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儿子白先勇回忆录(白崇禧之子白先勇先生回到桂林)

今年整80岁的白先勇,回到桂林,寻访当年的儿时旧迹、父亲往事,此次还通过直播讲述了让白先勇魂牵梦系的故乡、童年。榕湖边,是他永远说不完的乡愁...

关于白先勇先生

一位孤独的大文人

白先勇先生是前国民党将军白崇禧的第五个儿子,1937年7月11日出生于桂林。那是“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后,抗日烽火燃遍大江南北,中华民族苦难深重的岁月。白先勇的童年便是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度过的。1944年,长沙大火后湘桂大撤退,白先勇跟随家人离开桂林辗转到了重庆。此后,他在南京、上海等地生活了几年,1949年后迁居台湾。此一去便是半个世纪。

白崇禧儿子白先勇回忆录(白崇禧之子白先勇先生回到桂林)(1)

一个土生土长的桂林娃

“我地理上生长的故乡在桂林”

而白先勇的文学作品,他的兴趣爱好,甚至语言和思维,都离不开桂林这块生他养他的山水宝地,离不开桂林人这个勤劳智慧的人群。白先勇的一生,有一个永远也解不开的情结:那便是对桂林故土的眷恋。在他笔下平凡的生活中,总有漂泊打下的乡愁烙印与浓郁厚重的历史感。

白先勇说:“很多人问过我——你的故乡到底在哪?我说,我地理上生长的故乡在桂林。”

白崇禧儿子白先勇回忆录(白崇禧之子白先勇先生回到桂林)(2)

白先勇虽然在桂林只生活了7年,12岁时就去了台湾,25岁去了美国,一口桂林话却说得十分正宗。白先勇1944年离开桂林后,无论到重庆,还是在南京、上海、台北,家里人都说的是桂林话。连家里的佣人,也都是桂林人。那种奇妙的桂林话韵味,在白先勇骨子里生了根。把“鞋”子说成“hai”子,把“去”说成“ke”,将“一直”说成“麻直”,叫小孩为“把爷”,实在别具一格。据白先勇说,他在写作、看报时,心里默念的也是桂林话。

一碗故乡的桂林米粉“吃米粉一定要放辣椒”

白先勇不仅能说一口正宗流利的桂林话,还酷爱桂林米粉。白先勇笑言:“我回桂林时,早餐去找米粉吃,中午吃米粉,夜晚吃米粉,消夜又跑出去吃,一天吃三四次!”

白崇禧儿子白先勇回忆录(白崇禧之子白先勇先生回到桂林)(3)

白先勇坦言,那是一种潜意识,他认为地域文化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尽管在美国住的地方也是依山傍水,跟桂林有几分相似,但旅居海外40多年,白先勇却直言,在那里没有很浓厚的家乡感情,“那到底是异国,到底是异地。”在故乡,白先勇又吃起了最爱的米粉,一天三顿,且每次都吃五两。他说,这种乡愁是与生俱来的,“再多我也吃不饱,我一肚子的乡愁”。

重回桂林那些说不完的乡愁

今年已80岁高龄的白先勇先生,如今重回桂林,寻访当年的儿时旧迹、父亲往事。而就在2月17日,也就是今天12点,白先勇先生在桂林白崇禧故居,讲述了他那魂牵梦绕的故乡,讲述了他记忆里的童年与桂林。

白崇禧儿子白先勇回忆录(白崇禧之子白先勇先生回到桂林)(4)

高万丈落叶归根,荣归故里认祖归宗!欢迎白先勇先生回到故乡,看完给这位传奇的老桂林人点个zan!

来源桂林天天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