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生平简介400字(从一鸣惊人到一落千丈)

导读:人生有时很奇异,不经意间可能巧逢机遇,也可能会走背字遭不测,柳宗元这两件事都赶在一起了。公元805年,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运动,他不但没有借势把自己送上天,反而却因此被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柳宗元生平简介400字(从一鸣惊人到一落千丈)(1)

《晩笑堂竹荘画传》柳宗元像

柳宗元年青时仕途比较顺利,二十一岁考中进士。唐代规定,科举选士后,必须再经吏部考试才能授以官职。贞元九年(公元793年)二月,柳宗元中进士。五月,父亲柳镇在长安过世了。按当时礼制,柳宗元得守丧三年。守丧后柳宗元连续二年参加吏部考试,二十六岁时考取了博学宏词科,被授予集贤殿正字,这是一个校正图书典籍的从九品上的小官。职位虽卑,但毕竟是进入官场的开端,柳宗元对这一官职是比较在意的。他无论在给高伯祖柳浑写行状,还是书写官样文章,都要郑重其事的写上“集贤殿正字”的字样,以示重视。

柳宗元在这个职位上待了二年。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柳宗元调蓝田县做县尉。蓝田县是长安附近的畿县,也就是京城的直管县。县尉是一个“正九品下”的小官,管追捕盗贼等司法刑事。柳宗元做县尉也待了两年,可他并没有到任,一直被京兆尹韦夏卿留在身边做文书。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柳宗元调回京城,做了监察御史里行。监察御史是御史台官员,里行是见习的意思。监察御史的官位级别也不是很高,正八品上,但权力很大,凡朝廷内外,文武百官,都要接受其监察。官至监察御史,算是步入上层社会的官场生活。柳宗元与刘禹锡同年中进士,又同年为监察御史,二人与已在御史任的韩愈交好。三个年青人无话不说,对未来充满了憧憬。这时的柳宗元在朝廷内外已享有很高的声望,其风采怡人,心气高傲;他呼朋唤友,议论时政;跃跃欲试,图谋干一番大事业。可人生有时很奇异,不经意间可能巧逢机遇,也可能会走背字遭不测,柳宗元这两件事都赶在一起了。公元805年,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运动,他不但没有借势把自己送上天,反而却因此被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永贞革新是今人的提法,历史上称“二王八司马事件”。所谓革新,从字面说是指革除旧的,创造新的。作为政治运动,是讲除旧弊,立新政。这件事牵扯到当时祖孙三代皇帝。德宗弊政是起因,这史家早有评说。唐德宗在位二十六年,在唐朝也算居皇位比较久的帝王。可德宗后期多弊政,《新唐书?宪宗本纪》批评唐灭亡是德宗所遗祸患造成的。按照宋代范祖禹《唐鉴》的说法,德宗大弊有三:一是姑息藩镇;二是委任宦者;三是聚敛货财。前两项我们在第一讲已经简要论说过。至于聚敛货财,德宗所用的花样,在历史上是少见的。德宗设宫市,名义上是替皇帝采买东西,实际是直接向老百姓抢夺财物。

