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外在联系(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

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外在联系(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1)

五脏六腑都是人体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她们都是密切关联的,一处有病就会影响多处,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各脏器的功能与作用。

一 五脏的生理功能

1. 心脏

心藏神,为君火,包络为相火,代君行令。主血、主言、主汗、主笑。

心,位于胸中,有心包络包裹、卫护于外,它主要的功能是主血脉,是人体血液运行的动力。心又主神志,开窍于舌,其华在面。

(1)心主血脉,其华在面。指心有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营养全身的功能。脉是血液运行的管道,心与血脉相通,血液能在脉管内循环不息,是靠心气的推动作用,心气的强弱,心血的盛衰,直接影响血液的运行。所以练功者重视调心,使心气能更好的统辖血液的运行,以和畅血脉。

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循环通畅,则脉和缓有力,面色就显得红润而有光泽,即谓其华在面;反之,心气不足,血脉空虚,其面色就白无华。

(2)心主神明。神明,是指人的思维活动和意识状态,都由心来主管。古人把心看作是五脏六腑之大主。练功家亦“全凭心意练功夫”,故有“调心”“调意”(精神活动)之说。

(3)心主汗液。汗为津液所化。津液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汗过多容易伤津耗血,故有“血汗同源”“汗为心液”之说。

(4)心开窍于舌。心经别络上行于舌,因而心的气血上通于舌。所以心若有病,容易在舌体上反映出来,例如心血不足,则舌质淡白,心火上炎,则舌尖红或舌体糜烂,心血瘀阻,则舌体紫暗或见瘀点、瘀斑。

练功人亦重视舌在炼功中的作用,例如“舌抵上腭”“舌搅海”等,可引发口液(津液)的旺盛分泌,气血畅运。

2. 肝脏

肝藏魂,属木,胆火寄于其中。主血、主目、主筋、主呼、主怒。

肝位于胁部,它的主要功能是藏血、主疏泄、主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

(1)肝藏血。是指肝能储藏血液,并对周身血量的分布起调节作用。例如: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入静或睡眠)时,机体的循环血量减少,部分血液回流到肝脏储藏起来,当活动时(劳动工作),肝内储藏的血液又被运送到全身。

(2)肝主疏泄。疏泄,即舒展、通畅条达之意。肝气的疏泄,直接关系到人体气机的升降与调畅。具体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情志方面:人的精神情志活动,除心所主之外,与肝关系密切,古人说肝主谋虑,谋虑是思维活动。肝气疏泄正常,气血平和,心情舒畅;如果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可导致情志异常变化,情绪抑郁或亢奋。所以练功要求放松入静,情绪安宁,使肝气舒和条达,心情自然舒畅。

第二,消化吸收方面:肝的疏泄功能,不仅调畅气机,协助脾胃之气的升降,而且还与胆汁的分泌有关,如肝失疏泄,可影响到脾胃的消化功能和胆汁的分泌与排泄,从而出现消化不良的病变。

(3)肝主筋,其华在爪。古人认为“肝主身之筋膜”,筋膜是一种联络关节、肌肉,专司运动的组织,肝能主筋膜,是由于筋膜有赖于肝血的滋养,只有肝血充盈,才能使筋膜得到濡养,维持正常的运动。

“爪为筋之余”。肝血的盛衰,可以影响到爪甲的荣枯变化。肝血足,筋强力壮,爪甲坚韧;肝血虚,筋软无力,爪甲多薄而软,甚至变形而易脆裂。故称“其华在爪”。

(4)肝开窍于目。因肝主藏血,其经脉上联于目系,《内经》说:“肝受血而能视”、“肝气通于目,肝和则能辨五色矣。 ”所以目能发挥视觉功能,是依赖肝血的濡养,故肝的功能是否正常,往往反映于目。

