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陵有几个没有被盗(清朝皇陵被盗毁得很严重)

清朝是距离现代时期最近的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皇陵也是这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留给后人的一份文物遗产,不过在民国时期清朝皇陵却屡遭盗挖,那么到现今清朝皇陵还有哪些帝王的陵寝保存完好,地宫没有被打开?

其实清朝皇陵共分为三处,分别是位于河北遵化的清东陵、河北易县的清西陵以及位于山海关外的关外三陵。三处皇陵中以清东陵被盗挖最惨,几乎全部地宫都被打开,清西陵和关外三陵相比清东陵保存较为完好一些,下面就来说一说清朝皇陵还有哪些帝王陵寝保存完好,地宫没有被打开。

清朝皇陵有几个没有被盗(清朝皇陵被盗毁得很严重)(1)

几乎全部被盗空的清东陵

盗挖清朝皇陵其实还是起始于1928年军阀孙殿英率领部队盗挖清东陵,当时孙殿英以防备匪患,要在山中进行军事演习为名义,率领部队进驻清东陵所在地河北遵化马兰峪一带。

清东陵始建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这里共埋葬着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五位帝王的陵寝。

在孙殿英盗墓之初,他本打算打开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的清景陵,但是孙殿英在找到景陵入口之后,发现景陵地宫当时积水很严重,于是孙殿英放弃了盗挖景陵的打算。

清朝皇陵有几个没有被盗(清朝皇陵被盗毁得很严重)(2)

之后孙殿英把主意打到了康熙的孙子乾隆身上,乾隆在位六十年,实际执政时间六十四年,统治时期被称为“乾隆盛世”,正是清朝鼎盛之时。因此孙殿英认为乾隆墓中必定陪葬宝物极其丰富,于是就决定打开乾隆的清裕陵。

孙殿英最后用炸药炸开了裕陵地宫大门,将乾隆的陵寝盗挖一空,乾隆尸身与合葬的两位皇后以及三位皇贵妃六具遗体都遭到了破坏,尤其是嘉庆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当时孙殿英打开地宫时,魏佳氏的尸身百年未腐,还保存得完好如初,犹如睡着一般,结果由于孙殿英盗挖裕陵之后,将她的尸身随意丢弃在积水中,最终致使魏佳氏尸骨无存。

除了盗挖了乾隆的清裕陵之外,孙殿英还盗挖了生前以奢侈著称的慈禧的菩陀峪定东陵。慈禧和乾隆墓中陪葬品都极其丰富,孙殿英仅运走这两处陵寝的宝物就用了30多辆骡马车来装载,这些也满足了孙殿英的胃口,他怕闹太大不好收场,于是只盗挖了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定东陵就心满意足的收手了。

清朝皇陵有几个没有被盗(清朝皇陵被盗毁得很严重)(3)

孙殿英盗墓的事后来被报道出来,一时之间引起了民国社会舆论哗然,逊清皇室清末帝溥仪等人更是强烈要求民国政府严惩孙殿英。不过后来孙殿英通过贿赂民国政府要员得以逍遥法外。

孙殿英虽然没有盗挖清东陵的其他帝陵,但是到了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清东陵当地周边的土匪王绍义联合原日伪情报队长张尽忠以及清东陵守陵人后裔穆树轩等人对清东陵进行了二次盗挖。

二次盗挖这些盗墓贼不仅又把乾隆的裕陵、慈禧的定东陵重新扫了一遍,他们把清东陵范围内除了顺治的清孝陵之外的其余14座陵寝全部盗空,14座陵寝共157人的坟墓全部被这伙人盗挖一空。

清朝皇陵有几个没有被盗(清朝皇陵被盗毁得很严重)(4)

孙殿英能逍遥法外在于他手里有军队,有势力,能巴结上民国政府要员,所以他才能在盗墓后平安无事,但是王绍义、张尽忠、穆树轩等盗墓贼则没有这么幸运了,很快民国政府就发现这件事,陆续将他们缉拿归案,穆树轩于1946年被民国政府枪决,张尽忠被抓后病死于监狱,匪首王绍义却一直潜逃,直到1951年被新中国政府抓住后枪决正法。

