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维新发展前景 日本维新前还是落后的农业国

18世纪60年代,英国发起了一场以机器代替手工的技术革命,史称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这次一系列的技术创新中,蒸汽机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个方面,这次工业革命中使得依附于落后生产模式的自耕农阶级逐渐消失,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出现并逐渐壮大。

进入大机器时代的英国工厂,产能出现质的跨越,限于国内市场的局限性,英国当局只能开拓海外市场。这是一个新旧快速更迭的时代,腐朽的封建王朝早已褪去了历史的光环。

英国资本家和政府沆瀣一气,凭借着坚船利炮在世界各地攻城掠地、抢夺市场。英国和王清朝的战争可以看为是一场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和旧封建主义国家的矛盾,一个急需要扩大市场倾泻商品,一个自给自足、固闭自封。

英国想要开拓清帝国这个庞大的市场,战争的手段无疑是不可避免的。1840年,英国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战争的结局让人大跌眼镜,清政府战败并赔款2100万两白银和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偌大的清帝国尚且不堪一击,那么以日本的体量对抗西欧诸国,岂不是更没有胜算,日本的执政者一直思忖着国家未来和走向。

黑船事件

1853年7月,美国东印度公司舰队司令马休·佩里,率领四艘军舰开到日本的江户湾,以武力威胁日本实行开国。

日本人看见美国人驾驶的黑色铁甲舰,这种不借助风力、人力,而只需烧煤便可以自由地在任何时间段航行,即使是在逆流航行的时候速度也并没有减慢多少。

佩里上岸后,为显示自己工业文明的成就,佩里将一些机车、火车和电报机模型送给日本幕府。而日本幕府为了展示自己的实力,只能以力士搬运大米回赠佩里。

日本明治维新发展前景 日本维新前还是落后的农业国(1)

佩里所率领的这四艘军舰装有63门大炮,而整个江户湾所有海防炮射程能够匹敌美国大炮的也仅有20余门。佩里威胁幕府人员,如果日本再不开国的话,就要开火攻击江户湾。吓破胆的幕府不敢拒绝美国人的要求,又害怕收到美国的国书后遭到全国的抨击,于是当时幕府的首席老中阿部正弘藉口要得到天皇的批准方可接受条约,并约定佩里下一年春天给予答复。

1854年2月13日,马休·佩里再次率领7艘军舰来到江户湾,请求幕府进行开国,面对佩里的强硬态度,幕府只好答应了佩里的请求,双方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这是日本和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随后西方诸国纷纷提出和日本通商的要求,在武力的威慑下,日本与沙俄、荷兰、英国等国也签订了亲善条约。

条约签订后,日本国内一片哗然,纷纷指责幕府的软弱无能。黑船事件也加速了幕府的瓦解,一场轰轰烈烈的倒幕即将拉开帷幕。

倒幕运动

日本是一个岛国,地理环境极为特殊,特殊的地缘关系让日本和大陆中原王朝有一定的联系,又有一定的游离。因此古代日本时常派留学生到中原大陆学习先进文化科学技术,汲取国家发展所需要的养分,还能依靠大海屏障抵御大陆蛮族势力的影响,比如匈奴、蒙古、满清人的入侵。

因为日本孤悬海外,在西方海权时代还没有到来之时,日本并没有太强的外部敌人。况且日本的地势山多地少,受地形的影响整个国家显得支离破碎,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央的权威很难有效地在地方实行,使得日本成为汉文化圈中中央集团程度最弱的国家。

日本的幕藩制度与西周分封制很相似,国家由幕府和藩国共同统治。幕府是国家最高的权力机关,统治全国藩国。各藩国由大名统治,听命于幕府,但大名拥有领地上的行政、司法、税收、军事等权力。各藩国所拥有的权力之大,为日后的分裂埋下了隐患。

日本明治维新发展前景 日本维新前还是落后的农业国(2)

17世纪,德川家康结束了日本战国时代,成为国家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而天皇居住在京都,只是国家的一个象征,并没有多少实权。为了方便统治,德川家康选择在破旧的小渔村江户(今东京))建造都城。

任何的王朝都避免不了从昌盛走向衰落,德川幕府在统治了日本200多年后,国家变得日益凋零,人民生活困苦,阶级矛盾激化。

黑船事件后,欧美列强接踵而来,和日本幕府接连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仅如此,西方列强还对日本实行政治渗透,日本有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危险。在国内外势力弹压的危情下,激起了民族矛盾。