古代气功认为:人一身皆阴,唯双目属阳,通过闭目内视,被内视的部位就能起调治作用。所以《黄庭经》中有“恬淡闭视内自明”,《奇经八脉考》中的“返观”说也如是。

3. 脾脏

脾藏意,属土,为万物之母。主营卫,主味,主肌肉,主四肢。

脾位于中焦,生理功能主运化、升清、统血,主肌肉及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1)运化、升清。脾主运化的作用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湿。运化水谷精微,是指消化饮食和吸收、运输营养物质的功能;运化水湿,是指脾有促进水液代谢的作用。饮食入胃,经过胃与脾的共同消化作用,其中的营养精微,还须通过脾的运输布散到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以及皮毛、筋肉等组织器官,同时又把各组织器官利用后多余的水液,运输、排泄于体外,使体内各组织器官既得到津液充分的濡润,又不致有水湿的潴留。故有“脾为后天之本”及“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之说。

所谓“升清”,是指精微物质的上升与输布,脾主运化的功能主要是脾气的作用。其功能特点,以上升为主,脾能将水谷精微上输于肺,再通过心肺的呼吸、循环功能营养全身。

(2)脾主统血。统,控制之意。脾气能统摄血液,使之正常运行,不溢于血管之外。

(3)脾主肌肉、四肢。脾脏将水谷精微输送到全身肌肉,以起营养作用。脾的运化功能是否健旺,关系到肌肉的壮实或衰萎。输送营养充足,则肌肉丰满,四肢的活动轻劲有力;脾失健运,清阳不布,营养不足,则肌肉萎软,四肢疲弱无力。

(4)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人的食欲、口味等与脾的运化功能有关,脾气健旺,则食欲、口味正常;若脾失健运,则食欲减退,口淡无味。脾的功能好坏,也可以从口唇反映出来,如脾气健运,肌肉营养充足,则口唇红润而有光泽;脾气不健,则口唇淡白或萎黄无光泽。

4. 肺脏

肺藏魄,属金,总摄一身元气,主闻,主哭、主皮毛。

肺位于胸中,上连喉咙,开窍于鼻。生理功能是司呼吸,主一身之气,主宣发,肃降,外合皮毛,通调水道。

(1)主气、司呼吸。包括呼吸之气,和充斥于全身之气。肺有呼吸的功能,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人体通过肺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浊气,吐故纳新,使体内外气体得到不断交换。

充斥于一身之气,指的是宗气。宗气是水谷之清气与肺所吸入之清气相结合而成,积于胸中,上出喉咙以司呼吸,又通过心脉而布散全身,以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活动。

(2)肺主宣发、外合皮毛。宣发,即布散之意,所谓宣发,是指通过肺气的推动,使气血津液输布全身,以湿润腠理皮肤的作用。肺司呼吸,而皮肤之汗孔,也有散气调节呼吸的作用,所以肺与皮毛在生理上是紧密关联的,故说外合皮毛。

气功锻炼,十分重视肺功能的锻炼,常应用在养生、治病上,如《诸病源候论》介绍的右侧卧、口吸气、鼻出气,可以消除心下痞鞕的症状。特殊的呼吸形式,构成了特殊的治病方法,诸如气沉丹田,循经布气等等。

(3)肺主肃降、通调水道。肃降,即清肃下降之意。肺居于胸廓,肺气以清肃下降为顺,肺气的不断肃降,可使上焦水液下输膀胱,保持小便通利。故有“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的说法。

(4)肺开窍于鼻。鼻是呼吸之通道。鼻的通气和嗅觉功能主要依靠肺气的作用。肺气和畅,则呼吸利、嗅觉灵敏。故有“鼻为肺窍”、“肺气通于鼻”之说。

5. 肾脏

肾藏志,属水,为天一之源,主听,主骨,主二阴。命门为相火之源,天地之始,藏精生血,降则为漏,升则为铅,主三焦元气(引自《本草纲目》序例)。

肾位于腰部,左右各一。肾是主宰人体生长发育、生殖及维持水液代谢平衡的重要脏器。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生髓、主骨,是生殖发育之源,主纳气,主水液,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发。