清东陵历经两次被盗挖,不过两次盗挖虽然几乎全部被盗,但是清朝入关之后的第一位皇帝清世祖顺治皇帝的孝陵却免遭于难。

顺治的孝陵之所以免遭于难并非是盗墓贼没敢打扰这位迁都北京的皇帝,而是因为史书记载顺治生前提倡简葬,而且顺治遵循了满洲旧制火化尸体的习俗,因此顺治死后是被火化之后简葬进入陵寝,他的陵寝内除了他和两位皇后的骨灰盒之外,几乎就没有太多的陪葬品,因此简葬加火化使得顺治在死后躲过了陵寝被盗的劫难。

清朝皇陵有几个没有被盗(清朝皇陵被盗毁得很严重)(5)

康熙就没有他老爹顺治那么幸运了,虽然他的景陵在孙殿英盗墓时由于积水很深躲过了一劫,但是王绍义等人二次盗墓时,景陵地宫内的积水消了下去,于是康熙的景陵就被王绍义等人盗挖一空。

乾隆的裕陵内陪葬有原配皇后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慧贤皇贵妃高佳氏、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淑嘉皇贵妃金佳氏五位后妃。孙殿英盗墓之后,乾隆和五位后妃遗体被混扔积水中,遗骸白骨散乱一地,最后根本分不清哪个是乾隆的骸骨哪个是后妃的骸骨,只有魏佳氏由于百年尸身未腐还能分得出来,但虽然分出来了,后来也很快就腐坏了,最终在整理乾隆的裕陵地宫时,只分出了一条银白色的辫子是属于乾隆所有。

而后来康熙地宫被光顾后,场面也和乾隆的裕陵地宫差不多惨,康熙的景陵地宫内共葬有康熙和他的原配皇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孝昭仁皇后钮钴禄氏、孝懿仁皇后佟佳氏、雍正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十三子胤祥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

清朝皇陵有几个没有被盗(清朝皇陵被盗毁得很严重)(6)

王绍义等人盗挖康熙的景陵时,也和孙殿英差不多,眼中只有陪葬宝物,把康熙和他的四后一妃的遗体随意丢弃,就这样康熙及四后一妃的骸骨散落在地宫之中,一片狼藉惨不忍睹。

所以康熙和乾隆就因为陪葬物品太过丰厚才被盗墓贼打起了主意,如果他们都像顺治这样提倡简葬,并遵循满洲旧制实行火化遗体,也许他们也能躲过被盗墓的劫难。

只有一座皇陵被盗,整体保存完好的清西陵

相比于清东陵几乎全部被盗的惨状,清西陵则保存比较完好,清西陵是始建于雍正八年(1730年),当初雍正本想把自己埋葬在清东陵,位置都已经选好了,但是由于工部发现清东陵的地形位置不太好,属于砂石土质,这种土质建造地宫容易渗水,因此雍正改选在了河北易县太平峪建陵。

清朝皇陵有几个没有被盗(清朝皇陵被盗毁得很严重)(7)

雍正的儿子乾隆在后来又担心自己也随父亲埋葬到清西陵,会让爷爷康熙和太爷爷顺治的清东陵香火黯然,于是乾隆开创了昭穆相间的兆葬之制,让后世皇帝在清西陵和清东陵两边分开安葬。

因此在清西陵中共葬有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光绪的崇陵四座帝王陵寝。

这四座帝陵中只有光绪皇帝的清崇陵在1938年被一伙不明身份的盗墓贼所盗挖,在1938年仅封墓刚二十年的清崇陵地宫就被一伙不明身份的盗墓贼打开,虽然光绪地宫中的陪葬物品并不是很丰富,但依旧被盗掠一空。

清朝皇陵有几个没有被盗(清朝皇陵被盗毁得很严重)(8)

后来据现场整理发现盗挖清崇陵的这伙人非常熟门熟路,他们很轻松就找到了地宫入口,他们也并没有像孙殿英那样用炸药炸开墓门,而是用松杆木片拨开了墓门后面的自来石,这伙盗墓贼非常熟门熟路,就仿佛清崇陵是他们修建的一般。

因此当时人都推测盗挖崇陵的人应该是当初的陵寝建造工匠,毕竟崇陵在1918年才建造完毕,修建陵寝的工匠在1938年时应该还有不少人在世。

但是这伙盗墓贼盗挖崇陵并不像孙殿英那样贪婪,他们仅盗挖了光绪的崇陵,清西陵内其他帝陵都安然无事。后来据说他们将盗墓所得陪葬品卖给了京西八国教会,然后他们用销赃得来的钱财购买了近千套军用棉服。

