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礼物排行榜实用(父亲的礼物)

父亲的礼物(《在峡江的转弯处》跋)

阿 鱼

老爸礼物排行榜实用(父亲的礼物)(1)

襁褓中的阿鱼和父亲

父亲的这本书,我是第一个读者。他说写这本书的时候曾想象是他的儿孙在听他讲述他这半生的故事,我看完后就是这个感觉,读父亲笔下的文字,就好像有一个人在耳边平静地讲述。父亲说希望我为他这本书写一个序或者跋,我接受了他的邀请,或者说他的安排。

提起笔,脑子里掠过十几年前的一个场景。那年我刚上小学,刚跟随母亲从县里搬进城市不久。父亲仍在县里工作,和我们两地分隔,乐观的时候平均下来每两周能和我见一次面,每次在家待一个周末。我的爷爷奶奶,也就是父亲的父母,那时也都还在县里,每年过年一大家人会到县城团聚—寒假是少有的完整的亲子时光,能连续一起待上约半个月。

时隔多年我才渐渐知道,我们家庭的新年活动和别的家庭有些不同。

那一年春节大年三十,清晨,父亲带着我和表哥坐车从县城开往乡下,我和表哥的手上各自提着一些年货礼物,我想是一次拜年的旅程。山间的早晨寒冷,呼吸可以在车窗上呵出雾气,在并不好走的盘山公路上开了许久。我们下车的地方是很典型的村子里的小房子,屋前一块没有种田的空地就算是院子。我和表哥看着这位我们拜年的“亲戚”从屋子里—不是“走”出来,而是“爬”出来—她腰部以下都不能动弹,用一块破旧的塑料布裹着,靠双手支撑上半身爬行。父亲介绍我们认识,我们叫她向妈妈。

向妈妈是父亲工作辖区的一位农民,她残疾多年,用手当脚,爬着去种地,爬着去收割,爬着去打水,爬着去做一切一个普通农民为了生存必须做的事。或许在我们看来她是励志甚至感人的,但在其他村民眼中她是一个“怪物”,这样的眼光让原本就比别人艰难的生活更艰难。也是时隔多年之后我才明白,在向妈妈生存的环境里,父亲作为在基层有一官半职的人在春节去拜一次年,至少能让她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不被其他村民欺负。

如今十多年过去,童年的很多记忆都模糊了,但那个春节的拜年我始终历历在目。我不知道会有多少家长在春节时带着孩子一起去做这样一件事,但我很庆幸我的父亲这样做了。我在这里并不是想要推广某种教育理念,因为我知道当时的父亲不是为了对我进行教育而做的这件事,他做只是因为他曾承诺把向妈妈当自家亲戚,而自家亲戚在春节就是会去拜年的。

对于父亲之后的诸多经历,媒体与舆论不乏评论,批评者说他喜欢“作秀”,赞赏者常用“华丽转身”的说法。但在我的眼中,他所做的事业尽管身份不同,都只是那次拜年的自然延伸。

后来我外出求学,去到很多地方,但经历的事情再多,那个村子、那个院落在我的生命经验中依然牢牢占据着一个重要的位置—在这样的地方、以这样的方式努力生存的人始终是我父亲的家人,也是我的家人。

如果有人问我,父亲教给你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我想我会这样回答他:

我们不该忘记自己走过的路,同情过的人,呼唤过的正义, 渴求过的尊重,是这些东西构成了我们深植于生活世界的共通意义的根基。是这根基,让我们即便在日后形形色色的世界里体会了失落,品尝了诱惑,经历了幻灭,领受了嘲讽,也不会轻易洗去自己那层名叫“共情”的底色。

谨以此为父亲的这本新书作跋,并祝福一切“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人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