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稍雨侵竹翻翻鹊惊丛(花草蒙拾)
文/蓝紫青灰
杜鹃花
南唐成彦雄《杜鹃花》诗:“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一声寒食夜,数朵野僧家。谢豹出不出,日迟迟又斜。”杜鹃鸟一名谢豹,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写道:“吴人谓杜宇为谢豹。杜宇初啼时,渔人得虾曰谢豹虾,市中卖笋曰谢豹笋。唐顾况《送张卫尉》诗曰:‘绿树村中谢豹啼’,若非吴人,殆不知谢豹为何物也。”
至于杜鹃怎么又名谢豹,唐人撰志怪笔记《树萱录》中有一条记载:“昔有人饮于锦城谢氏,其女窥而悦之。其人闻子规啼,心动即谢去。女恨甚,后闻子规啼,则怔忡若豹鸣,使侍女以竹枝驱之,曰:豹,汝尚敢至此啼乎?故名子规为谢豹。”原来是有个谢家姑娘听到杜鹃啼鸣声,就想起从前来过的一个客人,便会入魔似怔,发出豹鸣声,以致后来杜鹃就又多了一个名字叫谢豹。
一种说法是杜鹃啼到吐血时,会倒悬于树,自呼“谢豹,谢豹”,上面那个谢家姑娘相思成疾悲鸣若豹的故事,不过是写书人根据鸟鸣声附会而来。古人倒是很喜欢谢豹这个很有趣味性的名字,喜爱程度不下于杜宇,宋朝人舒岳祥有《闻禽献咏》诗,中间一联便是:“郭公莓熟郭公语,谢豹花开谢豹啼。”宋朝有个僧人法号慧远,写了一首偈子,末一联是:“谢豹花开雨后春,杜鹃啼破梢头月。”谢豹是杜鹃花,杜鹃是子规鸟,这一个兜兜转转啊,真正是徘徊不去,踯躅往返。
杜鹃一名子规,又一名杜宇。传说蜀王望帝名杜宇,死后化为杜鹃鸟,叫声凄惨,至吐血而不歇,血落为花,是为杜鹃。李白诗《宣城见杜鹃花》云:“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子规和杜鹃,乃是见花如见鸟,见鸟复忆花的化生关系。“杜鹃花落杜鹃啼,晚叶尚开红踯躅”,杜鹃开花时,子规鸟正啼,估计是这个原因,古人才把二者联系在了一起。
至于杜鹃啼血,乃是错觉。杜鹃鸟口腔内为红膜,鸣啼时鸟喙张开,红膜明显,树下的人远远看去,就像是啼出了一嘴的鲜血。
杜鹃又名踯躅花、红踯躅、山踯躅,又有一种黄杜鹃,名羊踯躅。踯躅二字,意为徘徊不去,“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是也。杜鹃花科植物多半有小毒,误食会肠绞肚疼,在花下颠倒不去,非是为花倾心,乃是毒发。所以杜鹃有踯躅花之名,意在戒备。而黄杜鹃更是大毒,《神农本草经》中就有了记载:“羊踯躅味辛温,主贼风在皮肤中淫淫痛,温疟恶毒诸痹。”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又写道:“羊踯躅,羊食其叶,踯躅而死,故名。” 在早些时候,羊踯躅是作为药用植物来记载的。
杜鹃向产南方,西南尤多,华南也有。汉代杨孚撰有《岭南异物志》,写“踯躅花”曰:“南中花多红赤,亦彼之方色也。唯踯躅为胜。岭北时有,不如南之繁多也。山谷间悉生。二月发时,照耀如火,月余不歇。”踯躅花一名映山红,是有道理的。杜鹃开时满山如火,崖壁尽红,宛名光照。又有“照山白”,乃是杜鹃的白花种,从名字就可知盛开之时,何等烂漫。
红踯躅作为观赏花卉,在唐代已经很流行了,唐诗中有许多诗作赞美。白居易《题元十八溪居》诗云:“晚叶尚开红踯躅,秋芳初结白芙蓉。”迟至明朝,《大理府志》中已经写“杜鹃花,谱有四十七品”。他们已经把野生的杜鹃花分门别类,取过名,排过座次了。
除红踯躅、山踯躅,杜鹃又有映山红、照山红、满山红等名,看似别名俗称,实则不是同种异名,而是异种本名。杜鹃花科杜鹃属植物全世界约960种,我国约542种,分9个亚属,映山红只是其中一个亚属。杜鹃和映山红的区别,就好比杜鹃和羊踯躅的区别那么大。
杜鹃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在中国的知名度极高。还是白居易,曾有诗说:“闲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是人间有。花有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自此以后,杜鹃便有了“花中西施”这个美名。
蓝紫青灰
蓝紫青灰 植物爱好者,已出版十多部长篇小说和散文集。【编辑:袁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