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作气成语故事儿童(中华成语故事一鼓作气)

【成语释义】比喻做事情要鼓足劲头,勇往直前,一直把它办完。

【典故出处】《左传·庄公十年》。

一鼓作气成语故事儿童(中华成语故事一鼓作气)(1)

【成语故事】公元前684年,强大的齐国出兵进攻弱小的鲁国。鲁庄公在曹刿协助下带领军队来到鲁国的长勺迎战齐军。齐军首先擂响战鼓向鲁军发动进攻。庄公正准备击鼓迎战,曹劝阻说:“不可,时机未到。”齐军见鲁军没有反应,空喊了一阵又平静下来。稍过一会儿,齐军再次鼓声大作,可曹刿仍阻止鲁军出战。

直到齐军擂过三次鼓之后,曹刿才对庄公说:“可以擂鼓出击了。”鲁国士兵随着出击的鼓声,奋勇冲杀过去,顿时把未及防备的齐军打得四处溃逃。

战斗胜利结束后,庄公不解地问曹刿:“为什么要等到齐军擂了三次进军鼓之后,才能擂鼓出击?”曹刿回答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意思是说:打仗靠的是士气,擂一鼓的时候,士气正旺盛,第二鼓有所低落,到了他们第三次擂鼓时,士兵的勇气几乎全消失了。而我们才擂第一次鼓,士气正饱满,所以能一举战胜齐军。

一鼓作气成语故事儿童(中华成语故事一鼓作气)(2)

根据这个故事,人们总结出“一鼓作气”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做事情要鼓足劲头,勇往直前,一下子就把它办完。

一鼓作气成语故事儿童(中华成语故事一鼓作气)(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