清朝皇陵有几个没有被盗(清朝皇陵被盗毁得很严重)(9)

其实按照这个说法来看,这场盗墓似乎又和军方扯上关系,不过由于当时正值日本侵略之时,民国政府也无暇调查这件事,因此光绪的崇陵被盗案就不了了之了。

不过根据当时的局势来看,河北正处于被日本侵略的前线,这些盗墓所换来的军需物资极有可能是用来支援抗日武装力量的,如果真是如此的话,那这些盗墓贼也算是盗亦有道了,如果光绪在天有灵的话,以他对日本人的憎恨,他也愿意贡献陪葬品去抵御日本人的侵略。

在清西陵中除了光绪的崇陵之外,雍正、嘉庆、道光三位皇帝的陵寝还都保存得非常完整,至今地宫都没有被打开。

清朝皇陵有几个没有被盗(清朝皇陵被盗毁得很严重)(10)

不过在1980年时,雍正的清泰陵地宫差点被抢救性考古发掘,当时河北省文物局在进行巡查时,发现了清泰陵地宫封土上面有盗洞,因此怀疑清泰陵被不法分子盗挖了,于是上报国家文物局,恳请对清泰陵进行抢救性发掘。

可是在之后的发掘过程中发现盗洞仅有两米多深,里面的封土还保存完好,这也就是代表着曾经有盗墓贼打过清泰陵的主意,但是由于某些原因放弃了,所以清泰陵还保存完好。

这一下就引来了争议,都在争论是否对清泰陵继续展开考古发掘工作。其实在建国初期国家曾经发掘过明十三陵中的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的明定陵,但是由于技术手段不成熟,导致不少珍贵的出土文物风化而见光死,造成了巨大的文化损失,因此之后国家决定只对古墓在发现被盗后进行抢救性发掘,不再进行主动发掘。

清朝皇陵有几个没有被盗(清朝皇陵被盗毁得很严重)(11)

而当时都以为清泰陵是被盗挖了,所以才开启抢救性发掘,但是半途发现清泰陵还保存完好,只是虚惊一场,那到底继续不继续发掘就成了争论的地方。

后来这件事被国内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得知,夏鼐深知以当时的中国考古技术即便发掘清泰陵,也未必能将其中文物妥善保存,因此如果贸然打开清泰陵,那结局很可能和明定陵一样成为考古学的悲剧。

所以与其发掘后成为悲剧,那不如让这些文物继续陪伴雍正皇帝长眠地下,于是夏鼐先生赶紧向国家文物局申请叫停了对清泰陵的考古发掘工作,也是这样,雍正的清泰陵至今还保存的完好无损。

清朝皇陵有几个没有被盗(清朝皇陵被盗毁得很严重)(12)

其实相比于清东陵被盗得那么惨,清西陵没有怎么被盗和它的地理位置也有关系,清西陵的地理位置比清东陵更加隐蔽,雍正当初建陵时,当地就几乎是人迹罕至,雍正甚至都没怎么花钱赔偿就把周围的百姓全部迁走了,直到雍正在去世后安葬进了清泰陵之后,清西陵附近周围才逐渐派遣了八旗护陵子弟。

还有就是清西陵的地理位置在民国时期不适合驻军,没有军队驻扎在这里,也大大减少了军方盗墓的概率,而一般的民间盗墓贼实力不足,即便像王绍义那样有组织有武装力量的悍匪,也是需要在护陵人后裔的帮助下才能得以顺利盗墓,因此清西陵才比清东陵保存的更加完整。

除了这些,那就是还和埋葬在清西陵中的皇帝性格有关系了,清西陵中埋葬的帝王陵寝规格普遍都比清东陵要小一些。

清朝皇陵有几个没有被盗(清朝皇陵被盗毁得很严重)(13)

雍正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勤政简朴的皇帝,相比于老爹康熙和儿子乾隆,雍正的陵寝规格也比较简陋。

嘉庆也颇有简朴的口碑,当然,嘉庆的简朴是不得已,他老爹乾隆晚年奢侈无度,六下江南、十全武功几乎就把大清国的国库掏空了,虽然后来嘉庆杀了大贪官和珅,并抄没了其家产,但是和珅的家产也顶不了多久,所以嘉庆晚年大清国力日渐衰退,国库也不是很充足,嘉庆也是不得已而成为简朴之君。

道光皇帝更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抠门皇帝,他的陵寝慕陵也是相比于清朝前中期历代帝王中规格最小,相对比较寒酸的陵寝。

不过别看道光的陵寝规格小,甚至有些寒酸,但是道光的清慕陵建造花费却是清朝历代皇陵之最,共计花费四百余万两白银建造,这个造价比他的爷爷乾隆建造陵寝时还多花了将近二百万两。

清朝皇陵有几个没有被盗(清朝皇陵被盗毁得很严重)(14)

既然道光的陵寝规格小,为何还会花了这么多钱?

