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流水潺潺(歌词解析落花流水)
《落花流水》,黄伟文作词,Eric Kwok(郭伟亮)作曲,陈奕迅演唱。
明代一位高僧编撰的《续传灯录》中,有一则很有名的佛偈:“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
而《落花流水》这首歌,站在“流水”的角度,思考了这其中的种种意味。
这是一首理性歌曲,与“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相反,其实流水并非无情,只是流水对于落花,只能负责运送,落花能上岸生根,而流水不住往前流动,只能化为白云。
我们每个人相遇的时间长短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珍惜那段时间。日后讲起分开经历的时候,也可以不用憾事的口吻,习惯无常,便会庆幸,庆幸曾有过最温柔的共震。
整首歌带着充满诗意的意境,如同讲故事一样向你娓娓道来,并引发对于爱和人生的思考。而这些道理,都是对于自己放不下的规劝。
第一段主歌
流水 像清得没带半颗沙
前身 被搁在上游风化
但那天经过那条堤坝
斜阳又返照闪一下
遇上一朵落花
流水,清澈得不含一粒沙,但我们知道流水都是有源头的,从上游一路流下,到我们眼前看到的这一股清流,其中不知经历过多少路程。
像一个有过感情经历的人,「前身被搁在上游风化」,此时的他内心已没有波澜,将前尘往事都抛在了过去。
但是那天,流水经过那条堤坝,斜阳又返照,映着水波闪耀了一下。就在这唯美的意境中,淙淙潺潺的流水,遇上了一朵簌簌款款飘下的落花。
已经心如止水的他,却遇上了一个能让他心动的人。
相遇 就此拥着最爱归家
生活 别过分地童话化
故事 假使短过这五月落霞
没有需要惊诧
相遇之后,将最爱的人拥入怀中一起回家,如王子公主一起回到城堡过上幸福的生活,这当然很美好。但是童话毕竟只是把最美好的事告诉我们,现实生活总是无法和童话一样温馨美满。
童话中的爱情长长久久,幸福美满。但落霞从来都是一个很短暂的事物,如果我们的故事比五月的落霞还要短暂,那这就是没有被过分童话化的现实生活,也无需紧张、惊讶。
第一段副歌
流水很清楚惜花这个责任
真的身份不过送运
这趟旅行若算开心
亦是无负这一生
水点蒸发变做白云
花瓣飘落下游生根
淡淡交会过各不留下印
流水它很清楚,知道自己有珍惜、爱惜花朵的责任,但是它真正的身份,只是运送对方一程。
林夕给王菲作词的一首《邮差》中有这样一段词:「你是一封信 我是邮差 最后一双脚惹尽尘埃 忙着去护送 来不及拆开 里面完美的世界」
落花就是那封信笺,流水则是那位邮差。他们会一起走过很多地方,看过各种风景,可是他们终将会分开,因为他们注定不能属于对方。
就像《罗马假日》里的记者乔,终究无法和安妮公主走到最后,因为一个是只能靠八卦新闻赚钱的穷记者,一个是高贵的公主,他们各自的归途实在是天差地别。
这就是没有过分童话化的现实。
「这趟旅程若算开心 亦是无负这一生」,就算最后我们分开了,但只要这段旅程过得足够开心,拥有过美好的回忆,也就不负这一生中遇到你了。
这不是对感情的轻浮态度,这是在失去感情后的慰藉。
最后的最后,流水不住地往前流去,水点逐渐蒸发,去往上空变做了白云;花瓣顺流而下,被冲刷到下游的岸上,落入泥土中生根。流水与落花都回到了各自的轮回,在各自的命运里精彩。而这旅程中,它们短暂地相遇过、交会过,只是到了最后,彼此没有留下印记。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乔最后静静地离开了公主的记者会,公主望着记者的背影,也只是静静地挥一挥手。四目凝望,轻轻地说了再见……
「淡淡交会过」,没有哭得歇斯底里,没有大吵大闹,不过好聚,也好散。
但他们曾一起有过最浪漫的罗马假日,这就已经足够,已经无憾。
第二段主歌
流水 在山谷下再次分岔
情感 渐化作淡然优雅
自觉心境已有如明镜
为何为天降的稀客
泛过一点浪花
流水在山谷下再次分岔,说“再次”,是因为早已经历了太多的分离,于是他的情感也渐渐地化作了淡然优雅。
渐渐,变得心如明镜。
何谓“心如明镜”?