这些替皇帝采买东西的人,由太监充任。他们依仗皇帝的权势,往往随意抑价。《资治通鉴》记载:贞元年间,长安市里置“白望数百人”。什么是白望?有注说:“白望者,言使人于市中左右望,白取其物不还本价也。”这些人同他们的主子,也就是承办宫市的宦官一样,是一群明抢明夺的强盗。他们买东西不用钱,用抢来的财物抵值。买人数千钱东西,只给值百钱的物品。甚至白取白拿。白居易的《卖炭翁》诗,就是说宫市之苦的。一车千余斤木炭,宦官只用半匹红纱一丈绫,就抢走了。烧炭翁在冰天雪地里,衣单口饥,欲哭无泪。当时许多人带着货物入市,被宦官白望抢去后,只能空手而归。《新唐书?食货志》说:每当人们看到宦官和白望出来,“沽浆卖饼之家,皆撤肆塞门”。做小生意的都关门不干了。与白望一样害人的,还有小儿。所谓小儿是对在五坊里当差人的称呼。这里说的五坊是替皇帝饲养打猎用鹰犬等物的地方。小儿和白望一样,借权势,为非作歹,到处残害百姓。《资治通鉴》记载说,贞元末,五坊小儿假借在老百姓住的地方张网捕鸟雀,用横暴手段抢夺老百姓的钱物。有的小儿甚至把罗网张到人家门前,不许人出入;还有的把网张在井上,使人没法打水。如果有人靠近,小儿说:你惊扰为皇帝供奉的鸟雀了﹗不是打就是骂。直到人出钱物求谢,他们才离去。这些小儿还常常相聚闹市饮酒作乐,醉饱不给钱就走,店家要是向他们索要酒钱,就会遭殴打漫骂。有时还会留下一口袋蛇,威吓说是供皇帝用的东西,勿必要好好饲养,不能让其渴了饿了。店主没办法哀求他们,小儿才携蛇而去。

对这些弊政,顺宗多有不满。顺宗李诵是德宗的长子,比柳宗元大十三岁。他在太子位二十六年。德宗晚年宠信宦官,任用奸臣裴延龄、韦渠牟为相,排陷陆贽等忠良,朝臣都不敢说话。唯有顺宗从容论争。他每次向德宗进言,从不顾及宦官的脸色。对此宦官俱文珍等人早有察觉,久而久之,与顺宗结下了仇怨。德宗为人猜疑刻薄,晚年昏庸。顺宗因遭猜疑,几度险为被废。顺宗的妃子萧氏就因子虚乌有的事被德宗杀掉了。为此事顺宗一度想饮毒酒自了。长年压抑和心绪不宁,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九月,太子李诵中风失语。这时德宗也患病不起,哭着要见太子,宦官俱文珍等人,图谋作梗,不让德宗见太子。二十几天宫中与外界断绝音信。贞元二十一年正月,德宗死时,宦官扣住遗诏,三日密不发丧。宦官想废顺宗另立。在此危难之时,革新派主要人物之一王伾以翰林待诏入住皇宫,稳住东宫太子。这时宦官召众学士到金銮殿。放言:立谁当皇帝还没有定。面对宦官的诡(guǐ)词,大家都不敢说话。这时,革新派翰林学士凌准“独抗危词”,王伾在一旁助势。旧臣借机附会说;太子虽有疾,但不能破坏立长之规,否则必大乱。宦官无奈放弃了废除顺宗的阴谋。这时,顺宗强挺病体见朝臣,一个病弱的皇帝就这样在革新派的架扶下走上了皇权的宝座。

永贞革新的始作俑者是王叔文。王叔文,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出身寒微。父亲做过城尉,左金吾卫兵曹一类小官。王叔文是个很有见识的读书人,他为人“坚明直亮,有文武之用”。又“知书,好言道理”,常向人讲治世为人之道。王叔文善辩,“能以口辩移人”。因此深受德宗赏识,以棋待诏进入东宫服侍太子李诵。在东宫时,王叔文常和太子李诵说人间疾苦,论辩为君之道,深得太子李诵的信任。王叔文在东宫侍奉太子李诵十八年,可见两人君臣相交相知之深。《旧唐书?王叔文传》记载这样一件事:说太子曾与众侍读论说为政之道,讲到宫市之弊时,太子说:我去见父皇时,一定好好说说这件事。众人同口称赞,唯有王叔文一言不发。事后,太子问王叔文:论宫市时,先生为何不说话?王叔文说:太子的本分是侍奉皇上,除视膳问安之外,不应干预朝事。陛下在位岁久,如果小人离间,说你收买人心,你怎么解释?太子醒悟说:没有先生,我那能听到这样的话。自此更加依重叔文。宫中的事,都由王叔文裁决。王叔文每每对太子说:某人可以为相,某人可以为将,这些都是你掌权时可用的人。