(1)肾藏精,主发育与生殖。藏是储存的意思。精是构成人体的物质基础,也是各种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精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后天之精来源于饮食的精微(营养),故有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精能够化气,肾精所化生之气,称为肾气。肾的精气包含着肾阴和肾阳,肾阴又叫元阴、真阴;肾阳又称作元阳,真阳。肾阴肾阳是人体生命的根本,对机体的脏腑组织有濡润、滋养和温煦、生化的作用。肾中阴阳犹如水火一样寄于肾,故前人有肾为水火之宅的说法。肾的精气盛衰,直接关系到生殖和生长发育的能力。精气旺盛则生长、发育、生殖的功能充沛。肾藏精的功能失常,则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必将受到影响。

“肾为先天之本”。肾是生命的根本,这在医学界或气功界都十分重视。古代养生有“起火得长安”之法,“火”即肾中元阳、生命之火,只要命火温运,生命都能长久安康。气功有“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之说,认为精、气、神是相互转化的。气功意守都注重意守命门,中医有左肾右命之说,认为命门在两肾之间,命门火就是肾阳;称之为命门,这是强调肾中阳气的重要。

(2)肾主水液。是指肾脏有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功能,这一功能是靠肾的气化作用。气化正常,开合有度。开,是指代谢的水液得以排出;合,是指机体所需要的津液能留在体内。如肾的气化功能失常,开合不利,可造成水液代谢障碍,发生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

(3)肾主纳气。呼吸虽是肺所主,但吸入之气,必须下及于肾,由肾摄纳,故有“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的学说,只有肾气充沛,摄纳正常,才能使气道通畅,呼吸均匀。如肾气虚而不能纳气,则会出现动则气急,呼吸困难的病变。练功中常有气沉下丹田或直达命门、会阴等,就是助肾纳气。

(4)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肾主骨生髓,是肾的精气促进生长发育的一个方面。肾藏精,精生髓,髓居于骨中,骨赖髓以充养,故肾精充足,则骨络得到髓的充分滋养而坚固,动作轻劲有力。故有肾者作强(能负重力)之官(器官之意)之称。

精和血相互资生,精足则血旺,毛发的濡养来源于血,生机则根于肾气,故说其华在发。毛发的生长、脱落、润泽或枯槁,均与肾的精气盛衰有关。

(5)肾开窍于耳及二阴。听觉功能的好坏,依赖肾精的充养,肾精充足,则听觉灵敏。佛家功有天眼通、天耳通等六神通功法,能视远听远,都与肾精充盛,精气相互转化,充养耳目有决定作用。

二阴,指前阴(外生殖器)和后阴(肛门)。尿液的排泄及生殖功能,皆为肾所主。大便的排泄,也要经肾的气化作用才能顺利排泄,故有肾开窍于二阴和司二便之说。

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外在联系(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2)

二 六腑的生理功能

1.胆腑

胆属木,为少阳相火,发生万物,为决断之官,十一脏腑之主。

胆附于肝,内藏“精汁”。精汁即胆汁,味苦色黄,来源于肝,受肝之余气而成,故称胆为“中精之府”。胆汁流泄下行,注入肠中,以助消化食物。肝胆相表里。胆气的盛衰可涉及情志活动的变化,故而古人有胆主决断、勇怯与否的见解。

2. 胃腑

胃属土,主容受,为水谷之海,仓廪之官。

胃位于膈下,上接食道,下通小肠,主受纳,腐熟水谷,古人称为“太仓”、“水谷之海”。饮食入口,经食道,容纳于胃,由胃腐熟消磨,下传小肠,其精微物质通过脾的运化供养全身。历代医家、养生家都重视调养胃气,故有“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之说。“揉腹”调息可改善脾胃运化功能,摄取水谷精微营养全身。脾胃互为表里,为“后天之本”。

3. 小肠

主分泌水谷,为受盛之官。

小肠位于腹腔,上接胃,下连大肠,主要功能是将胃传下来的水谷作进一步消化,分清泌浊(清为营养精微,浊为糟粕),清者由脾输送全身濡养机体;浊者通过阑门下注于大肠,成为大便由肛门排出;代谢剩余水液渗入膀胱,成为小便排出体外。心与小肠相表里。

