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建成后最缺的人才(雄安的招贤令)
新华社石家庄4月3日电(记者张涛、徐步云、高博)雄安新区经过两年的规划编制工作初绽新颜,即将进入大规模实质性开工建设阶段,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雄安新区建成后最缺的人才?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雄安新区建成后最缺的人才
新华社石家庄4月3日电(记者张涛、徐步云、高博)雄安新区经过两年的规划编制工作初绽新颜,即将进入大规模实质性开工建设阶段。
新区建设,人才先行。
目前,已经有2585家企业在新区注册登记。一轮轮的“招兵买马”,吸引建设者们“安家立业”。
你想来雄安吗?听一听五位不同行业的典型代表聊聊他们追梦雄安的故事。
总部在深圳的雄安达实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是新区第一批落户企业。董事长吕枫坦言,听到新区设立的消息后,内心非常振奋。“当时我就觉得,企业在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的实践经验能在这里派上用场。”
从深圳速度到雄安质量。吕枫拿出了企业的“看家本领”——智慧城市和建筑节能,为“雄安城建第一标”雄安市民服务中心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他说,在新区,到处都能够感受到建设者们的激情和干劲,让他仿佛回到20多年前去深圳创业的时候。
布局高端高新企业是新区的产业发展定位。同样,教育、医疗……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服务,也是新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选择。
2018年3月1日,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雄安校区等4所北京援助新区学校正式挂牌成立。
说起来到雄安一年多的感受,中关村三小雄安校区的体育老师马思佳表示,相比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校园体育课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在这里,新的教学理念获得了充分施展的空间。
“刚来的时候,发现这里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体育课几乎没有,孩子们也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但新的体育课程开展后,孩子们积极性很高,时刻充满期待,和他们相处让我享受其中。”马思佳说。
历史上,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形成了有色冶炼、制鞋制衣、塑料加工等产业。新区设立后,传统制造业加快转移和升级。
在容城,服装产业引入时尚元素,与北京服装学院共同打造容城时尚产业园,举办时装文化节。
“容城的服装产业虽然起步早,但之前大都停留在订单式加工阶段。我们孵化了一些创新平台,加强设计研发,走高端化、品牌化道路。”产业园的负责人陈婧说。
陈婧还有另一个身份——挂职干部。原来是北京服装学院老师的她,如今是容城县挂职副县长。
新的身份,新的使命。
陈婧说,非常荣幸能够参与到新区时尚设计产业从无到有的历史进程中。她不仅要将时尚的种子植入雄安,还要看着它扎下根、发出芽,再长成参天大树。
传统产业升级的背后,还有几十万人的就业大军,关系众多家庭的生计。两年来,新区深入开展“双创双服”和“双万工程”,累计培训3.6万人次。
针对年轻人的就业问题,雄县青年创业促进会一直在做指导青年创新创业方面的工作。而促进会副会长冯春城,也是一名创业者。
“我是雄县本地人,但十多年来一直在外地开诊所。”冯春城说,雄安新区设立后,他把事业的发展方向转回了家乡,“新区鼓励发展健康医疗行业,我有信心站住脚。”
打算日后一直留在雄安发展的,还有专业技术人员罗爽。
去年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博士毕业后,他通过中国雄安集团的校园招聘来到新区,从事工程管理方面的工作。目前,已经参与到一些片区项目建设方案的起草和编制中。
罗爽说,自己的同学大多留在了大城市,去房地产企业的比较多。而他选择来到“一张白纸”的雄安。“新区马上就要开展大规模建设,相比于一线城市,我觉得这里更能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也有更多磨砺自己的机会,为千年大计添砖加瓦!”
“虽然每天工作强度很大,但大家都是斗志昂扬的,这里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地方。”谈到未来,罗爽打算等正在读博士的妻子毕业后,把她接到新区来,一起扎根奋斗。
追梦雄安,是国家的需要,也是未来的召唤,更是难得的机遇。来到这里的建设者们,心中都有一个理念:让每一个项目都成为精品,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典范。
又是一个春天,雄安和它的建设者们再度出发,未来可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