王叔文还私下密结当代知名之士,与韦执宜、陆质、吕温、李景俭、韩晔、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等十数人,定为死交。从中可以看出,王叔文是一个很有城府的人,他与太子李诵图谋革新政治的谋划远非一日,很早就在人事上做了布局。所以,太子李诵一继位,革新派刚掌朝政,就急不可待地对德宗朝的三大弊政下手,风风火火地推行起改革的新政来。革新派免除赋税,放还宫女,罢宫市,禁五坊小儿,停宦官奉钱,贬惩贪官李实,诏用贤臣。王叔文亲掌盐铁转运使,控制国家经济命脉。进而抑制藩镇,谋夺宦官兵权。革新派不分白天黑夜,夜以继日地谋划着施政大计,以至到了如醉如狂的地步。革新派都是天下才子,柳宗元是其中的佼佼者,永贞革新期间他被升迁为礼部员外郎,专管诏书和奏章一类重要事务。《旧唐书?柳宗元传》说:“顺宗继位,王叔文、韦执宜用事,尤奇待宗元。叔文欲大用之。”另据史书记载,永贞年间,政令每每都经“叔文与柳宗元等裁定”。王叔文对柳宗元和刘禹锡的话“言无不从”,当时人们不敢直呼其名,时称“二王、刘、柳”。

这时追利求官者也纷至沓来。当时革新派家的门前,昼夜车马如市。为见王叔文等人,这些人整日守在酒店,宿费狂涨千钱,也在所不惜,其疯狂之势可见一斑。这时,革新派内部出现了腐败受贿的现象。王伾收珍玩贿赂,岁时不绝。他在室中放一无门大柜,开一窟窿,以藏金宝,其妻寝卧在上面。而那些求利者一旦欲望没得到满足,就会反目成仇,转而攻击革新派。这时,宦官借势操纵藩镇拥立宪宗做太子,又上书让其监国,革新运动刚刚开始,还不到半年,就被剿杀了。

对革新运动这么快就失败了,历代众说纷纭。我们不妨举几个例子分析一下。封建社会是以皇权为中心的的家天下,说皇帝是人间的神,可以统治一切。可顺宗是个病神,连话都说不出来,只能靠“转相结构”理政。所谓“转相结构”,是指王叔文坐翰林院决事,由王伾出入内宫,通过宦官李忠言、顺宗身边的美人牛昭容,在顺宗间往返传递,再经王叔文等人决策后,交给宰相韦执谊施行。这样的执政手段是很脆弱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政令都没法施行。宦官先是削去王叔文翰林学士,使他没法在翰林院决事。后来宦官完全掌控了顺宗,革新派就土崩瓦解了。革新派的执政基础很薄弱。顺宗即位时,最高权力层居相位的四人,翰林学士五人。其中七人抵制和排斥王叔文等人。就连革新派召回的韩皋,他是韩泰的本家兄弟,也凭籍贵门,不愿依附王叔文。柳宗元后来慨叹说,满朝文武知己者十几人而已。而内讧更是在革新派心上插了一把刀。韦执谊是个机会主义分子。做翰林学士时,收贿为人求科第,行经相当卑下。起初他看顺宗信用王叔文就主动与之交往。可做了宰相后,为了自保,他两面三刀,处处与王叔文相对,后来干脆不听招呼,二人形同水火。这恰好给宦官和藩镇以可乘之机。

