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手术的人工晶体怎么选(白内障手术应该如何选择人工晶体)
大家好,上一期咱们介绍了白内障手术以及人工晶体怎么选,今天和大家深入探讨一下人工晶体之间的差别。
白内障会引起视物不清,模糊等不适症状,及时植入人工晶体手术治疗,不适症状就会缓解。白内障手术需要植入人工晶体,如何为自己优选最适合的人工晶体呢?患者在手术治疗前选择人工晶体时往往看到的只是一张种类繁多的人工晶体信息表单,罗列的都是医院手术能用的晶体品牌、型号和价格。有的患者以为晶体只分为进口和国产,选择的时候只看价格贵还是便宜,稀里糊涂的就接受了手术,却对自己植入的人工晶体一无所知。
那么,人工晶体型号和种类这么多,怎样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人工晶体呢?在做出人工晶体的最优选择前,我们首先要学习一下人工晶体的差别:人工晶体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其实,人工晶体之间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功能、形状和材质等三个方面。
从功能上讲,人工晶体分为单焦点晶体和多焦点晶体,散光和非散光晶体;从形状上,又分为大光学区和小光学区,C畔和四腿支撑等;从材质上,还可以分为疏水性和亲水性,它影响的是前囊挛缩、后发障和光学质量以及远期光学稳定性。
功能的选择
选择人工晶体时,首先要考虑功能,就像购买照相机镜头时,首先问一下自己,想选定焦镜头,还是变焦镜头。
选择单焦点晶体,那所有光线就全部集中在一个焦点,这个焦点非常清晰,离开这个焦点则不清晰,需要依靠外戴的眼镜进行调焦。通常我们会选择远处清楚,那么看近则需要戴花镜,以前有近视的患者也可能会选择看近清楚,看远则需要戴近视镜。
如果选择三焦点晶体,那光线会被分散到远中近三个焦点,远中近三段视程都相对清晰,实现所谓全程视力,手术做好了,患者往往有返老还童般重生之感。还有双焦点、无极变焦等晶体,属于低配版本的多焦点晶体。
很多朋友知道,人到46~50岁时,会得老花眼,老花眼除了戴花镜,也可以通过手术治疗,使用的就是这种三焦点晶体。
多焦点晶体种类繁多,目前有几种主流的优秀的多焦点晶体,在下面两个视频中进行了简单介绍。
20、各种优秀的多焦点人工晶体
21、各种多焦点晶体的优选原则
当患者同时患有散光时,白内障手术的同时可以解决散光问题,以获得更好的术后视力,通常低度散光采用LRI松解进行处理更优,高度散光可以选择Toric散光型人工晶体。散光处理通常会增加手术费用,手术医生术前会与您进行交流,看是否需要同时矫正。
设计的选择
选好了人工晶体功能,下面还要注重人工晶体设计和材质的选择,这对远期效果尤为重要。很多患者抱怨手术做完炫光的厉害,过了没几年又看不清了,人工晶体偏位了,可能就跟人工晶体的选择有关。
人工晶体有不同的形状设计,人工晶体都是光学区加“腿”。为了减少晶体体积便于我们把它通过不足3mm的小切口塞入眼内,中央的光学区通常只有6mm,因为我们大部分人的瞳孔都在6mm以内。“腿”的形状我们叫襻,有C腿的、四腿的、三腿的、有回环的、硬的、板式的等,不同的襻形设计在个别的患者中会有区别,对大部分患者来说没有明显差异。
超高度近视的患者,自身的晶状体囊袋要比常人的大,如果植入常规6mm光学区的人工晶体,就不一定能确保居中,术后可能发生炫光,晶体偏位等问题,更建议植入7mm光学区的人工晶体,有时还建议植入张力环,减轻术后远期的囊袋挛缩,悬韧带断裂等问题,确保人工晶体的长期稳定。
蓝光滤过
下面我们着重讲一下在功能上真正有临床价值的蓝光滤过。
晶体分为带有蓝光滤过的黄片晶体和不带蓝光滤过的白片晶体。如果只做一只眼的白内障,另一只眼睛不需要做的话,一定要记住自己做的是哪一类,因为在做第二只眼的时候,医生要参考第一只眼的晶体颜色以便配一样的人工晶体,如果两只眼的晶体不一样,看事物会有色差。
蓝光滤过的临床价值在哪里呢?人的自然晶体是偏黄色的,有过滤有害蓝光的功能。所以很多人工晶体也把这个功能设计加入进来,做了仿生型的偏黄色的蓝光滤过。
有必要过滤蓝光吗?现在我们很多人工光源比阳光含有的蓝光更多,蓝光可能会引发眼底的损伤,进而导致老年黄斑变性等问题。所以针对老年黄斑变性或者糖尿病的患者,我们更倾向于使用这种蓝光滤过的晶体。
