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狄浦斯王揭示了什么悲剧(古希腊悲剧的巅峰之作俄狄浦斯王)

古希腊悲剧的巅峰之作《俄狄浦斯王》:人如何面对命运的捉弄?

俄狄浦斯王揭示了什么悲剧(古希腊悲剧的巅峰之作俄狄浦斯王)(1)

一、观后感

《俄狄浦斯王》是“命运悲剧”、“人的悲剧”。

希腊人认为命运如影随形、插翅难逃。

俄狄浦斯的抗争,象征着英雄对命运的反抗,虽败犹荣。

作为“人的悲剧”,《俄狄浦斯王》高度凝练了人的自我认知的困境,最智慧的人可能是最无知的人,而看起来无辜的人可能就是罪犯。

《俄狄浦斯王》的故事让我不禁想起了德尔菲神庙那三句著名的箴言:

1.“认识你自己”——俄狄浦斯虽然可以解开“人”的谜题,却解不开“自我”的谜题,自我认知是人类终其一生要省察的命题。

2.“凡事勿过度”——每个人都是潜在的僭主,俄狄浦斯自以为有知,实为最大的无知者。在无常的命运面前,我们要懂得接受生活的种种,“清楚地看到生活必然如此,而不会是其他的样子”,保持一份敬畏。

3.“生存与毁灭就在一瞬间”——“不要说一个凡人是幸福的,在他还没有跨过生命的界限之前”。

既然如此,我常会想起斯多葛派先哲塞涅卡的告诫,要把命运女神赐予的一切保持“很宽的距离”,这样,她只是把它们取走,而不是从我身上强行剥走。

二、关于歌剧《俄狄浦斯王》

关于作者

索福克勒斯,公元前496年生于雅典西北郊科罗诺斯,是希腊古典时期最著名的悲剧诗人,史称“戏剧艺术的荷马”。

他的悲剧标志着古希腊悲剧的成熟,并多次在悲剧比赛中获奖,现存完整剧本7部。

关于本书

《俄狄浦斯王》上演于公元前431年,是索福克勒斯创作的,以俄狄浦斯家族神话为题材的三部悲剧之一,一共四场戏。

通过俄狄浦斯查找杀害老王凶手的过程,揭示出他杀父娶母的罪行,从而让人思考命运与人的冲突、人的自我认知等问题。

核心内容

这部剧讲的是一天发生在忒拜王宫的故事。

城邦瘟疫,民不聊生,若想消除瘟疫必先找到杀害老王的凶手,俄狄浦斯当仁不让奋勇追凶。

然而在寻找杀人凶手的过程中,他发现了自己杀父娶母的罪行,最后自戳双眼,请求放逐。

俄狄浦斯的抗争象征着英雄对命运的反抗,虽败犹荣,让人感叹不已。

作为“人的悲剧”,此剧高度凝练了人的自我认知的困境,最智慧的人可能是最无知的人。

很多人最初了解俄狄浦斯的故事,可能不是从这部古希腊悲剧作品中,而是来自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对这个故事的演绎。

俄狄浦斯无意中杀了父亲、娶了母亲,弗洛伊德从心理层面来解释这个悲剧发生的原因,认为这个故事反映了人类一种普遍的心理“恋母情结”。

不过,古希腊悲剧诗人索福克勒斯写这个故事的时候肯定没想到,后人会这么来演绎。

他写这个悲剧,当然也在追问悲剧发生的原因,而他的答案是命运跟人的冲突。

这就是这部剧的核心。古希腊悲剧的重要,就是因为它们讨论的都是这种人类世界最最基本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悲剧“发现”了这些问题。

《俄狄浦斯王》着重说的是是命运不可捉摸。

在这个故事里,神会发出各种误导人的神谕,最终导致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悲剧。

它告诉我们:人是命运嘲弄的玩偶。

后来的人,不管是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甚至像弗洛伊德这样的心理学家,在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都跳不出《俄狄浦斯王》的定义。

你可能会问,俄狄浦斯的故事不是早就有了吗,为什么说是这部悲剧定义了“命运不可捉摸”这个问题呢?

