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英文读后感(回归25年回忆与思考四)

文 | 刘澜昌

回归25年了,香港对于英文重要还是中文重要,一直争论不休,至今也没有定论。香港的中学,有号称“英文中学”的,社会上一般认为要比中文中学要“高贵”一点。你没有流利的英语能力,你是不要指望在特区公务员队伍中谋得一个席位。越高级的特区政府官员,越比拼其英文说话能力。但是,你不要以为他们可以写得一手英文好文章。

1984英文读后感(回归25年回忆与思考四)(1)

近日,要退位的特首林郑月娥到处接受访问,发表演讲,数说自己五年的成绩与辛劳。2019年“黑暴”是藉移交逃犯修例做由头,她说自己“是始作俑者”。英文的INITIATOR,发起人之意,无褒贬色彩。“始作俑者” 则不然。 《梁惠王上》:曰:「庖有肥肉,廐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她显然不懂“始作俑者”。记者问她,退下后如何安排和丈夫的生活,她答曰:我和他各自各精彩。这回答,也真精彩。问题是,当今社会对此的用法,显然无知了。她也承认,对于香港的行政事务较为熟悉,但是对于国际大局观,对于国家大局观,是认识不深。自然,这也不能苛求她。香港回归后,不实行政党政治,特区领导人寻找、培养成长还在探索之中。这也说明了,香港回归绝不是换一面旗就完事了。

1984英文读后感(回归25年回忆与思考四)(2)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笔者移民香港。罗湖桥这边,五星红旗猎猎飘扬。过了罗湖桥,则生活在一面英国旗下,也经历了换旗的历程。

香港回归前后,有一种说法很流行,那就是,把一国两制简化为:就是换了一面旗帜,其他什么都不变。事实呢,绝非如此。首先,英国人就先变了,先改变了香港的政治体制,在回归过渡期就埋下了争夺管治权的伏笔。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权正式移交,但是主权移交了,管治权的斗争更激烈了。此后25年,一刻没有停止过。

1984英文读后感(回归25年回忆与思考四)(3)

1982年9月23日,撒切尔夫人首次访华。这位“铁娘子”知道维持对港殖民统治无望后,打的第一张牌是“以主权换治权”,主权名义上还给中国,香港换一面旗帜,“米字旗”下来“五星红旗”上去,但实际上还由英国继续管治。这,被理所当然拒绝后,英国人开始争夺九七后实际管治权的布局,美国人也参加了进来。

当时的港英政府最大的动作是在过渡期就改变“行政主导的体制”,开始推行“民主政制”,三权分立,重点强化立法会对行政权的监督。这样做,实质以监督权控制行政权,作为是争夺香港“治权”的一种形式。回归25年来,立法会基本处于不能正常运作的状态,只是到了2021年完善选举制度后的首次立法会选举,爱国爱港人士完全控制了立法会,原来的“行政主导体制”不变的设想,才有机会正常实现。

1984英文读后感(回归25年回忆与思考四)(4)

不过,在行政体系里,英国人还寄望于他们所一手培植的公务员体系,尤其是“AO治港”。第一任政务司长陈方安生,从回归第一天就对抗特首董建华,强化港深“边境禁区” ,直到后来成为反中乱港的“四人帮”,她其实就是英国延续对港治权的代理人。问题是,目前在特区政府中占据权力要职的AO,依然众多。无疑,国家是希望他们转化为爱国爱港人士,而不是仅仅“打好这份工”、“无愧于己”之人。显然,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984英文读后感(回归25年回忆与思考四)(5)

香港的“自治权”是由中央授予,中央对香港拥有“全面管治权”;对“港人治港”,还是强调“爱国者治港”的原则,可以不讳言说,这是香港基本法制定时事实上有这方面的内容,但是没有明确提出“全面管治权”的原则,也没有在提“港人治港”时,强调是港人中的“爱国者”治港。这也是经过之后的激烈斗争才认识的。

1984英文读后感(回归25年回忆与思考四)(6)

在回归二十周年时,香港首任律政司长梁爱诗就深切认识到:香港回归不单只是换一面旗。可是,就在那时,第一任政务司长陈方安生则还在鼓吹“换旗说”,为思潮解脱,进而为之后的2019年“黑暴”做铺垫。至今,那场激烈的颜色革命被粉碎了,但是社会基础还存在。

如今,香港深深认识到,香港回归,实行史无前例的一国两制制度,除了始终激烈博弈的管治权斗争,还涉及到政制、经济、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践行一国两制,绝不是简简单单换一面旗就可以了,而是要做足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没有系统工程的观念,就处处有漏洞,拖后腿。

例如,前面说到的中文与英文之争的问题。事实上,基本法第九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除使用中文外,还可使用英文,英文也是正式语文。但是,实际执行中,是主次颠倒,港英体制留下的人,还是以英文为主,甚至鄙视中文。

1984英文读后感(回归25年回忆与思考四)(7)

毛泽东在其伟大的哲学著作《实践论》中指出,人们的认识运动,首先经历由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即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能动的飞跃;经过实践得到的理性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中去,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是更重要的飞跃。

香港回归25年,迈入成熟期。笔者认为,中央政府、特区政府以及各界人士对于一国两制实践和认识,已完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第一阶段,正进入再回到实践实现二次飞跃阶段。尤其是经历2019年“黑暴”,再到落实港区国安法、完善选举制度,可以说一国两制实践中可能遇到的来自内部及外部、政治及经济,意识形态及民生等方方面面的矛盾,得以充分暴露;而一国两制下的“治港对策”则也不断完善 ,并可以说形成了体系。

1984英文读后感(回归25年回忆与思考四)(8)

因此,可以将过去的二十五年对一国两制的实践和认识的第一个阶段,归纳为第一个飞跃的阶段。在这第一个飞跃的阶段,中央和特区政府对于在香港确立一国两制的制度的基本规律,已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总结了经验教训,得出可行基本的原则。而未来,将是实践和认识一国两制的规律的第二个飞跃的新阶段,一国两制的航船行稳致远。

值得强调的是,在二次飞跃的阶段,基本矛盾仍在,尤其 “世界大变局” 因俄乌战事而激化,一国两制实践不是“平安无事”了,而是随时有新的矛盾出现。故此,总结25年,规划“二次飞跃”,必不可少。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