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车夫们(那条街上的人们)

从我家往西走,大概五百米就是一个清真寺。

这个清真寺应该是解放前或者解放初期真正存在。据说寺里曾经有过和尚,后来我们小的时候这个寺里面就没有和尚了,而且清真寺只剩下门楼是一个清真寺的样子。青砖青瓦,每片瓦片上都雕刻着一个图案,有的是长着大胡子的人头像,有的是一只动物的头像,看上去古香古色,很有年代感。中间镶嵌着清真寺三个字。

进入到门楼,里边已经变成了人家。过去寺庙的房子已经完全变了样,只有房山花的一个被堵上的窗子还留着一点清真寺过去的痕迹。

城市的车夫们(那条街上的人们)(1)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住在那里的人叫韩奕翔。他们家挺奇葩的,下面就听我来讲讲他们家的奇葩故事。

韩奕翔的老婆是一个裹了小脚又放开的女人,她的年龄和我的姥姥差不多。他和韩奕翔生了两个儿子。后来她又找了一个拉帮套的。拉帮套其实就是一个女人找两个丈夫共同生活。他找的这个男人是个回民,叫王德祥。她又跟王德祥生了几个孩子。

他们家里有一群羊,平时韩奕翔负责放羊,他每天都赶着一群羊到我们村的南山上去放。和他一起放羊的,有他的傻儿子,还有一条白色的小狗。韩奕翔看上去老实巴交,人有点木讷。

王德祥负责收拾一家子的庄稼地。忙不过来时,他会叫家里的几个孩子帮忙。

韩奕翔老婆特别开明,把一家子大大小小管理得井井有条。她负责做饭喂猪,她家里每年都养两三头大肥猪。

城市的车夫们(那条街上的人们)(2)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每到春节的时候,他家又杀猪又杀羊,王德祥不吃猪肉只吃羊肉,韩奕翔虽然每天放羊,但是他只吃猪肉不吃羊肉。一家子人孩子都随着自己的父亲。分成两半,一半吃羊肉,一半吃猪肉,一半是汉民,一半是回民。

这个女人的手特别巧,我记得每年元宵节我都喜欢在夜晚到她家那个清真寺门洞下去看灯,她家的灯简单又好看,和别人家的都不同,那个时候差不多家家都做一个圆圆的灯笼挂在门口,那个年代还没有卖灯笼的,都是手工制作的,有的用竹篾自己做一个,有的用铁丝自己做一个。都是那种内部式骨架,外部用纱布或者红纸罩着的灯笼。

她家的灯笼是与众不同的,她是用一张粉色的纸剪成均匀的小细条,用细篾儿把纸条有规律地插在一起。有的地方插的疏松,有的插得紧密,这些细纸条就在细篾儿的作用下组成了一个葫芦形。里边放上电灯,灯光照耀着粉色的纸条,纸条随着细篾儿的角度,条条都向相同方向倾斜显出一种无比美妙的姿态。看上去又雅致又新鲜。

这个女人的内心也是相当强大的,听说在解放后搞四清的那段时间,她家的这种两夫一妻制的生活方式遭受到了大家的非议,于是就作为批判对象被拉到大街上进行批判,这个女人被工作组往脖子上挂上一双破鞋。拉着满大街敲锣打鼓的游街,这个女人嘴巴叼着一根烟卷儿。跟随着队伍向前进,你说上哪就上哪,任大家怎么说怎么骂,她也一言不发,就像没听着一样。等到晚上游街完毕回到家里,她把破鞋往地上一扔,照样该吃吃,该喝喝。

第二天她又被挂上破鞋继续游街,她还像头一天的表现一样。游完街照样过她想过的生活。

她生的孩子中姓韩的有一个傻儿子,不爱说话,可能有点自闭。以前整天跟着韩奕翔上山放羊,后来在1983年爆炸那年被炸死了。

王德祥的儿子中也有一个是傻子,我们管他叫傻三儿。傻三儿是真傻,首先样子就有点傻,其次他也干不了什么活,小时候整天就在大街上截道骂人。后来他年龄大了之后,居然成了一个露阴癖,在大街上见到小姑娘就解开腰带,把他的小弟弟掏出来给人看。吓得小姑娘见到他都老远地躲着。

城市的车夫们(那条街上的人们)(3)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能他的精神病越来越重,在30多岁的时候也死了。

老太太的寿命很长,我在搬离家乡的时候她还健在。姥姥是95岁去世的,这个老人比姥姥的寿命还长,如果她现在还活着,就100多岁了。

那条街上的人们(二) 那条街上的人们(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