这是因为,悲剧用一种近乎完美的形式,把深奥的哲学问题,尤其是把问题的难解,呈现在我们眼前。

而在这方面,《俄狄浦斯王》的作者索福克勒斯做得最好。

他的作品标志着希腊悲剧的成熟,文学史家说他是“戏剧艺术的荷马”。

古代批评家一般都把《俄狄浦斯王》看作是悲剧的典范,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特别称赞《俄狄浦斯王》的布局,说它是“十全十美的悲剧”。

两千五百年过去,《俄狄浦斯王》仍被反复研究,仍然频繁地在舞台上演。

与作者索福克勒斯同时代的喜剧家阿里斯托芬称赞他“生前完满,身后无憾”,就是说他不仅生前过得很好,死后还获得了极高的声望,可以说是绝对的人生赢家了。

据说他27岁第一次参加悲剧比赛就击败了被称为“悲剧之父”的埃斯库罗斯,也就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的作者,他一共得过24次悲剧的大奖。

接下来,从三个部分走进这部古希腊完美的悲剧作品。

首先讲讲这个故事。

接着我们要说一下这部剧用了哪些艺术技巧,把“命运的悲剧”这个哲学问题呈现出来。

最后,我们要说说怎么来理解这部剧探讨的问题。

这里会涉及到索福克勒斯自己的悲剧世界观、古希腊人的命运观以及现代人是怎么消化和演绎这个故事的。

三、故事梗概

下面我们开始讲故事。

索福克勒斯的悲剧已经很接近现代戏剧了,它的情节总是发生在一天之内。

这就意味着,悲剧开场之前有一个漫长的背景。

雅典观众很熟悉《俄狄浦斯王》的背景,也就是俄狄浦斯家族的神话传说。

但是我们现代人可能不太熟悉,所以我们得先花一点时间了解一下。

话说,古希腊有一个国家忒拜,国王名叫拉伊俄斯。

这个人就是俄狄浦斯的亲生父亲。

年轻的时候拉伊俄斯曾经诱拐另一个国王的儿子,还造成这个孩子死亡。

于是就有人诅咒他,说他“将被自己的儿子杀死”。

拉伊俄斯跟妻子结婚之后,王后生下了一个男婴。

阿波罗神谕再次预言他“将被自己的儿子杀死”。

由于害怕神谕成真,拉伊俄斯用钉子刺穿了婴儿的左右脚跟,让王后把婴儿丢到山上等死。

王后把婴儿交给在山上放羊的牧人。

牧人心疼婴儿,给婴儿取名俄狄浦斯,意思是“肿胀的脚”。

然后,他把婴儿转送给了邻国科林斯的一个牧羊人。

科林斯国王波吕波斯膝下无子,就收养了俄狄浦斯,波吕波斯就成了俄狄浦斯的养父。

于是,俄狄浦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在科林斯王宫里长大成人。

后来有一次宴会,一位客人喝醉了,说俄狄浦斯不是国王波吕波斯的亲生儿子,于是俄狄浦斯去问国王、王后。他们痛骂了醉汉,安慰了俄狄浦斯。

但俄狄浦斯还是不放心,决定去神庙求问阿波罗。

神谕没有说他的父母是谁,却说他将会杀父娶母。

为了躲避这个可怕的命运,俄狄浦斯决定有生之年不回科林斯,一直向东方走去。

俄狄浦斯走到一个三岔路口,迎面走来了一行人,领路的人和坐在车上的一位老年人态度粗暴,要把他赶到路边。

俄狄浦斯很生气,于是跟他们打了起来。

那个老人挨了俄狄浦斯手中的棍子,从车上仰面滚下来摔死了。

俄狄浦斯把随行人都杀死了,只有一个仆人活着跑了回去。

这个老年人正是俄狄浦斯的生父拉伊俄斯,他这趟出来就是想去阿波罗神庙问问,他抛弃的那个婴儿死了没有,因为神谕说他会突然被自己的儿子杀死。

就这样,俄狄浦斯杀了自己的父亲。

这时候,天后赫拉打发妖怪斯芬克斯来祸害忒拜国。

你肯定听过这个喜欢问问题的人面狮身妖怪的故事。

它坐在城外山上,问每一个经过的路人一个谜语:“什么动物有时四只脚,有时三只脚,有时两只脚,脚越多却越软弱?”