《坛经》记载,禅宗五祖弘忍一日唤门人尽来,要大家各作一偈。上座弟子神秀禅师写下一偈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这是控制自己的心,做到心无杂念。而又一弟子却写一偈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本来就没有菩提树,也没有明镜台,心本是空,又要去哪里惹上尘埃呢?作下这句佛偈的人便是后来继承了弘忍衣钵的六祖惠能。
但常人终究是无法把情感控制得这般轻而易举,能够做到如此大彻大悟,修得佛性。
就在他觉得自己的心境已如明镜,不惹尘埃,不会为外物而心中有涟漪的时候,为何:为何又会为这从天而降的稀客——这朵落花,泛起了那一点浪花呢。
其实真爱到来的时候,每个人都是卑微的。
天下 并非只是有这朵花
不用 为故事下文牵挂
要是 彼此都有些既定路程
学会洒脱 好吗
Eason的另一首歌《不来也不去》里有:「谁同行 仍同样结尾 血液里 才遗传悲喜 谁亦难避过这一身客尘 但刚巧出于你」
天下不只有这一朵落花,这一次流水遇见落花所发生的因果故事,都不过刚巧是这朵落花,而其实就算是和其他的落花,也一样会发生同样的剧情,走到同样的结尾,最后一样会分离。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可是苏轼在写这句词的时候,心中又怎会没有一点惆怅呢?虽然说着天下并非只有这朵花,不要为故事的后续而患得患失,但是实际上,流水和落花,也都会心存留恋,只是最后依然要面对现实罢了。
这是一种自我安慰,同时也是一种对于心的修炼。
如果彼此都有着自己的路要走,两个人的归途都已是注定,分离在所难免,那就让我们大家都学会洒脱,好吗?
第二段副歌
流水很清楚惜花这个责任
真的身份不过送运
这趟旅行若算开心
亦是无负这一生
水点蒸发变做白云
花瓣飘落下游生根
命运敲定了要这么发生
讲分开可否不再用憾事的口吻
习惯无常才会庆幸
讲真天涯途上谁是客
散席时 怎么分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仔细思考刘禹锡的《竹枝词》,思考花与水在情感故事中的意象,便顿悟到一件事——“花红易衰” “水流无限”,其实都是自然规律啊。
是命运注定了——这一系列的经过,都要顺着这样的因果发生。世事无常,就像我们不曾知道2020年会发生新冠疫情,导致一系列的计划都被迫改变,甚至有很多人因此失去生命……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均出自《代悲白头翁》)
“无常”实则就是自然,就是“恒常”。
习惯了无常,才会对当下所拥有的感到庆幸,才懂珍惜。
所以,经过这样对自己的规劝,以后说起分开的经历,是不是可以不再用憾事的口吻呢?就像讲起一件开心的往事:“听我说,我以前和那个人有过一段很难忘的时光呢……”
讲真,天涯途上相遇的人,谁是谁的客,又怎么说得清楚呢?相遇到令你欢喜之人,人们总是沉醉其中。“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可宴席散去,梦醒时分,便是“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悲喜之余,你可曾想到,对方也许只是你的过客,而同时,你也可能只是她生命中的过客。
就像我们说不清究竟是流水遇上了落花,还是落花遇上了流水。这首歌以流水的视角写下了故事经过,但如果换成落花的视角来看,流水便是她生命中的过客。
我很喜欢苏轼写的一首《临江仙·送钱穆父》。其中的最后一句词非常有名: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东坡当时在杭州送别一位途径杭州的老友钱勰,写下此词赠行。他告诉老友和陪酒的歌女:不用眉头紧皱,太过凄婉。人生在世,就好像居住在旅馆,大家都是旅行者,我自己也包括在其中。
苏轼送别老友时,谁是客人呢?是钱勰吗?那苏轼是主人吗?
其实苏轼自己也是客啊,因为没有事物是恒久不变的,难道杭州是属于苏轼的吗?苏轼会一直住在此地吗?
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开头就道出了这天地间的真理: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天地是万物的客舍,光阴是古往今来时间的过客。我们,芸芸众生,寄生于这天地之间,就好像旅客寄宿于旅馆之中。
天地为主,所有一切皆是大自然所赠,你我皆是客。
结尾
流水很清楚惜花这个责任
真的身份不过送运
这趟旅行若算开心
亦是无负这一生
水点蒸发变做白云
花瓣飘落下游生根
淡淡交会过各不留下印
但是经历过最温柔共振
听完整首歌对于自己的规劝,最后一句「但是经历过最温柔共振」,如同一剂最佳的良药,透过心结痂的层层外壳,直击灵魂。
还有什么好遗憾的,记者和公主最后平静地分离,但是他们曾拥有了最美最浪漫的罗马假日,那是永远也改变不了的事实;杰克和露丝最后阴阳两隔,但在泰坦尼克号上所经历的一切欢乐,都是最美的回忆,这也是永恒不变的事实。
他们虽然最后“淡淡交会过各不留下印”,但都“经历过最温柔共振”,灵魂上的共振,内心的共振。
王侯将相终归于土,连整个人生的终点都是死亡,又为什么要纠结于这短暂故事之后的结局呢?若故事精彩,则无负,亦无憾。
来日,你若有意凝望一会儿山间清浅的流水,和飘落在水面起伏的花瓣,请记得:那就是最美的瞬间,是最温柔的共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