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无禁忌褒义还是贬义(难兄难弟到底是褒义还是贬义)

难兄难弟的来历和演变《世说新语》故事解读之六,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百无禁忌褒义还是贬义?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百无禁忌褒义还是贬义(难兄难弟到底是褒义还是贬义)

百无禁忌褒义还是贬义

难兄难弟的来历和演变

《世说新语》故事解读之六

前面一篇讲解了陈氏“三君”与荀氏“八龙”会面的故事,以致于惊动了天象,太史奏曰:“真人东行。”

依据文字来理解,太史说的“真人”应该是指陈寔或者是陈氏三君。“真人”是道家和玄学的一个特定称谓,必须是上应天上星宿的得道之人才配得上的。如果用来指代儒生,那必得是德行高尚的人才可以。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陈寔以及他的两个儿子,都是德行高尚之人了。

那么问题来了,陈寔为什么有如此盛名呢?

请看原文。

客 有 问 陈 季 方:“ 足下 家 君 太 丘, 有何 功德, 而 荷 天下 重名?” 季 方 曰:“ 吾家 君 譬如 桂树 生 泰山 之 阿 , 上有 万 仞 之 高, 下有 不测 之 深; 上为 甘露 所 沾, 下 为 渊 泉 所 润。 当 斯 之时, 桂树 焉知 泰山 之 高、 渊 泉 之 深? 不知 有 功德 与 无 也!”

果然,有人就问了这个问题。这个人问的是陈季方:“你爹有何功德,可以承受得了这么盛大的名声呢?”

这个问题难啊!夸张了不行,人嫁会说你这是给你爹自卖自夸呢!谦虚了也不行,人嫁会说你这小子不孝顺,瞧不起你爹。我们且看陈季方是怎么回答的啊。

陈季方的回答堪称是完美的了。“我爹就好像长在泰山半腰上的桂树,往上是泰山的万仞之高,往下是深不见底。桂树的树冠树叶承接天上的甘露,树根有泉水的滋润。桂树自己怎么知道泰山有多高、泉水有多深呢?所以啊,我爹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功德啊!”

你瞧这话说的,虽然最后一句好像很自谦,但是“桂树生于泰山”,这本身就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了。又上承甘露,下接渊泉,自然是出落得无比得高洁的了。而且用泰山之高和渊泉之深来比喻陈寔的德行和学问,这么着把自己老爹狠命的褒奖了一番,旁人却挑不出一点毛病的。

《世说新语》记载这么一个故事,不但说明了陈寔的德行之高洁,而且也反映了陈季方的学识与思辨,真正是一举两得的了。同时,还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桂树焉知泰山之高”的典故。

上面这个故事是陈季方夸他老子陈寔,而下面这个故事,则是陈寔夸他两个儿子陈元方和陈季方的。你看看,这一家父子三人,变着法儿互相自夸自擂的,难不成陈氏“三君”的名号就是这么来的?哈哈。

《世说新语》卷一“德行第一”第六篇,原文如下。

陈 元 方子 长文, 有 英才, 与 季 方子 孝 先 各 论 其父 功德, 争 之 不能 决, 咨 于 太 丘。 太 丘 曰:“ 元 方 难为 兄, 季 方 难为 弟 。”

这段话比较浅显易懂,翻译成白话文大意就是这样的。

陈元方的儿子陈长文(就是陈群)与陈季方的儿子陈孝先,两堂兄弟在一起争论他们各自父亲的功德,谁也不服谁,于是就去找爷爷陈寔(陈太丘)做评判。谁知道老爷子也是个和事佬,两个孙子谁都不想得罪,干脆和稀泥吧。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元方要做哥哥压过弟弟很难,季方的学识也不必元方差多少啊)”两兄弟差不多,打了个平手。

爷爷这么一说,两个孙子是不是满意,文章没有写,我们也不知道。但是却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成语典故——难兄难弟。

难兄难弟这个成语就出自于此,但是千百年间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陈寔最初说自己的两个儿子“难兄难弟”的时候,这个“难”字是读二声的,是“困难”的意思,本意是说这两兄弟都很杰出都很能干,齐头并进谁都不落后的。

但是后来这个成语的意思就变了,变得差不多相反了。“难”字读成了第四声,是“苦难、落难”的意思了。“难兄难弟”一词,就由本来指代两个很能干很杰出的兄弟变成了形容两个很差劲的兄弟了。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的,我没有查到答案,猜想的话,可能是“难”这个字不太好的缘故吧!当然,难兄难弟这个词,今日更多的是用来形容曾经共患难同甘苦一起打拼过的小伙伴。就这个意思来说,也是由“苦难”延伸而来的了。

我么今天讲解了陈氏三君的故事,学习了“难兄难弟”这个成语典故。那么,你知道了“难兄难弟”是什么意思了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