答不上来的,便一口吃掉。

忒拜城人心惶惶。这时俄狄浦斯浪游到了这里,破解了谜题:谜底是人。

因为人婴儿时爬着走,长大后站着走,年老了拄着拐杖走。

婴儿最弱,老人次之。

斯芬克斯听了,跳下了山崖。

旧王拉伊俄斯已死,凶手不知,于是忒拜人拥戴俄狄浦斯为新王。

按习俗,俄狄浦斯娶了老国王的王后为妻。

就这样,俄狄浦斯娶了自己的母亲。

他们生下了两儿两女,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直到十多年后的一场瘟疫,打破了平静。

悲剧《俄狄浦斯王》的故事也由这里正式开始。

古希腊悲剧是有固定格式的。

它有三到四场主要的戏,中间会穿插合唱歌,首尾还有开场和退场。

《俄狄浦斯王》也是按这个格式写得,一共有四场戏。

下面,请你想象自己正在雅典的剧场里,大幕拉开,开场戏就要上演了。

你先会看见忒拜王宫的前院。

戏一开场,大祭司跟一群人坐在祭坛前,手里捧着缠羊毛的树枝。

顺便说一下,手拿缠羊毛的树枝就是表示乞求援助的意思。

他们向俄狄浦斯讲述瘟疫造成的苦难,乞求俄狄浦斯为人民找一条生路。

俄狄浦斯表示已经派自己的小舅子克瑞翁去求问阿波罗了。

克瑞翁带回的神谕说:要想消除瘟疫,必先找到杀死老国王的凶手,或杀之,或驱逐之。

俄狄浦斯说,自己一定查清案子,拯救城邦。

这个开场戏立刻把你带进了一个充满了谜题的情境,它把各种不相关的“谜”粘合在一起:瘟疫与老国王之死,斯芬克斯之谜与凶手之谜。

表面来看,这是一部追查凶手的戏,但我们心里很清楚,真正的悬念并不是凶手是谁,而是俄狄浦斯王是谁?

紧接着歌队唱着“进场歌”进场。

这个歌队是15个长老组成的,第一场戏开始了。

歌队长建议去请教先知,因为先知知道过去、现在和未来。

然而先知姗姗来迟,而且一来就十分沮丧,请求俄狄浦斯让他回家。

这是因为,先知知道实情,也就是俄狄浦斯身世的秘密,但是他不愿意说出实情。

俄狄浦斯不由得发火了,他骂先知,甚至想跟先知比比,谁更有智慧。

因为斯芬克斯在忒拜为非作歹的时候,是俄狄浦斯而不是先知破解了谜语,拯救了城邦。

俄狄浦斯怀疑真正的原因是先知和他的小舅子克瑞翁图谋篡位。

先知也发火了,情急之中说道:“杀害拉伊俄斯的凶手就在这里。”

接着他暗示了凶手是谁。

他说,这个凶手表面上看是个外地人,但是很快他自己就会发现,他其实就是忒拜人。

你和身边的观众都能听懂先知的意思,可俄狄浦斯听不懂。

然后,先知还预言了凶手的命运。

他说凶手的命运将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他“将从明眼人变成瞎子,从富翁变成乞丐,到外邦去,用手杖探着路前进”。

