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庙碑文(宅后王后人举行纪念先祖王元佐墓碑整修三周年活动)

11月2日上午,宅后王氏后人纪念先祖王元佐墓碑整修三周年活动在平邑县铜石镇南诸冯村王元佐墓地举行。平邑县华夏文化研究会、宅后王各分支代表,南诸冯村董、唐、任等各族代表,以及南诸冯村宅后王第九代祖王元佐的后人共50多人参加纪念活动。

比干庙碑文(宅后王后人举行纪念先祖王元佐墓碑整修三周年活动)(1)

活动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拉开帷幕。现场悬挂着“宅后王”第五代祖王宁、第九代祖王元佐、第十代祖王雅量、第十六代祖王鼎铭的巨幅画像,来宾代表及第九代祖王元佐的后人胸戴红花、身披黄色绶带,向先祖鞠躬祭拜。

比干庙碑文(宅后王后人举行纪念先祖王元佐墓碑整修三周年活动)(2)

活动中,来宾代表及族人代表向全体人员详细介绍了王宁、王元佐、王雅量、王鼎铭四位先祖的生平事迹。

费县“宅后王”是临沂琅琊王的分支。自明朝以来,是临沂的名门望族,在明清时代乃至现代,人才辈出。

比干庙碑文(宅后王后人举行纪念先祖王元佐墓碑整修三周年活动)(3)

宅后王第九代祖王元佐在明朝万历间官至蒙城县令,一生慷慨轻财,人有缓急必身任而不辞,有政绩。其侄王雅量有诗赞曰:“七尺修躯貌伟然,吾家侃侃彦方贤。名留庄子游濠处,志在澹台浮海年。月旦偏惊凭社胆,缨冠不受拯人钱。生来一段丈夫气,曹子难描代我传”。

文革期间,王元佐墓碑被毁坏。2018年9月28日,南诸冯村王元佐后人在村南为其重新修墓立碑,以缅怀先祖丰功伟绩,激励后代族人开拓进取。

比干庙碑文(宅后王后人举行纪念先祖王元佐墓碑整修三周年活动)(4)

在“宅后王500年的发展历程中,到第十代是最为显赫的阶段,其中,王雅量是官位最高的一位。

王雅量,明万历二十二年举人,三十二年进士,官至光禄寺卿。万历三十三年初任山西阳城县令,有政绩,擢南台监察御史。万历四十三年任山东巡抚,奉命巡按辽东,万历四十六年任陕西巡抚,后晋升大理寺少卿,光禄寺卿等职。其政绩载入典史方志。故后崇祯帝赐御葬,追封右户部侍郎。著有《长馨轩集》等书。

比干庙碑文(宅后王后人举行纪念先祖王元佐墓碑整修三周年活动)(5)

四位先祖中,与当下国家大力提倡勤政爱民、廉政教育联系最密切,最具有时代意义的是第十六代祖王鼎铭。

王鼎铭(1772年~1832年),字新之,号彝轩,生于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六月初一,死于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二月二十六日。其父鸿基,国子监生,家颇饶。鼎铭六岁随父、祖读书,勤奋好学。十五岁入郡庠,且学医道。二十一岁为贡生。二十三岁,始治产业,垦荒于山丘,售货于京、津,销煤至余杭,传沪、宁丝织于桑梓,引江南桑麻于峄地,家资渐厚。

比干庙碑文(宅后王后人举行纪念先祖王元佐墓碑整修三周年活动)(6)

嘉庆二年,始留意武事,学兵法,读兵家秘笈。 嘉、道年间,峄县多灾,鼎铭联合当地士绅出资赈灾,活人无数。嘉庆十三年,赴京应试,于途中识潍县陈官俊,多所扶助,且为其治病,交谊甚厚。十五年,鼎铭由廪贡援例得授内阁中书,旋充武会试同考官。十九年,例捐主事,后因母年迈,辞官归里。道光九年,鼎铭五十九岁,受荐而承上命,旋赴湖南新田任县令。

比干庙碑文(宅后王后人举行纪念先祖王元佐墓碑整修三周年活动)(7)

在新田任期间,他勤政爱民,清正廉洁,不惜卖掉自己的几千亩田庄到新田赈灾济贫,在新田人民中留下了很好的口碑。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新田提出了“远学王鼎铭,近学焦裕禄”的口号;山东省枣庄市将其列入学习“三个代表”的典型案例;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将其编入《循吏传》。《一代廉吏王鼎铭》用连环画这一独特的形式,以王鼎铭的生平事迹、施政理念、爱国思想和爱民情结为线索,讲述了王鼎铭平凡而又传奇的一生,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普遍欢迎和一致好评。

比干庙碑文(宅后王后人举行纪念先祖王元佐墓碑整修三周年活动)(8)

活动结束后,来宾代表和全体人员合影留念。

比干庙碑文(宅后王后人举行纪念先祖王元佐墓碑整修三周年活动)(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