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独特的发现(一段关于感官的历史)

有哪些独特的发现(一段关于感官的历史)(1)

如果对饮食习惯的历史感兴趣的话,我们就会发现,饮食习惯与食物的关系好像与教育、礼节、语言的演变是并驾齐驱的。依照玛利亚·路易萨·米拉雷里(Maria Luisa Minarelli)的看法,历史可以根据人物与美食所维系的关系重写。

一些著名的聚餐都是众人皆知的,比如加纳(Cana)的婚宴(水变成了酒),再比如表达善与恶象征意义的耶稣最后的晚餐。

克娄巴特拉(Cléopâtre)举办宴会为的是色诱安东尼(Antoine),但是安东尼只尝了几口美食,怕女王下毒。普鲁塔克(Plutarque) 讲诉了情节的后续发展。

这个故事告诫我们的一点是,对女王的爱慕会使其陷入险境。有一天,宴会的时候,克娄巴特拉在自己头顶上戴了一个花环,花瓣被下了毒,然后她将花瓣浸入酒杯中,邀请情人喝酒。

最后千钧一发之际,她阻止了安东尼,并将酒杯递给了一位奴隶,奴隶喝完便倒地而亡。安东尼也因此确信(或者几乎确信)女王是值得信赖之人。

为了恢复元气,卡萨诺瓦(Casanova) 喜欢在翻云覆雨之后让别人给他奉上一顿丰盛的晚餐,包括鲟鱼、野味、松露和萨克斯地区的红酒。萨德(Sade)侯爵更喜欢鸽子肉做成的肉卷。

路德(Luther)在发表禁欲誓言之后紧接着奉上了丰盛的宴会,从这位改革家的身材我们就可见一斑。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没有违背自己的原则,那就是在餐桌上,他也选择做一位素食主义者。

拿破仑吃饭从来不会超过十分钟,他也因此被尊为快餐爱好者的始祖。马塞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是一位羞涩忧郁的多情之人,他一生都饱受食欲不振之苦。

谁能忘了他妈妈在贡布雷(Combray)的长圆形小甜糕?它们恣意地占据了他的头脑,抚慰着他的羞涩怯懦,唤起他有关姑妈莱奥妮(Léonie)的记忆,她每个周末都会在弥撒之后用蛋糕蘸着椴花茶吃。

有哪些独特的发现(一段关于感官的历史)(2)

历史同样也是有滋有味。克洛德·莱维-斯特劳斯将食物比作语法,而它们所唤起的一连串思想和情感组成了句法结构一些食物与阴阳性别密切相关,还有一些则与国家相连,如意大利的面食,法国的红酒,德国的猪肉肠,英国的茶。

同样,我们曾在米兰看见年轻人在酒吧里喝着可乐,吃着三明治,就知道他们是右派的。今日的美国把雅皮士和寿司联系在一起,而摇滚派则更喜欢吃披萨。

告诉我你是怎么吃饭的,我就能知道你是怎么思考的。这正是历史向我们阐明的,它讲述了几千年来欧洲不同文化间的冲突。堕落奢靡的罗马帝国式生活已经在好莱坞找到了现实原型。

在《宾虚》(Ben Hur)这部电影里,我们看到议员们躺在镶金的床上,口中吃着火烈鸟的舌头或者外面裹上一层异域香料的鹅肝。

就在古罗马贵族们狼吞虎咽时,这个帝国其他地方的基督教理想主义者却在谴责过度纵欲、宣扬艰苦朴素的作风,这些令人肃然起敬的人正是后来天主教教士的先驱,后者宣称吃甜食的人是有罪的。

与此同时,来自帝国边缘的第三种饮食文化正在进入古罗马,那就是游牧民族,他们的饮食以烤肉串为主。这些人很鄙视富有的罗马人过于讲究的菜肴。玛利亚·路易萨·米拉雷里总结道:“这三种文化的碰撞造就了西方文明,它在几个世纪的历程中发明了思想、艺术、技术,当然还有美食。”

有哪些独特的发现(一段关于感官的历史)(3)

在这里我们要强调一下各种不同文化对食与性关系的不同解读:罗马人的享乐主义,蛮族的阳刚之气,基督徒的原罪论。

基督徒一致认为味蕾的享受和性爱的享受是相对应的:在天主教传统里,诱人的苹果是亚当和夏娃原罪的源头,因而巴黎市用苹果来区分美惠三女神并且为维纳斯女神祝圣的做法也绝非偶然为之。基督教的圣像崇拜将诱人、罪恶的苹果转化为爱情、生育、纯洁的象征,很多耶稣诞生图中都在圣母和耶稣间放一个苹果。

禁欲主义的哲学就是鼓励斋戒,而饮食是感官的原罪。隐士们都遵循圣人耶柔米(Saint Jérôme)的教导,要遵守以风干食物为主的饮食制度,比如说面包、盐、水,另外再加几只小蚂蚱。

教士们认为从思想上选择禁欲是抵抗骄奢淫逸的关键所在。而蛮族人却认为吃肉是社会身份的象征。这里我们所感兴趣的不仅仅是饮食的历史,还有它与性史的关系。在神话里面的狂欢节中,这两段历史是合二为一的。

文:(意) 维里·帕西尼 著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源:网络

编辑:祁蕊

相关推荐

有哪些独特的发现(一段关于感官的历史)(4)

《 食与性 》

作者:(意) 维里·帕西尼 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食与性两者之间到底存在何种隐性关联呢?哪些食物能够助性?哪些食物能抑制性欲?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性欲下降、性感受减弱的主要原因吗?为何性欲和食欲都双双占据淫罪的榜首呢?食与性有惊人的一致性?我们能通过观察某人的吃相来解释他的床戏吗?

本书不只是解读和揭示现象,同时从科学、文化、社会、历史、哲学、精神疾病等方面挖掘背后的原因,作者旁征博引、语言诙谐,通过大量的真实案例故事揭示你从未听说过的隐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