而且,凶手还会面对无法面对的伦理困境,因为“他将成为和他同住儿女的父兄,他生母的儿子和丈夫,他父亲的凶手和共同播种的人”。

俄狄浦斯不明白先知的意思,两个人不欢而散。

歌队劝架无果,唱了第一“合唱歌”,用传统神话表达了疑虑和困惑:究竟谁是凶手。

第二场戏开始。克瑞翁出场,俄狄浦斯跟他争吵,王后出来劝架。

夫妻两个有一段很长的对话。

王后为了安慰丈夫,跟丈夫讲了老国王死的经过。

她听说老国王是被一伙外邦贼杀死在“三岔路口”,而且她跟老王的孩子已经被丢弃山野。

这里就是这部剧中的第一个“突转”。“突转”是索福克勒斯创造出来的重要的戏剧技巧。

俄狄浦斯听了以后,“心神不安,魂飞魄散”。

他已经开始疑心,他自己曾经杀死的那个老人是不是就是老国王。

他们俩像对口供一样,比对着事实。

俄狄浦斯变得越来越不安,因为他的故事跟王后的故事刚好对得上。

他努力寻找故事中的疑点:首先,跑回来的仆人说杀死老国王的是一伙强盗,而俄狄浦斯只是单身旅客。

还有,王后说她生的婴儿已经让仆人丢弃在山上,早已经死了。

为了进一步查明真相,俄狄浦斯叫王后派人去把那个仆人叫来。

这时候,歌队唱了第二支“合唱歌”,主题是神法与王权的关系,然后第三场戏开始。

这时从科林斯来了一位报信人,说俄狄浦斯的父亲、科林斯国王波吕波斯死了,当地的人民要立俄狄浦斯为王。

俄狄浦斯听到这个消息,一方面为自己不会杀父感到安慰,另一方面,还是害怕自己可能犯下娶母罪行,不愿回去。

报信人为了消除他的恐惧,说出他不是国王亲生子的实情。

原来,这个报信人就是当初把婴儿俄狄浦斯送给波吕波斯的那个牧羊人。

这时候,王后心里已经彻底明白了。

她恳求俄狄浦斯不要再追查那个忒拜的牧人。

俄狄浦斯却非查不可。

他最后说到,自己生来如此,天性不可能改变。于是绝望的王后冲进宫去。

第四场戏与第三场戏接得很近,场景就在同一地点,中间的合唱歌也非常短。

俄狄浦斯把忒拜牧人找过来跟报信人对峙。

牧人先是说想不起来,然后含糊其辞。

在俄狄浦斯的步步紧逼之下,牧人不得不承认是他把那孩子给了报信人。

而那孩子正是拉伊俄斯家的儿子。

残酷的真相被揭开了。这场戏最为吊诡的是,俄狄浦斯审讯牧人,结果变成了对自己的审判。

追查凶手的最后关键时刻,就是他完成自我认识的时刻。俄狄浦斯发现要找的凶手就是他自己,他终于没有躲开自己杀父娶母的罪行。

第四支合唱歌,歌队为俄狄浦斯的命运失声痛哭。

然后是最后的退场戏。

传报人出来,传报了一连串可怖的事情,悲痛万分的王后上吊自杀了。

俄狄浦斯百感交集,然后从王后的袍子上摘下两只佩戴的金别针,举起来刺瞎了自己的眼珠。

俄狄浦斯命令打开宫门让全体忒拜人看他最后一眼——他宣布自己把自己逐出城邦。

俄狄浦斯在侍从陪同下走出宫门,哀哭自己不幸的命运。

歌队唱起哀歌,问俄狄浦斯谁让他戳瞎自己的双眼,俄狄浦斯说是阿波罗安排了整个灾难。

克瑞翁来了,问俄狄浦斯有何请求。

俄狄浦斯请求克瑞翁赶快把他逐出城邦,扔到那没有人向他问好的地方去,他还请求按照礼法埋葬王后。

侍从带着他的两个女儿从宫中出来,俄狄浦斯抚摸女儿,请求克瑞翁关心照料她们。

于是众侍从带俄狄浦斯回宫,剧终。

四、歌剧使用的艺术技巧

欣赏完这部悲剧,我们来分析一下,索福克勒斯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定义了我们前面提到的 “人是命运嘲弄的玩偶”这个问题。

对《俄狄浦斯王》艺术性的分析太多太多了,这里我们就讲一个最关键的技巧,就是他特别善于把两种对立的东西粘合起来。

这是什么意思呢?