其实蓝光分为两类,一类是坏蓝光,对视网膜存在一些不好的影响,一类是好蓝光,可以调节昼夜节律和心情,所以蓝光滤过不能一网打尽,要留住好蓝光,干掉坏蓝光,也就是说,优秀的人工晶体是选择性的滤过蓝光的,可以维持昼夜节律和心情调控。目前蓝光滤过的晶体比较主流的是下图这几种。绝大多数是疏水性晶体,只有个别的晶体是亲水性的,因为疏水性晶体更容易加入黄色基团做成蓝光滤过型晶体,而亲水晶体目前主流还是透明色。
以上讲的这些差别在术后短期就能看到效果:如果是用的蓝光滤过型晶体,其跟自然晶体相仿,会跟之前看得差不多,如果是透明的,可能术后短期会觉得特别的亮。
远期效果的差别
前囊挛缩、后发障和光学质量
同种功能的人工晶体,不同的品牌型号,术后近期效果其实差异并不大,但远期效果就大不相同了。
很多老百姓都说白内障别做,做完好几年又瞎了,医生忙着辟谣,实际上这并非都是谣言,很多人真的是做完白内障就好几个月,好几年又看不清了,这就是因为人工晶体远期效果不同导致的。
影响术后远期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呢?一是前囊挛缩,二是后发障,三是人工晶体本身光学质量的稳定性。
前囊挛缩
我们先来讲讲前囊挛缩。人工晶体是放在囊袋里的,刚开始囊袋比较大,随着囊袋里面残存的细胞的增殖,人工晶体会收缩,严重的收缩会缩成特别小的小孔,甚至完全闭上,有的晶体会被推着往上跑,有的晶体的腿会卷曲到瞳孔处。如下是几种人工晶体收缩的情况:
前囊挛缩是晶体远期面临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其发生率跟晶体的材质密切相关。亲水性晶体要远远大于疏水性晶体,因为亲水性晶体与囊膜之间不发生生物粘连,无法限制前囊挛缩,而且其腿偏软,支撑力量较弱。而疏水性晶体具有生物粘性,可以跟囊膜粘住,粘住之后就不容易往里面跑,因此能对抗挛缩。由此可见,疏水性晶体发生前囊挛缩的概率低,是优先的选择。
高度近视,远视青光眼以及视网膜色素变性等高危患者的悬韧带松弛无法对抗挛缩,更容易发生囊袋挛缩,所以这类患者在选择晶体时一定要考虑以上因素,尽量选疏水性晶体,不要选软襻的亲水性晶体,还可以放张力环来帮助对抗挛缩的力量,不然术后移位的几率很高。
后发障
下面我们来说说后发障,通常发生在术后6个月到几年之间,也就是大家说的复发,实际上它并不是真正的复发,而是囊膜增殖后变得不均匀而导致的看不清,对患者来说看不清就是复发了。后发障跟材质以及晶体的设计也有关系。目前主流的人工晶体后发障的发生率相差巨大,总体来看亲水性晶体后发障要远远高于疏水性晶体。当然,晶体设计上有一些方法可以降低后发障发生的概率,如现在主流晶体都在采用的直角方边设计,其直角可以抵挡住囊膜增殖使其不往中间发展,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后发障发生概率。
除了结构上的差距之外,有一个很重要的预防后发障的技术叫活性氧表面处理技术。其通过增加人工晶体和黏膜的粘性,使外面的细胞长不进去,里面的细胞不发生增殖,从而可以预防后发障。一些疏水性人工晶体已经开始采用这种技术,如Vivinex,其后发障的概率接近于零。
光学质量
人工晶体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差别是它的光学质量。光学质量取决于人工晶体的光学加工能力,工艺越好,表面越光洁,细胞黏附就越少。亲水性晶体在这方面较疏水性晶体是有一定优势的。而疏水性晶体必须是顶级加工工艺才能实现和亲水晶体差不多的效果。
除此之外,亲水性晶体和疏水性晶体都可能发生一定的问题,亲水性晶体有钙化浑浊的可能,疏水性晶体有闪辉(Glistenings)的可能。
闪辉是术后很久(1年或更长时间)发生的点状浑浊,严重的情况会造成视觉干扰。不同人工晶体闪辉等级不同,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择0级或者1级闪辉的人工晶体,基本上可以杜绝远期明显闪辉导致视觉干扰的风险。
预装系统
此外,人工晶体还有一个差别是预装系统。我们知道,在操作的过程中如果镊子尖不小心碰到晶体可能会轧一个小印,装载失误可能会断腿等。现在主流的比较好的人工晶体都是预装的,包装中自带装载器,手术的时候只需要打点黏弹剂直接往眼睛里面推就可以了,减少了很多人为失误,也减少了感染风险。
以上就是不同的人工晶体在功能,设计和材质上的一些差别。白内障手术不大,但学问不少,术前多做功课,谨慎选择,术后才能没有遗憾。希望广大的患者朋友了解了这些差别后能够为自己的眼睛选择一枚最合适的人工晶体。祝各位患者朋友,晶体永相伴,终身无眼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