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粪能改良土壤板结吗(种地用羊粪解决土壤问题)
羊是反刍动物,但很少饮水,所以粪便干而细,排粪量也很少,羊粪尿是介于马粪尿与牛粪尿之间的一种热性肥料。羊粪尿所含的养分比较丰富,既有容易分解可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有效养分,又有不易分解的迟效养分,是肥效快慢相结合的好肥料。羊粪经过发酵是一种很好的有机肥,使用它做肥料,可以改善土质,是防止土地板结,经济价值很好。
那么,发酵羊粪有哪些作用?又对土壤问题、重茬障碍及作物生长有多神奇?下面细数一下。
一、 提高土壤的培肥地力作用
土壤中的微量元素95%以不溶态形式存在,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而“过腹转化”而来的羊厩粪有机肥料中的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机酸类物质,这些物质就像在冰块中加入的热水一样,很快就能把微量元素如钙、镁、硫、铜、锌、铁、硼、钼等植物必需的矿物元素溶解,变成可以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营养元素,大大增加了土壤的供肥能力。
二、 提高土壤质量,促进土壤微生物繁殖
羊粪有机肥料可以使土壤中的微生物大量繁殖,特别是许多有益的微生物,如固氮菌、氨化菌、纤维素分解菌等。这些有益微生物,能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增加土壤的团粒结构,改善土壤组成。
羊粪有机肥料中的微生物在土壤中的繁殖速度非常快,他们就像一张看不见的大网,错综复杂。微生物的菌体死亡后,在土壤中留下了很多微细的管道,这些微细的管道不但增加了土壤的透气性,而且还使土壤变得蓬松柔软,养分水分不易流失,增加了土壤蓄水蓄肥能力,避免和消除了土壤的板结。
羊粪有机肥料中的有益微生物还能抑制有害病菌的繁殖,这样就可以做到少打药,如果连续多年施用,可以有效抑制土壤有害生物,省工、省钱、无污染。
同时,羊粪有机肥料中有动物消化道分泌的各种活性酶,以及微生物产生的各种酶。这些物质施到土壤后,可大大提高土壤的酶活性。长期持久使用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的质量。从根本上改善提高了土壤的质量,就不怕种不出优质的果实。
发酵羊粪
三、 提供农作物所需全面营养,保护农作物根茎
羊粪有机肥料中含有植物所需要的大量营养成分、微量元素、糖类和脂肪。羊粪有机肥料分解释放的CO2可作为植物光合作用的材料。羊粪有机肥料还含有氮、磷、钾6-8%三要素,有机质50-55%,可为农作物提供全面的营养。
同时,不得不提的是,“过腹转化”而来的羊厩粪有机肥料在土壤中分解,能够转化形成各种腐殖酸,腐殖酸是一种高分子物质,具有很好的络合吸附性能,对重金属离子有很好的络合吸附作用,能有效地减轻重金属离子对作物的毒害,并阻止其进入植株中,并且保护植物的根茎。 四、 增强农作物抗病、抗旱、耐涝能力
羊粪有机肥料含有维生素、天然抗生素等,可增强农作物抗性,减轻或防止病害发生。“过腹转化”而来的羊厩粪有机肥料施入土壤后,可增强土壤的蓄水保水能力,在干旱情况下,能增强作物的抗旱能力。同时,羊粪有机肥料还可使土壤变得疏松,改善作物根系的生态环境,促进根系的生长,增强根系活力,提高作物耐涝能力,减少植物的死亡率,提高了农产品的生存率。
五、 提高食品的安全性、绿色性
国家早已明文规定:农业生产过程必须限制无机肥料的过量使用,有机肥料才是生产绿色食品的主要肥源。由于羊粪有机肥料中各种营养元素比较完全,而且这些物质完全是无毒、无害、无污染的自然物质,这就为生产高产、优质、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提供了必须条件。前面说的腐殖酸物质,可以减轻重金属离子对植物的危害,也就相当于减少了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六、 提高农作物产量
羊粪有机肥料中的有益微生物利用土壤中的有机质,产生次级代谢物,其中含有大量的促生长类物质。如生长素,能促进植物伸长生长,脱落酸能促进果实成熟,赤霉素能促进开花坐果,增加开花数、保果率,提高产量,使果实饱满,色泽鲜嫩,还能提早上市,达到增产增收。
七、 减少养分流失,提高化肥利用率
化肥的实际利用率只有30%~45%。损失的化肥一部分分解释放到大气中,一部分则随着水土流失掉了,还有一部分被固定在土壤中,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
当施入羊粪有机肥料后,由于有益生物活动改善了土壤结构,增加了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从而减少了养分的流失。加上有益微生物解磷解钾作用,能使化肥有效利用率提高到50%以上。八、 提高土壤温度,改良盐碱
羊粪有机肥料经过严格的发酵程序,PH值保持中性,对于中重度盐碱地有明显的改良作用,如果连续使用几年,盐碱程度会大幅减轻。同时,因其特有的发热特性,土壤温度提高2-3度,特别是在低洼冷浆地和井水灌溉地区,效果更加明显。
九、 适合任何作物任何土壤
羊粪有机肥料,既适合砂质土壤也适合粘性土壤,可适用于各种作物,都能起到增产增质增效的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