内忧外患下,所有的谴责纷纷指向了德川幕府。风起云涌的危情之下,一场倒幕运动即将拉开帷幕。

最先倒幕的是不服王化的“西南雄藩”。为何西南的藩国会是倒幕先锋,我们知道日本的西南地区主要包括九州岛和本州南部,这些地区富裕程度不及关东和关西地区,但却与外部联系最紧密。因为西南地区天高皇帝远,也使得民风彪悍,国家的权威在此地不能畅行。

萨摩、长洲、土佐、肥前是最早和洋人打交道的,他们对国家的闭关锁国政策置若罔闻,也吸收了一些先进的思想,通过与洋人的贸易和内部改革增强了自身的实力,他们早已对德川幕府不满,因此成了倒幕先锋。

日本明治维新发展前景 日本维新前还是落后的农业国(3)

日薄西山的德川幕府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选择主动讨伐长州结果大败。德川幕府军事失利后,各藩国大名看到有机可乘,纷纷出兵讨伐幕府。最终德川幕府无力抵抗,最终统治日本长达260余年的德川幕府顷刻间土崩瓦解。

明治维新

德川幕府瓦解后,明治天皇掌握了国家最高权力,为了让国家变得和西方一样富强,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1871年,明治天皇派出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首的大型使节团出访欧美,考察欧美先进的政治制度。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口号下,积极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建设现在银行,积累原始资本。

在经济上引入西方先进工业技术,进行土地改革,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统一货币,于1882年建立日本银行,取消工商业界的行会制度和垄断组织。

在教育上国家设立文部省,颁布《学制》。全国设立8个大学区,每个大学区设立一个大学,下设32个中学区,中学区下设210个小学区,全国共有8所大学、245所中学、53760所小学。此外日本还派出大量留学生出国学生,甚至这批留学生中还有不少女性,整个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共派出2000多名留学生。

在军事上改革军队编制,陆军参考德军训练,海军参照英国编制,并颁布招兵令,规定年龄超过20岁的男性必须服兵役,3年服役加2年预备役,后来又改为3年及9年,一共12年。到1873年时,作战部队人数可达40余万人。

在交通上改善交通条件,修建近代铁路、公路,1872年日本建成东京——横滨的铁路,这是日本的第一条铁路,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日本全国铁路里程超过7000公里。

明治维新的成果

日本天皇为了国家图强,不惜花费重金聘请外国技术人才。彼时日本国内官职最高的“太政官”月薪是800元左右,而给予国外技术人才的工资每月都是1000以上,有的技术人员工资甚至高达2000-3000元。

日本所聘请的技术人员不只局限于工业技术方面,更是遍布工部省、内务省、文部省等重要部门。仅1876年日本聘请的国外专家就有五百多人,当时日本国内已经有了三千多名外国专家。

日本明治维新发展前景 日本维新前还是落后的农业国(4)

日本在引进西方技术和人才的时候,并没有引进国外资本,从而断绝了外国资本控制日本金融的机会。

日本政府一方面花费高薪引进西方技术人才,另一方面不断派出留学生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数年后,这些学成归国的留学生带着先进技术回国,使西方先进技术本土化。日本在1870年修建铁路时,从测绘人员到施工人员甚至是火车司机,清一色都是欧洲人。仅过了8年,日本修筑京都到大津的铁路时,已经具备了自主设计的能力,不久后所有的技术人才都换成了日本人。

在实行废藩置县、殖兴产业、文明开化等一系列正确措施后,日本的实力大幅增长,迅速过渡到近代国家。1869年,东京和横滨的第一条电缆架设完成,不久后又从长崎延伸到北海道。1871年,日本成立近代邮政制度,并在各地设立邮局,全国统一定价,发行邮票和明信片。1873年-1894年,日本蒸汽船数量由26艘增长到169艘,铁路由18英里增长到2100英里,从封建农业国逐渐转变为近代工业国。

在这段时期,日本还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如三菱、三井等,这些企业涉及纺织、酿酒、水泥、航运等,是日本完成现代化、工业化必不可或缺的企业。

在开办企业方面,清政府在洋务运动期间总共创办了60多家企业,累计花费白银五千万两。而国力不足大清的日本却投资白银2亿两,可见日本在建设国家方面确实下足了功夫。

日本资本的原始积累

大航海时代,欧洲国家率先进入工业时代,占尽先发优势的欧洲各国纷纷在全球各地攻城略地,如奥斯曼帝国和清帝国都已陷入一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为何日本却能独善其身。

