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话虎主题手抄报(虎年话虎)

虎年的脚步,随着游子归家似箭的心情,越来越近了。此刻,忙碌了一年的人们,或许有许多话要说。而我却想起了唐人张鷟(zhuó)《朝野佥载》里面的那个故事:

傅黄中为越州诸暨县令,有部人饮大醉,夜中山行,临崖而睡。忽有虎临其上而嗅之,虎须入醉人鼻中,遂喷嚏,声震虎,遂惊跃,便即落崖。腰胯不遂,为人所得。

这篇笔记体小说,字数不多,寥寥数语,通俗易懂,类似滑稽小品,趣味性极强。环境、人物、事件、情节,小说的四要素俱全。环境,是深夜、山里临悬崖处。人物,是喝得酩酊大醉的县衙门里一名部属。事件,是醉人的一个喷嚏,把老虎吓掉下山崖摔伤被人捉住。情节,是部人饮大醉,夜半山行,临崖而睡,虎临其上而嗅之,虎须入醉人鼻中,醉人打喷嚏,声震虎,虎惊跃而落崖。情节发展的每一步都非常清楚,故事虽说有些怪诞却顺理成章,毫无牵强故作噱头之感。给人一种质朴自然、轻松愉悦之感。

虎年话虎主题手抄报(虎年话虎)(1)

虎,是一种猛兽,以猪、羊、兔、鹿等食草动物为食。正常情况下,只要不去追逐或侵犯它们的领地,虎是不会主动袭击人的。只有在被招惹、饥渴、护幼等情况下,才会伤人。

虎年话虎主题手抄报(虎年话虎)(2)

虎年话虎主题手抄报(虎年话虎)(3)

虎,威武霸气,是力量与统领的象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每当将帅出征,身上都配有号令三军的虎符。其符为铜铸材质,正面有虎头形态,分两半,其中,右半符一般存放在国君手中,而左半符则交给领军统帅。若要调拨军队,必须将两半虎符合在一起,这叫符合。用今天的话说,虎符就是调兵打仗用的一种凭证。

虎年话虎主题手抄报(虎年话虎)(4)

虎年话虎主题手抄报(虎年话虎)(5)

到了清代,府衙门前立有绘着虎头形的木牌,表示官府的威严。还有一种便于随身携带的虎头形牌子,专供捕快、或公差一干人等办案用。相当于官府颁发的一种“工作证件”。看过《包青天》小说或这类影视剧的人都知道,开封府包大人府衙内有铡刀3口,其中一口名字叫“虎头铡”,是用来专斩贪官污吏的,相信大家不会陌生吧。看过京剧《智取威虎山》的朋友,想必都还记得,当年东北土匪有句黑话叫做: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

虎,向来备受人们喜爱,常用它来夸奖某位能人。譬如说,某人骁勇善战,或善于带兵打仗,则称赞其是员虎将。这在古今军事类文体里多为常见。虎,百兽之首,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民间视虎能驱妖镇宅,驱邪避灾,因此有给婴幼儿戴老虎帽、穿老虎鞋等习俗。

虎年话虎主题手抄报(虎年话虎)(6)

虎年话虎主题手抄报(虎年话虎)(7)

在日常生活中,关于虎的各种成语或俚语也不少。如,虎虎生威,是夸赞人像老虎一样,有一种让人敬畏的气势。而虎背熊腰,形容人的身体魁梧强壮。虎头虎脑,则形容小孩健壮憨厚的样子。虎视眈眈,指贪婪而凶狠地注视。假如你做事有始无终,恐怕要被人说你是虎头蛇尾。若从事十分危险的事,可能有人说你是虎口拔牙、或自嘲与虎谋皮。而虎踞龙盘,是说地势险要。狐假虎威,则是讥讽一种拉大旗做虎皮的丑态。还有一代伟人毛泽东名言:“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曾经鼓舞了一代代人的斗志与士气。

虎,不仅是勇猛,也是一种风度的象征。有人说,虎年出生的人,性情达观、胆大心细,凡事都胸有成竹,更可贵的是他们敢作敢为,从不言轻易放弃,其运势一般都都不会差。纵观身边几位属虎的人,讲的似乎有几分道理。

虎年话虎主题手抄报(虎年话虎)(8)

虎年话虎主题手抄报(虎年话虎)(9)

虎的存在,对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意义十分重大。一只虎至少得有一大群中型食草动物,作为食物链的环节方能生存下来。因此,山区若有一定数量的老虎,则可自然控制野猪、野兔等食草动物的无限繁殖。而被老虎吃掉的多属老弱病残者,这符合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又能维护生态平衡,它的存在间接保护了森林、草场等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同样保护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耕地上的庄稼。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在作者居住的小村后山,曾有老虎出没,只是虎的体形不大,乡人俗称“猫头虎”,学名应该叫华南虎吧。那年上春,正是油菜花开时节,有村人徐氏几兄弟,曾以血的代价(当时,用出售虎皮、虎骨、虎肉的钱,勉强抵消医治虎伤人费用)打死了一只“猫头虎”。从此,再也见不到虎的踪影了。

近些年来,村民抱怨野猪、獾猪、野兔等泛滥成灾已不是什么新闻了,这些野猪往往都是大白天,成群结队地出来糟蹋庄稼,导致成片庄稼地无法耕种,特别是野猪伤人的事故屡屡发生,严重威胁着村民生命与财产安全。有人戏谑:“山上无老虎,野猪成霸王。”生态环境到了这种地步,我们是不是该做些补救措施呢?

作者:钱新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