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地位(扬州何以多苏北)

扬州何以多“苏北”■金沙人,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扬州地位?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扬州地位(扬州何以多苏北)

扬州地位

扬州何以多“苏北”

■金沙人

作为中国大运河的原点城市,扬州无疑是值得自豪的。198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中,扬州赫然在目,令当时的扬州人喜出望外,让当代的扬州人自豪无比。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字招牌,使扬州光彩照人,为发展蓄势赋能,“让古运河重生”的使命担当,扬州定当再铸新辉煌。

大运河是活态的流动的文化,扬州是开放包容的城市。正因为海纳百川的气度,成就了扬州汉唐的鼎盛和清朝的繁盛,正因为兼收并蓄的气质,扬州留下了精深的学术、精美的艺术和精湛的技术,董仲舒的正谊明道、经世致用的扬州学派、流芳百世的诗词歌赋、标新立异的扬州八怪、国剧滥觞的徽班进京、巧夺天工的金银细工、传播变革的雕版印刷、南秀北雄的湖上园林、自成一体的扬州美食,等等,数不胜数。文人墨客慕名而来,不经意间让诗词千古传唱,使传说精彩演绎,至今仍在为扬州城市推介代言。

新中国成立后,凋敝的扬州城着手复兴,其眼界心胸至今为人称赞不已。历史虽已远去,但背影仍清晰可见,扬州城许多单位仍以“苏北”命名就引起不少人的好奇。大名鼎鼎的苏北人民医院,是担任过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子恢题的字,其医疗技术在江北首屈一指。明明在扬州,医院为什么冠名“苏北”?其实,冠名“苏北”的又何止一家医院。上世纪末,扬州大街小巷冠以“苏北”的单位不在少数。像苏北电影院、苏北机米厂等单位,老扬州人听了很亲切,都能说出一段美好的回忆。

扬州何以多“苏北”?打开尘封的历史才知道,新中国成立后,扬州也是一个不得了的“大码头”。扬州解放不久,苏北行政公署就落户在扬州,尽管存续时间只有短短3年,但却深刻地影响了扬州的城市格局。苏北行政公署相当于省级建制,时辖江苏省江北地区的绝大部分,说得通俗一点,当年的扬州相当于省会城市,这样扬州的单位以苏北命名就顺理成章了,也就不用百思不得其解了。

扬州人对“苏北”的称呼是很亲切的,即或上世纪末许多单位名称中抹去了“苏北”两字,但大家还是习惯老称呼。记得1985年来扬州上学时,扬州人总是把江苏农学院叫作“苏北农学院”,把扬州师范学院叫作“苏北师专”。当时冠以“苏北”名称的都是行署直属单位,像机床厂、电子仪器厂、卫校、园林管理所、保育院等,都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知名单位”。随着1953年行署撤销,“苏北”这一称呼就逐渐从扬州消失了,但仍有苏北人民医院等单位用名称留住了那段历史。

1950年至1952年那段时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相当于省会城市的扬州也是意气风发,手笔之大,眼界之宽,胸襟之广,令人肃然起敬。绕扬州古城的几条道路环绕相连,在那个年代绝对是大手笔,它让拥挤不堪、堵塞严重的市内交通面貌为之一变,路宽车畅人舒心。饶有趣味的是,几条路的名称都是以所辖专区而定,东边沿古运河的命名为泰州路,向北折向西的命名为盐阜路,向南折向西的叫南通路,西边与南通路、盐阜路相连的叫淮海路,整个就是一个完整的“环城公路”。看现在这四条路车水马龙,似乎路还不够宽敞,但要想到这是70年前修的路啊,那时还没有像现在这么多的汽车,城区人口也没这么多,大多数人出行以步行和骑自行车为主,偶尔有几辆汽车通行,也会让路人投之以羡慕的眼光。你说当年这四条马路宽敞不宽敞?几条路的命名可能算不得什么,但用行政区的名称命名城区主干道,绝对是大格局。扬州城不是一个小城,她有开阔的胸襟,愿意与其他城市携手共进,共同建设美丽富饶的新中国。

借问扬州在何处,江北淮南海西头。“苏北”的名称,如同一个窗口,让人们看到扬州的宽广胸怀、高度的文化自信。这座因运河而生的城市,历来以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为神圣使命,在新时代更是践行嘱托开新局,拥河而立,跨江融合,向海图强,在江河交汇点上再出发,把运河城市的原点作为再创辉煌的起点,将运河申遗的牵头作为争做运河“三好”的牵头,与运河沿线城市相互支持、共同发展,使大运河“中华金名片”光彩夺目、造福人民、泽被后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