前面我们说了在开场戏的时候,他就通过克瑞翁带回来的神谕,把几个主要的谜题粘合在了一起。

而在布局上,他粘合的方法是“用发现引起突转”,也就是说,人物先是发现一部分真相,然后情节马上发生重大的转折。

这样,命运的残酷就以一种惨烈的、不可逃避的方式呈现出来了。

这整部悲剧就是用“从发现到突转”串联起来的。

第一个突转是在第二场,俄狄浦斯跟王后聊天之后,发现自己可能就是杀老国王的凶手。

第二个突转是在第三场,听到报信人说科林斯国王波吕波斯已经死了,俄狄浦斯夫妇如释重负。

而等到报信人说俄狄浦斯不是波吕波斯的亲生儿子,王后瞬间“发现”俄狄浦斯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自己嫁给了自己的儿子。

她受不了,冲下去自杀了。

第四场,俄狄浦斯完成了自己身份和命运的“发现”,他终于还是在自己的家乡被残酷的命运阻击。

在索福克勒斯的布局中“发现”与“突转”不断,一环紧扣一环,在这么短的时间,用这么少的人物,就把这么复杂的内容讲得天衣无缝。

还有一种粘合的方式是语言技巧。

《俄狄浦斯王》在语言上最大的特点是大量运用双关。

双关本身就是用一个词来表达两个意思,形成一种特别有悲剧性的、让人觉得讽刺的效果。

俄狄浦斯常常已经说出了真相,但他本人却对真相一无所知。

比如在第一场,俄狄浦斯声明:“我如今掌握着他先前的王权,娶了他的妻子,占有了他的床榻,共同播种。如果他求嗣的心没有遭受挫折,那么同母的子女就能把我们联结为一家。但是,厄运落到了他头上,我为他作战,就像为自己的父亲作战一样。”

观众知道,老国王就是俄狄浦斯的父亲。

俄狄浦斯娶他的妻子,也就是自己的母亲——他们就是一家人。

如果观众回过头去看这些话,尽管俄狄浦斯说时无意,但是预知真相的观众会看得心惊胆战,不禁为俄狄浦斯捏一把汗。

双关语的使用,既暗示了剧情,也让观剧体验有一种奇特的效果。

最后的这个方式,是这部剧的核心意象——眼睛。

这部剧用眼睛的这个意象表现了人根本的矛盾。

在第一场,瞎眼的先知对俄狄浦斯说:“你骂我瞎子,可是我告诉你,你虽然有眼也看不见你的灾难,看不见你住在哪里,和什么人同居。”

退场时,俄狄浦斯看见了他的灾难,从母亲袍子上摘下两只金别针刺向自己的眼珠。

他对眼睛说道:“你们再也看不见我所受的灾难,我所造的罪恶了!你们看够了你们不应当看的人,不认识我想认识的人;你们从此黑暗无光!”

俄狄浦斯的眼睛不认识自己该认识的人,所以,他要戳瞎双眼自我惩罚。

你想想,为什么俄狄浦斯不像母亲那样自杀,一了百了,而是戳瞎双眼,自我流放?

因为戳瞎双眼是比自杀更难,更有惩罚意味的举动。

海德格尔曾说,俄狄浦斯“自行戳瞎双眼,就是让自己走进光明”。

失去了观看现世的眼睛,反而有了另一双眼睛。

那这多出来的眼睛在哪里呢?

这就是她的女儿的眼睛。《俄狄浦斯王》是一个三联剧中的第一部,有点像英国电视剧里的那种三五集的迷你剧。

在后面的情节中,俄狄浦斯在漂泊的时候,女儿一直陪伴着他。

俄狄浦斯逢人就说:“这女孩儿的眼睛既为她自己又为我看路。”

俄狄浦斯因为失去了双眼而多了“一只眼睛”,为他看路。

杀父娶母的事情,不过是俄狄浦斯事件中的表面现象,戳瞎双眼,获得另一双眼睛,才是要探讨的深层次的问题。

这部剧里这众多关于眼睛的悖谬,高度概括了人类存在的困境:有眼睛却看不见,眼瞎了却有先见之明。

这已经成了文学中经典的意象。

莎士比亚的悲剧《李尔王》中也沿用了这个意象,大臣葛罗斯特因为看不清儿子而被挖去了双眼,他曾感叹道:“我没有路,所以不需要眼睛;当我能够看见的时候,我也会失足颠仆。”

在成人童话《小王子》里,狐狸对小王子最宝贵的忠告就是,眼睛看不见最重要、最根本的东西。

五、歌剧探讨的问题

总之,《俄狄浦斯王》这部戏,就是用各种技巧,把矛盾的、相悖的都摆在一起,让你同时感受到两种力量在相互撕扯。

这样,这部剧想要表达的核心问题,人跟命运的冲突,那种不可解的自相矛盾,才能成为一种艺术效果,成为一种观剧的感受,而不仅仅是体现在杀父娶母这个情节本身。

在这种强大的感受中,你一定会追问一个问题:命运到底是什么?