首先来讲,日本并不是一个小国,虽然国家集权力不行,但国内民族统一、文化繁荣,有较强的社会组织能力,列强想一口吞掉日本是不可能的。

另外一个因素就是西方干预的减弱,整个十九世纪下半叶,世界处于战争与革命的状态。1860年美国陷入南北战争,1861年意大利宣布独立,1871年德国建立,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英法不仅要进行全球贸易,还要警惕德国与意大利的成长,镇压印度境内的叛乱,因此西欧列强并没有太多的精力干涉日本的发展,为日本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日本在资本积累初期阶段走得异常艰难,在缺少资金和技术情况下,选择发展农业换取外汇逐渐发展国内经济。

明治维新初期,日本拥有人口3000万,大量的农业人口涌入大城市,可是大城市并没有过多的工作岗位可以提供。为了解决这些剩余劳动力,日本政府鼓励这些人到海外打工,如美国的夏威夷、加利福尼亚及拉美国家。

仅1907年,在美国夏威夷和加利福尼亚打工的就有10万余人,他们在国外努力劳动,用自己汗水和智慧赚取酬劳,除了一部分基本的消费外,大部分的钱财都寄给家里,而这些寄回家的酬款,也成了政府外汇收入的重要一部分。

除了靠派遣工人出国打工赚取外汇外,日本还积极发展农业,用农产品出口赚取外汇。

日本地处亚热带,非常适合种植茶树、桑树,茶树可以采摘茶叶,桑树可以养蚕制取蚕丝。早在幕府时期,日本就经常与周边的国家有着频繁的贸易往来,茶叶和蚕丝这两种产品便成了主要贸易品,为明治政府换取了可观的外汇收入。

明治维新初期,欧洲自然灾害频发,桑蚕的产量受到严重的影响,日本便大量出口蚕茧,等自然灾害消失,政府改换成出口蚕丝。到1893年,蚕丝的贸易量高达1020万磅,是明治元年的5倍。1875年-1900年日本的贸易出口清单中,蚕丝出口的比重占到了贸易额的42%,成了明治政府主要的创汇来源。

随着经济军事的实力不断增强,日本需要更大的市场和更多的原材料,为此只能拓展海外殖民地。日本若谋求海外殖民地,首先要打败清帝国这一个虚弱的庞然大物。

1894年7月25日甲午战争爆发,最终以北洋舰队的全军覆灭宣告这一场战争的结束。1895年4月17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中清政府赔款白银2亿两,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半岛和澎湖列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清政府赔偿白银三千万两赎辽宁。

日本明治维新发展前景 日本维新前还是落后的农业国(5)

日本一共得到了2.3亿两白银的赔偿,当然这些钱不是一次付清的,而是分为四次,加上利息一共2.6亿两之多。折合成日元有3.6亿日元,而当时日本年收入不过八千万日元,比日本四年总收入还多,日本可谓是赚得盆满钵满。如果这笔钱用来买军舰的话,可以购买8支北洋舰队,当时北洋舰队的总投入也不过3000万两白银,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日本拿到战争赔偿后,拨出2.9用于军事上的开支,短时间内日本海军实力迅速增强,日本海军的规模长期保持在美国海军70%的水平,正是有了如此强大的海军,日本才能在后来的日俄战争中打败沙俄。

拨出1000万用来发展教育,从此日本的教育事业快速增长,借这次拨款建立日本帝国大学,东京图书馆成为亚洲当时最大的图书馆,另外其他学校也纷纷成立。日本借机大力普及基础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甲午战争前是58%,战后连年激增,到清帝国灭亡的时候,日本小学的入学率已经高达99%,成为世界第一个零文盲的国家。

拨出7260万日元作准备金,改革本国的货币制度实现金本位,让日本的货币制度与国际接轨。日本实现金本位后,国内工厂的数量比甲午战争前翻了一倍。甲午战争前,日本的主要商品是初级农产品,战后的二十年间,日本的铁路、金属、造船等重工业迅速崛起,工业年增长率高达14.3%。

后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老牌殖民帝国疲命于战争中,美国也趁机制造大量军火。在民用生活物资领域,由于欧美的相继地退出,出现了一个空白期,日本企业趁机抢夺欧美企业丢掉的市场,把大量的商品销往中国、欧洲。到一战结束后,日本不仅偿还了所有的外债,还借出去了近30亿日元,成为欧洲各国的债权国,日本顺势由农业国成为工业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