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区旧房改造(老旧小区公共空间)
金海小区是平谷城区内一个典型的老旧小区,1993建成至今已有29年。但走在里面,小区的年代感却并不明显,宽敞干净的甬路两侧是一排排错落有致的白色楼房,居民们的私家车有序地停在楼前车位里,就连小区的垃圾分类区域都被收拾得格外干净。小区门口新修建的口袋公园是居民们平日消磨时光最好的场所。
2022年以来,平谷区紧盯乱停车、乱闯马路、乱设摊、乱堆放、乱投放“五乱”顽症痼疾,开展专项治理,下足绣花功夫,推动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城市有颜值、有温度,大家伙儿才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平谷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马思亿称。
改造后的金海小区,不仅宽敞干净还新修建了口袋公园。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摄
83岁老人在老旧小区迎来新生活
83岁的闫老师傅是金海小区里的老住户了,这两年,他眼看着小区随处乱停的车辆有了正规的“家”,随意堆放的垃圾有了专门的分类投放区,闫老师傅和许多老住户一样,开始慢慢享受老旧小区的新生活。
改造后,金海小区里有了垃圾分类投放区。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摄
闫老师傅说,金海小区属于老旧小区,里面不少住户都在这里面住了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街坊四邻处得熟络,关系融洽,但老旧小区一些诟病以前也一直困扰着大家伙儿的生活,首当其冲的就是停车问题和垃圾随意乱堆的问题。这几年,小区的环境一点点改变,小区里满天飞的电线被重新进行了梳理,昔日的“蜘蛛网”不见了, 亮出了天际线。小区里的宣传栏从地上被合理地转移到了小区的栅栏上,腾出了更多空间。小区的单元楼里也被粉饰一新,赋予了不同主题的楼道文化。“以前街坊四邻见面打个招呼,很少有机会聚在一起,现在出了小区门口就是一个小公园,逛逛公园、健健身,很方便。”
如今的金海小区有了大变样。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摄
居民眼里,这两年小区变化最明显的是环境,但在平谷区滨河街道办事处主任张海霞眼里,改变最明显的其实是居民们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生活。“就像小区门口张贴的宣传标语一样‘自己的家园自己爱,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的家园自己管,自己的家园自己护。’”张海霞称,金海小区是平谷区首个文明创建示范小区,现有居民858户、1907人。这两年,共投入150万元,从基础设施、氛围营造、秩序整治、文明引导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造提升,推进小区公共空间“微更新”:安装小区门头,更换监控探头,建成“微网格”指挥中心,粉刷墙面楼道和楼门车棚门,更换路灯,美化架空线路,打造72个单元的楼道文化,设置5处集中晾晒区,施划停车位……金海小区告别了旧时脏乱差的模样。“变化更大的是居民的思想意识和文化生活。小区的垃圾分类,不用我们组织,居民自己就知道自觉分类,甚至还有不少居民自发当起了志愿者,引导大家自觉将垃圾分类入桶。”老旧小区里居民的生活跟着翻开了新篇章。
撂荒地逆袭成智慧大田村里有了“村民管家”
臭鱼池变身荷花塘,撂荒地逆袭成智慧大田……自从村里有了“村民管家”,平谷区西樊各庄村村民的生活也变了样。
地域面积偏大、人口密集是平谷区峪口镇西樊各庄村最大的特点,与其找专人来治理村庄,不如让村民成为真正主人,经营自己的“家”。这两年,西樊各庄村开始实行“村民管家”机制,以村民自治为目标,以村民小组为片区进行网格划分,将党建引领、为民服务和基层自治纳入“一张网”,初步形成了“党总支书记、党小组长、村民小组组长、村民”四级网格体系。
郭丽君就是一位村民管家,服务着18户村民,这些人基本都是她的老街坊。郭丽君说,她负责的18户村民中,她最牵挂任大爷老两口了。“任大爷和大妈是一对独居老人,都已年过七旬,每周我都会抽空到大爷大妈家里转一圈儿,坐下陪着说会儿话,心里才踏实。”赶上刮风下雨降温的天气,郭丽君心里就更放不下老两口了,她像对自家长辈一样,嘱咐大爷大妈注意防寒保暖、注意取暖安全等。
西樊各庄村一块撂荒地的逆袭也得益于村民管家微网格治理机制的深入推进大变样。这片面积60余亩的撂荒地,因土地为沙土且不方便浇水,村民少有人愿意承包耕种,长期荒芜,杂草丛生。村民管家通过收集民意诉求,对土地进行全面整治,清除杂草,重翻土地,然后依托科技小院与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业技术推广站合作,对地块进行充分规划利用,让昔日的撂荒地变身“智慧大田”。2022年,“智慧大田”还作为西樊各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开展70余场农技培训。通过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农业的示范种植,吸引企业、村民现场参观、学习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技术。智慧农场的鲜食玉米通过微店、直播、订单采购等线上线下一体化营销模式,广泛开拓了销路,共销售1.8万斤,收益6万元,全部归村集体所有。村民看到新品种新技术的广阔市场,纷纷主动询问。截至目前,已向村民免费发放鲜食玉米种子近700亩,预计每亩地收益4000余元,在现有基础上实现翻番。
在西樊各庄村委会前,曾有一片“臭鱼池”,由于缺乏有效管理,水草茂密,发绿发臭,蚊蝇滋生,气味难闻。随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与共建美丽乡村工作的推进,20余位村民主动向村民管家建言献策,与村民管家一起,用一周时间将鱼池内的漂浮物和水草全面打捞,再对鱼池进行喷药、规整、放水,随后种植了大量荷花。依托这“一汪碧水”,西樊各庄加大绿化美化力度,在荷花池里投入鱼苗,周边栽种各种花木,吸引了白鹭、野鸭觅食嬉戏,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
打造有温度的平谷
10月9日上午,平谷区马坊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嘹亮的歌声和悠扬的葫芦丝声交织响起,占地四千多平米,涵盖了图书室、健身房、音乐室、培训室等近20个特色活动室,邻近的村居民只要有时间,随时可以来这里打卡。
丫髻山太极广场的咖啡馆。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摄
70岁的王松华是马坊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里的常客,两三年前,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设书法班后,王松华报了名,定期跟着专业的老师在这里学习书法。王松华说,他家就住在邻近的东撞村里,距离马坊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不到4公里路。“这里练习环境比家里好,还有伙伴儿跟着一起练习,互相切磋书法技艺。”除了练习书法,王松华也会在这里打打乒乓球、健健身;在平谷丫髻山景区太极广场上,昔日闲置的房间被打造成了蕴含太极文化特色的咖啡馆,吸引了不少游人到此驻足,品尝咖啡……
马坊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设的书法班,老人们互相切磋书法技艺。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摄
除了书法班,这里还定期开展画展等特色活动。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摄
平谷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马思亿介绍,2022年以来,平谷区坚持“自我加压、模拟创建”,集中力量动员平谷村居民一起参与创城、融入创城。下一步,平谷区将持续抓好专项治理,推动文明城区创建提质增效,打造有温度的平谷。
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编辑 唐峥 校对 卢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