我们就先回到索福克勒斯所处的时代,听听古希腊人是怎么想的。

命运是古希腊悲剧最重要的主题。

可以说,不同的悲剧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诠释命运。

在《俄狄浦斯王》中,厄运被描绘成一种如影随形、插翅难逃的绝对存在,像一只魔爪。

你以为你已经逃脱了,其实一直被攥在掌心。

这就是命运的强大和可怕,你逃不出去。

古希腊人认为,人的命运是神分配的,是宙斯所赐。

俄狄浦斯命运悲剧的起点,是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因为犯错受到“儿子会弑父”的诅咒。

而神听取了这个诅咒,所以俄狄浦斯才会杀父娶母。

后来,因为他杀父娶母后自我放逐,又影响了他的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的命运。

两个儿子不善待父亲,又受到俄狄浦斯的诅咒,两人为争夺王位自相残杀致死。

这个故事被另一位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写在了悲剧《七将攻忒拜》里。

两个女儿中,妹妹终身未嫁。

只有姐姐一直陪伴父亲,她深信父亲虽然犯了不可原谅的错,却是无辜的。

她一路上恳求世人不要因为俄狄浦斯的过失而不宽容他。

善良的姐姐后来因埋葬兄长而被新国王克瑞翁关押,自缢身亡。

这个故事索福克勒斯写在了悲剧《安提戈涅》里。俄狄浦斯家族也就此终结。

这就是《俄狄浦斯王》的表层逻辑,命运不可抗拒。

在这里,索福克勒斯保持了传统的宗教信仰,但是他也传递了一种态度:面对无法避免的命运,人应该束手待毙吗?

俄狄浦斯其实一直在抗争。

他先是积极行动,离开科特林,逃避犯罪——还有什么罪行比杀父娶母更可怕的呢?

可是,他越逃却越逃不出命运的摆布。

而当他知道真相的时候,虽然他是在无辜的状态下犯罪,但是他反而不再逃避,勇敢的担当自己的罪行,自戳双目以谢天下。

这里,你会感到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怆,一种虽然无辜却认罪自罚的崇高。

在命运面前,俄狄浦斯维护了人类的尊严。

不过,如果只是这样,这部剧不就只是讲了希腊悲剧老生常谈的问题吗?

《俄狄浦斯王》当然不止如此。这部剧也被看作是“人的悲剧”。

表面上看,《俄狄浦斯王》是一个侦探故事,主线是俄狄浦斯追查杀害老国王的凶手,通过人物的对话把整个故事抽丝剥茧般展现出来。

但是,最终你会发现,这个揭开谜底的过程,其实正是俄狄浦斯认识自己的过程。

也就是说,《俄狄浦斯王》的底层逻辑是人完成自我认知的过程。

俄狄浦斯猜谜这个设定,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

俄狄浦斯先是解开斯芬克斯之谜,因此解救了城邦,拥有无可匹敌的智慧。

可是,这样一个有智慧的人对自己是谁、自己的悲剧命运却是毫无察觉的无知。

这就是先知所说的:“聪明没有用处的时候,做一个聪明人真是可怕呀!”

智慧与无知的矛盾,集于俄狄浦斯一身。

斯芬克斯的谜底是“人”,“俄狄浦斯”古希腊文的另一个意思也是“人”。

这也给了俄狄浦斯人类代表的身份。

从他听说自己不是父亲的亲生儿子的那个夜里开始,俄狄浦斯忽然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了,也就是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这是说,俄狄浦斯虽然可以解开“人”的谜题,却解不开“自我”的谜题。