4. 大肠

大肠属金,主变化,为传送之官。

大肠上接小肠,下端为肛门,主要功能是排泄糟粕。饮食经过脾、胃、小肠的消化吸收后,进入大肠,大肠再吸收其中部分水分,使食物残渣成为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肺与大肠相表里。

5. 膀胱

主津液,为胞之府,气化乃能出,号州都之官,诸病皆干之(相干之意)。

膀胱位于下腹,是人体主持水液代谢的器官之一,有贮藏尿液和排尿的作用。中医认为人体水液代谢通过肺、脾、肾、三焦等脏腑的作用,布散全身,被人体利用后,下达膀胱,生成尿液,通过气化作用排出体外。若气化不力,则小便不利,或成尿闭或点滴不畅。膀胱失于约束,则尿频或小便失禁。

6. 三焦

三焦为相火,分布命门元气,主升降出入,游行天地之间,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上下左右之气,号中清之府。上主纳、中主化、下主出(引自《本草纲目》)。

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是六腑之一。三焦不是一个独立的内脏组织,是指躯体脏腑的部位和内脏功能的概括。上焦,是指横膈膜以上部位(胸部),包括心、肺等内脏;中焦,是指横膈膜以下至脐的部位(脐以上的腹部),包括脾、胃等内脏;下焦,是指脐以下的腹部,包括肝、肾、膀胱、小肠、大肠、女子胞等脏器,其中肝的部位虽然较高,但在生理和病理方面与肾关系密切,所以肝肾同属下焦。因为人体十二脏腑(含奇恒之腑)中,唯三焦最大,故有“孤府”之称。它的主要功能是主持诸气,总司人体的气化活动,是通行元气和水谷运行的道路。元气发源于肾,但必须借三焦的通道才能敷布周身,以激发推动各个脏腑组织的活动。因此,气化功能好,三焦通行元气、运行水谷、疏通水道的功能得以正常发挥,新陈代谢就正常,生长发育就正常。

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外在联系(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3)

附:奇恒之腑

奇恒之腑,是指:“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子宫)等器官,奇,有奇异之意,引申为不同于一般的意思。恒,是恒定不变的意思。奇恒之腑是指上述这些不同于一般脏腑(五脏六腑)的腑,它们的形体似腑,但作用却又类似脏(有储存精气的作用),它们基本上不与其他脏腑相配,属于人体重要的一部分。例如:

“胆”:它是“传化物而不藏”(胆汁不断疏泄流出,参与脾胃消化)该是属腑,但胆内藏有“精汁”,胆汁是清净不浊的,从这点看它却又似脏,故而它列为奇恒之腑。

“脑”:脑位于颅内,“脑为髓之海”,脑是由髓汇集而成的。脑与精神活动有关,称“脑为元神之府”,又有“人之记性,皆在脑中”的记载,前人虽然对脑的生理、病理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在中医脏腑学说中,却更多地把有关脑的生理和病症归属于五脏,如前面说的:心藏神、肝主怒等等,这与现代医学截然不同。

“女子胞”:女子胞又名胞宫、子宫,位于小腹,是女性的内生殖器官,与肾脏及冲、任脉的关系最密切,具有生殖和养育胞胎的作用。督脉能总督一身之阳经,称为“阳脉之海”,其经脉起自胞中;任脉总任一身之阴经,有“阴脉之海”的称号,其经脉亦起于胞中。

人体各脏腑虽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它们各有分工不同,又互相协调,形成脏腑生理活动的整体性。在病理变化时,脏腑之间也是互相影响的。宋代的《金丹四百字序》中指出:“眼不视而魂在肝,耳不闻而精在肾,舌不声而神在心,鼻不香而魄在肺,四肢不动而意在脾,故曰五气朝元。 ”这与祖国医学理论中的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心开窍于舌,肺开窍于鼻,脾主四肢是一致的,这样可以使“魂在肝而不从眼漏,魄在肺而不从鼻漏,神在心而不从口漏,精在肾而不从耳漏,意在脾而不从四肢孔窍漏”。从而使五脏神安,《金匮要略》中指出“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

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外在联系(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