革新失败后,韦执谊知祸将至,虽还在位,可办事时奄奄无气,连听到脚步声都吓得心惊肉跳,哀泣之状让人有些不耻。其实,这时藩镇和宦官的势力已没法撼动了。为此藩镇韦皋才敢对王叔文说:你把三川给我,当以死相助,不然你就等着看吧。根本不把革新派放在眼里。据史书记载:德宗时禁军已扩大到十五万。后来武宗时左右神策军每军十万。而当时节度使手下能作战的最多不过三五万,少的仅一万。唐代士人和外藩依附宦官求媚取利求官的屡见不鲜。永贞革新时带头攻击革新派的藩镇裴均和严绶是宦官的养子和傀儡。宦官后来借着谋夺兵权失手把革新派都赶下了台。这是革新派施政的一大失误。当时王叔文想借老将范希朝统军,派韩泰去接管神策军,说是消息走露,其实是被人出卖了。范希朝本是神策军夙将,与宦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宪宗即位,他不但没受王叔文牵连,反而得到了升迁。王叔文等人,儒者气质甚伟,是一群循规蹈矩的文人,不会用权谋,更少阴谋、机变。革新四面出击,造成到处受敌,这是一大忌。后来,宦官和旧派朝臣议论太子时,王叔文默言不语,但吟杜甫题诸葛亮祠堂诗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感慨流涕。屋漏偏逢连阴雨,这时王叔文又遭母丧,按礼制,他得离职守丧。王叔文在翰林院置酒,邀宦官李忠言和俱文珍等人,他说自己离职,百谤会至,想求各位帮忙,结果当场遭到俱文珍的驳斥,而叔文无言以对。想凭杯酒释憾于宦者,书生气太可怜了。其实对革新的危局,革新派吕温,头脑比较清醒,看得比较远,思虑也深,他不主张谋划未妥就强行发难,可当时革新派被逼得箭在弦上不能不发了。现在人好像不大理解那些事,在那个社会,士大夫能容忍宦官和藩镇祸害社会,却容不下柳宗元这些身分低微的人改变它。宦官和藩镇是皇帝身上的赘肉,再臭在他们看来也是香的。历史向来是成者王侯,败者寇。常人想象不到的机缘也可能成就不朽的历史功业。当时革新如果成功的话,按柳宗元等人的想法推行新政,中国历史可能会改写。但历史并不是后人可以按常规随便来想象的。可惜的是历史并没有給柳宗元他们表现的机会。

宦官和旧臣拥立宪宗为太子,不合顺宗的本意。顺宗担心宪宗强势和工于心计,欲另有所立。可在宦官和旧臣的威逼下,没有行动能力的顺宗只能屈从了。说到“择君置臣之道”,王叔文和顺宗一样,反对立宪宗为太子。据说,王叔文等人私下秘谋另立新太子,可惜还没来得及做就失败了。王叔文也因此遭到了杀身之祸,被贬的第二年就被赐死了。皇权争斗,杀兄弑父是历史上的常事。宪宗即位时已二十七岁了,早已过了混沌的年龄。他掌权后,很快就和宦官一起,把碍眼的顺宗和影响他皇位的族兄都处理掉了。为了掩盖弑父的事,宪宗厚葬顺宗,甚至用活人“生殉”,还给自己加“孝德”的尊号。崔群是宪宗的宠信的宰相,只因对这件事说了不同的意见,就被贬放了出去。历史就是这样,许多事都被当事者故意隐匿了。参与永贞革新的宦官李忠言和牛美人,他们后来的去向史书没有记载,可下场是不难想象的。而阻碍宪宗即位知其忤逆之事的八司马遭忌恨就更不难理解了。按唐制,贬官遇大赦或三五年会得量移,可宪宗即位改元,一年三次下诏令,反复重申不宽赦和“量移”柳宗元等人。元和元年正月尊顺宗为太上皇,六月册皇太后两次大赦又没有“八司马”。这年八月八月有诏命说:八司马等人“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柳宗元从此走上了不归的贬谪路。下一讲我们介绍柳宗元在贬地的生活,欢迎收看。作者:郭新庆

来源:新浪历史

坐论鲜活历史,水煮麻辣百年。纵横历史千年,捭阖故事千篇,看水煮百年为全球华语读者解密中国近代史。在这里,您可以畅所欲言;在这里,您可以阅百家真言;点击关注【水煮百年微信号】(shz100_com ),一个历史发烧友的集结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