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落知寒近山长见日迟(山无棱江水为竭)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决绝。

木落知寒近山长见日迟(山无棱江水为竭)(1)

高山无棱,江水枯竭,冬雷震震,夏天雨雪的逆象,无一不被提及,甚至坚定不移的宣誓:“除非天地开始交融,混沌成片,”方才改变心志。

是什么让她们爱的如此坚定,是什么让她们发出这样决绝而又铿锵的誓言?这是爱的最高呼喊,也是两人相恋最唯美的讣告。

正德六年,风华正茂的杨慎状元及第,独占鳌头,加之其父官任东阁大学士,家世显赫。这让当时年仅十二岁的黄娥仰慕不已,从此她的心中再也装不下任何人。以至黄娥笄年之岁,上门求亲的达官显贵们络绎不绝,却没有一人能入她的眼。她的父母无不为之焦急忧愁。

木落知寒近山长见日迟(山无棱江水为竭)(2)

然而在她幼小的心中却早有那么一个人,温暖着她的生命。但杨慎却早已有了人妻。

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凡是之地,应缘分而生,应缘分而归。清清浅浅,藐迹难寻。

正德十二年,明武宗不理朝政,非事即游,对于此,杨慎不避斧钺,直言相谏。然而武宗对其不予理睬,依旧我行我素,杨慎目睹民不聊生,国事日非,他实在气愤不过称病告假,辞归故里。但就在他回到老家后不久,她的前任夫人不幸病故。

但当他得知二十多岁的黄娥依旧孑然一身,不禁大喜,征得父亲同意后,便急急遣人做媒。黄杨两家本就交情深厚,加之黄娥心中早就暗许杨慎。这门亲事就这么订下了。

在得知杨慎要迎娶黄娥的时候,城里城外的人无不羡慕这对“才子佳人”的结合。黄娥花了几年青春所等待的爱情终于来临了。

木落知寒近山长见日迟(山无棱江水为竭)(3)

草长莺飞的时节,两人执手散漫的徜徉在碧草如茵的柳岸湖堤,看云卷云舒,烟涛拍岸。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黄娥虽为弱女子,却常怀有忧国忧民的情怀,她多次鼓励丈夫回到朝廷,以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在黄娥的鼓励下,杨慎官复回京。

踏遍红楼终是梦,天赐缘分却是劫。

嘉靖二年,朝廷上演了内阁“大礼议”纷争,许多坚守明朝礼法的内阁派被明世宗迫害,杨慎谐诸学士仗义执言,未果反被奸逆小人污蔑陷害,受到两次刑杖后谪戍云南永昌。

黄娥得知这个消息后悲愤交加,带上家仆便去渡口护送杨慎, 并且不辞辛苦一路上照料杨慎的杖伤。

在杨慎戍边的岁月里,黄娥多次探望他,他俩饱受流离之苦,还得躲避叛军追杀,生活极度苦难,但两人爱情热度不减,情谊日益深厚。直到后面,杨慎父亲去世,黄娥与杨慎作别,回到新都故里。

这一别,三十载风雨潇潇,从此天人两相隔。

木落知寒近山长见日迟(山无棱江水为竭)(4)

“却羡多情沙上鸟,双飞双宿河洲。今宵明月为谁留,团团清影,却照别离愁。”——杨慎《临江仙》

天遥路远,锦书难寄,漫天的思绪皆是相思。睹物思人,难掩相思之苦,只有一船明月,那清清浅浅的影子,偏偏却映照着别离的忧愁。

“长亭十里、阳关三叠,相思相见何年月。泪流襟上血,愁穿心上结,鸳鸢被冷雕鞍热。”——黄娥《罗江怨·阁情》

渡口一别,相思相见何年月,只好独自一人守空房,望眼欲穿的等着丈夫回来。一江春月灭了又明,明了又灭。泪流成血,鸳鸯被冷。春花秋月,美好的景色易得人厌。相见无期,情怀也渐变成衰晚。

终究还是无法再见了。

嘉靖三十八年,杨慎在戍所逝世,年过花甲的黄娥悲痛欲绝,万里奔丧。所有的爱与相思,都随着杨慎的死,一起封在了这冰冷的灵柩中。

飞花又散落在这个季节,而你嫁衣比飞花还要艳烈,你启唇似又要咏遍上邪,说的却是我愿与君绝。

木落知寒近山长见日迟(山无棱江水为竭)(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