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乐观情绪的7大绝招(学会平衡板)

在前不久一个新闻触动了我的心,一个晚饭时间,每家每户都在喜滋滋地做着晚饭,突然一声咆哮,“你要我怎么做,你才会满意”,接着是带着哭声的述说:“回到家我就蒸好饭,写完作业,碗我也刷了,你要我怎么做”,是一个在上小学的孩子,发出的“呐喊”。

培养孩子乐观情绪的7大绝招(学会平衡板)(1)

说到:现在的小朋友,可以说是,捧在手心,怕摔倒,含在嘴里,怕化了,一点事情的困难都不想让他受,但孩子总有一天要长大,不可能一点苦不吃吧。

但在这样的“呵护”下的孩子,犹如温室的花朵,经不起一点风浪,就开始有一句话:”现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不好,遇到困难就“爬”不起来了”。

父母的陪伴是一场渐行渐远的行程,只有孩子自己强大起来才不会被欺负,首先要做到就是培养孩子有一颗“坚强”的心。

培养孩子乐观情绪的7大绝招(学会平衡板)(2)

那如何培养内心强大的孩子?

《心理韧性》,作者:安妮,安妮是积极心理学创始人马丁.塞利格曼的学生,从2012年起,安妮就在我国从事大规模积极心理培训,引入和推广积极心理学做出巨大贡献,《心理韧性》作者用一段段成功的经验告诉你,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韧性。

我们的身边肯定都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而小华就是每个人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小华从小就被作为榜样,老师口中的“优秀生”,家长中的“好孩子”,从小就被说:长大肯定是个人才。

培养孩子乐观情绪的7大绝招(学会平衡板)(3)

而小华也一路地从同龄人中脱颖,最终考上顶级学府,小华父母一谈到小华都会不自觉地挺起胸膛,脸上挂满笑容。

然而在听到小华的消息,却是让人感到压抑和悲伤,小华“走了”,桌子上放着一张写着:“你们想要的我都达到了,所以我要走了”。

小华觉得自己的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父母,没有是他想干的,而这样的案例有很多,对于这些失去孩子的父母我们只能表以同情。

培养孩子乐观情绪的7大绝招(学会平衡板)(4)

很多家长认为,只有孩子学习好,才会成才,最后光宗耀祖,从而孩子在此过程中提到的喜好都被一一抹sha,也将孩子本身抹杀了。

在这些事的引起,家长的要求,最终都会变成,成为普通人幸福快乐地成长,但是无论成为普通人还是精英,必不可缺的素质就是:具备心理韧性。

培养孩子乐观情绪的7大绝招(学会平衡板)(5)

那么什么是心理韧性:

心理韧性是指遇到困难,逆境,创伤等压力,都能从容地面对,良好的适应这个过程,面对挫折和挑战后,还能恢复原状,从中获得成长。

影响孩子心理韧性的发展有些什么因素?

首当其冲的就是风险因素。

风险因素又被分为:先天和内在的因素和,以及环境中的不利因素。

先天和内在的因素包括孩子的先天智力,反社会人格,冲动性高等。

外部环境方面:战争,饥饿,住宅环境不好,父母不良的教育方法等。

培养孩子乐观情绪的7大绝招(学会平衡板)(6)

上述两种方法不仅能单独对人有影响,两者之间还是相互影响的,从而产生的恶性循环,对待孩子的影响可能就是一辈子。

有坏就肯定有好,好的就是“保护性因素”,想要保护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韧性发展保护因素由以下三个方面:

孩子的个人特质:自信,聪明,自尊,良好情绪管理,有自我意识,对于挫折打击,积极面对,有效解决。

培养孩子乐观情绪的7大绝招(学会平衡板)(7)

家庭因素: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和子女都有积极互动,与家中的有良好控制情绪的人有稳固而紧密的关系。

环境因素:经常有人说,好的氛围,是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活动,良好的学校,社会环境,政策等。

心理韧性是个人和环境互动的结果,是保护因素和风险因素平衡的结果。

但是想要培养孩子的心理韧性,应该如何做?

首先让孩子体验适当的压力。

这就有人说,孩子不是因为压力,孩子才会做这些极端的事吗?

培养孩子乐观情绪的7大绝招(学会平衡板)(8)

孩子处于一个平衡,过大的压力会产生极端的行为,过小的压力,会导致心理免疫力缺乏,而孩子要面对的压力是“积极压力”,也就是适当的压力。

就是有压力时,对人有挑战,但是经过努力奋斗,是能抵抗压力的还能成功面对。

面对孩子的养育和心理辅导,是有多种方法结合起来的,不是单一进行。

对于懒惰散漫成性或是过于随便,缺乏规则的孩子,想要他能独立,有所成就,就要有个小压力来,“紧一紧”他们,毕竟古话说的:“无规矩不成方圆”。

培养孩子乐观情绪的7大绝招(学会平衡板)(9)

而那些压力过大的,刻板,缺乏灵活性的孩子,就像一个绷紧的“琴弦”,太过紧,总会有一天断裂,要帮他们,身心都“松一松”。

孩子的韧性培养,要多方面结合,那些被忽略,被欺负的孩子要给予保护,减少压力和创伤。

培养孩子乐观情绪的7大绝招(学会平衡板)(10)

同时教会孩子们一些应对技能,让孩子们能够逐渐成长,有好的心态和积极解决问题的干劲,不怕困难,过度保护的孩子要,适当的压力,逐步养成抗压力,不同情况下帮助不同孩子才嫩培养出孩子的心理韧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