其实这主要在于道光是修建了两次陵寝,按照昭穆相间的兆葬之制,道光的陵寝是应该修建在清东陵范围内的宝华峪了,道光确实也已经在这建好陵寝了,并且他的原配妻子孝穆成皇后都已经葬入其中了。

但是后来工部发现道光在清东陵宝华峪的陵寝渗水很厉害,孝穆成皇后的棺椁都被淹了,于是道光大怒,命人拆除了宝华峪陵寝,用宝华峪拆下来的建材在清西陵的龙泉峪重新修建陵寝,也就是现在的清慕陵。

于是道光等于修建了两次陵寝,这中间还有拆除和运输的费用,因此道光的陵寝规格虽然不高,但是却成为了清朝历代帝王陵寝花费之最。

清朝皇陵有几个没有被盗(清朝皇陵被盗毁得很严重)(15)

因此清西陵之所以比清东陵保存完好,就是因为这些因素才使得清西陵能躲过被盗的劫难。

保存完好无一被盗的关外三陵

相比于清东陵和清西陵,清朝皇陵的关外三陵保存的则更加完好,关外三陵分别指的是埋葬在盛京沈阳的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清福陵和清太宗皇太极的清昭陵以及埋葬在满清龙兴之地赫图阿拉的爱新觉罗氏先人的清永陵。

关外三陵几乎都保存得非常完好,除了努尔哈赤的清福陵在民国时期曾遭雷击被毁了一小部分地面建筑和清永陵年久失修有些破旧之外,几乎都保存的非常完好。尤其是皇太极的清昭陵保存得最为完善,是目前清朝皇陵中保存最完好的皇陵。

清朝皇陵有几个没有被盗(清朝皇陵被盗毁得很严重)(16)

关外三陵能保存完好没有被盗主要还是得益于都属于简葬,并且都遵从了满洲旧制火化的习俗。

清永陵内埋葬的都是爱新觉罗氏的先人,当时努尔哈赤不过是称霸关外的土皇帝,因此他也没太好条件给祖先整陪葬品,况且满洲旧制就是火化之后简葬,因此清永陵内埋得都是爱新觉罗氏先人的骨灰盒,并没有太多的陪葬品。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父子在位时也没有统一中国,都是在关外称霸,因此父子二人死后也都是采用了满洲旧制火化遗体的习俗,所以清福陵和清昭陵内埋葬的只有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骨灰盒,陪葬品应该几乎没有,所以关外三陵几乎是引起不了盗墓贼的关注。

清朝皇陵有几个没有被盗(清朝皇陵被盗毁得很严重)(17)

除了火化加简葬之外,还有就是官方对其保护力度也比较大,清朝灭亡之后,辽宁一直处于军阀张作霖的统治之下,张作霖这个人比较讲究,他不仅没有让军方盗挖关外三陵,他还命令东北军对清朝的关外三陵加以保护,也对关外三陵起到了保护作用。

到了后来日本入侵东北,在东北扶持了溥仪当伪满洲国皇帝,辽宁属于伪满洲国统治区域,溥仪自然会对祖先陵寝妥善保护,因此关外三陵才能毫发无损的保留下来。

写在最后

因此清朝皇陵中爱新觉罗氏先人的清永陵、努尔哈赤的清福陵、皇太极的清昭陵、顺治的清孝陵、雍正的清泰陵、嘉庆的清昌陵、道光的清慕陵都保存的比较完好,地宫都没有被打开。

清朝皇陵有几个没有被盗(清朝皇陵被盗毁得很严重)(18)

其实造成清东陵被盗挖如此厉害,主要还在于乾隆和慈禧生前过于奢侈,所以孙殿英首先打开了他俩的陵寝,也让后来的人对清东陵垂涎欲滴,开启了盗挖清东陵的事件。

相比之下提倡简葬或者陵寝规格比较简朴的都躲过了被盗之劫,因此厚葬之风确实不可取,否则就像乾隆这样死后都不得安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