金为国号,望其永远不变不坏也。就是说阿骨打希望金国能永远不朽坏如黄金一样可靠。

十四、大元

元朝的前身是成吉思汗建立的Yeke Mongol Ulus,传统观点认为是蒙元前期的国号是大蒙古国,后期忽必烈即位后改为大元。但根据萧启庆等人的研究大蒙古国和大元这两个国号到元末都是一直并用的,因为在蒙古人看来大元只是蒙古人帝国的一个部分,冯家昇也曾指出大契丹和辽与大蒙古国和大元的关系是类似的。

至于大元的国号则取自《易经》。在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忽必烈颁发建国号诏,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这样的与众不同的国号也显示出蒙古人希望获取中原正统文化的企图,但同时也与大蒙古国、大朝的前国号一脉相承,体现出鲜明的蒙古民族特色。

十五、大明

朱元璋建立的大明的国号与宗教有关,但并不是如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所说的和吃菜事魔的明教有关,而是与佛教里的白莲教密切相关。根据胡阿祥等学者的研究,朱元璋自比为佛教的明王,所以用“大明”为国号。朱元璋本来就是白莲教徒,而白莲教是崇奉阿弥陀佛的,阿弥陀佛就是明王。元末白莲教宣扬“弥陀出世”的教义,而“弥陀出世”也就是“明王出世”。明王出世就是要拯救乱世苍生,重建稳定祥和的秩序的。

十六、大清

清朝建立前曾建立后金政权,后皇太极于1636年称帝建立清朝,定族称为满洲。那么他为何要选这样一个国号呢?关于清朝国号的来历,众说纷纭。

有人持五行相克说的观点,因为明朝的明为火的含义,而原先的金被火克,所以要引水灭火。这种观点主要是范文澜先生主张。

日本学者市村瓒次郎则认为可能是清和金的发音相近,将原金国号改为清,是选取发音近似的合适字代用。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大清国号的含义均应从汉文化元典中去寻找。比如《尚书·泰誓》末句为“永清四海”,《诗经·大雅》首句“肆伐大商,会朝清明”,以及《周颂》首句“维清缉熙,文王之典”。据此,“清”乃周室受命之象征。所以用大清作为国号实则宣示了女真人受命为帝,有正统性。这种观点受到皇太极在得到元代的传国玉玺后很快称帝改国号而推测。

中国古代的国号名目繁多,但却大体上有规律可循。大体上在元代以前多以先秦古国、所封爵位、地理区域名称作为国号,如十六国时期的五燕、五凉、三秦,五代时期的梁唐晋汉周都是如此。到了元代为一大变,开始从古代经典、宗教教义、民族特色等方面取材作为国号。

参考资料:

1、《辽朝国号考释》,刘浦江,《历史研究》2001年06期

2、《说大朝:元朝建号前的蒙古的汉文国号》

3、《正名中国·胡阿祥说国号》,胡阿祥著,中华书局

4、《中国历代王朝的国号解析》

5、《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辽、西夏、金、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