于是,俄狄浦斯先问自己的父母,再去问阿波罗。

当他发现老国王的案子和自己的身世有关时,曾先后不顾先知、王后和牧人劝阻,执意查明真相,追问到底。

就这样,俄狄浦斯发现了自我,发现了自己无法逃避神对命运的安排,只能自瞎双目自我惩罚。

作为人类代表的俄狄浦斯的命运,象征性地揭示了人类的困境:人在睁大眼睛时却看不清自己,待他看清了自己是谁时,却发现自己是一个怪物,这时宁愿自戳双眼,看不见自己的存在。

俄狄浦斯王的故事展现了人类最普遍的处境,所以后世的人特别喜欢演绎这个故事,其中最有名的当然就是弗洛伊德提出的“俄狄浦斯情结”。

弗洛伊德认为这是人类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比如《哈姆雷特》中王子为复仇犹豫,就被解释为“俄狄浦斯情结”。

王子之所以知晓叔父罪过后迟迟不动手,就是因为叔父杀了他的父亲娶了他的母亲,这是他潜意识里想做而做不到的事。

很多哲学家用《俄狄浦斯王》来阐述他们的哲学思想,而现代思想家对《俄狄浦斯王》的阐释,最流行的是神话-仪式学派的阐释,他们认为:当城邦出现污染时,出于对神的恐惧,人们要找一个“替罪羊”,以缓和人与神的关系。

“替罪羊”大多是用牲畜,有时也用活人。

俄狄浦斯就是这样的替罪羊,他的生命历程诠释了“生-替死-晋级为半神”的仪式过程。

文学家的演绎方法是化用。

比如村上春树的小说《海边的卡夫卡》讲了一个与《俄狄浦斯王》类似的故事:主人公卡夫卡同样受到诅咒,同样远走他乡,同样杀了自己的父亲,跟自己的母亲乱伦。

两部作品在人物关系上也有或明或暗的对应。

昆德拉在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虽没有套用俄狄浦斯的神话原型,却化用了《俄狄浦斯王》的关键意象:眼睛。

捷克当局犯了错,却说自己不知道,是在不知不觉中做出来的,因此也就没有错。

于是托马斯写文章发到报上,说俄狄浦斯也不知道自己犯了错,也是在不知不觉中做出来的,可当他得知自己的罪行,他立刻挖了自己的眼睛。

托马斯对政府的讽刺,懂得《俄狄浦斯王》的人一眼就能读出来。

两千五百年来,《俄狄浦斯王》经常被搬上世界戏剧的舞台,包括中国的舞台。

浙江京剧团甚至用京剧改编和创排了一部剧叫《王者俄狄》。

剧末俄狄挥舞三米长的水袖跳的“刺目舞”,充分展示了俄狄作为君王宁可自我惩罚,救万民于水火的高贵品格。

“刺目舞”以极为夸张、又控制到位的舞蹈动作表达俄狄悲痛欲绝的情感,一气呵成,美轮美奂,给观众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象。

京剧与古希腊悲剧的融合,可以说是《俄狄浦斯王》在当代、在东方继续施展其魔力的一种方式吧。

六、尾声

第一,《俄狄浦斯王》讲的是一天发生在古希腊王宫的故事。

城邦瘟疫,民不聊生,若想消除瘟疫必先找到杀害老王的凶手。

俄狄浦斯当仁不让奋勇追凶,然而在寻找杀人凶手的过程中,他发现了自己杀父娶母的罪行,最后自戳双眼,请求放逐。

第二,《俄狄浦斯王》是“命运悲剧”“人的悲剧”。

希腊人认为命运如影随形、插翅难逃。

俄狄浦斯的抗争,象征着英雄对命运的反抗,虽败犹荣。

作为“人的悲剧”,《俄狄浦斯王》高度凝练了人的自我认知的困境,最智慧的人可能是最无知的人,而看起来无辜的人可能就是罪犯。

第三,作为悲剧的典范,《俄狄浦斯王》采用侦探小说破案的形式,“发现”和“突转”不断,布局紧凑、高明、完美,同时运用“眼睛”意象、双关语及其他手法,显示出了无与伦比的悲剧艺术,给观众以极大的震撼和无限的想象。

俄狄浦斯王揭示了什么悲剧(古希腊悲剧的巅峰之作俄狄浦斯王)(2)

#艺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