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三屠是哪三屠(带给我们的历史思考)

清顺治二年(1645年),江南大部分地区平定。由于“扬州十日”的滥杀屠城、眼看着南明朝廷的内讧和八旗铁蹄得势不可挡,江南的一些明朝旧臣有的放弃抵抗、有的缴械投降、有的卖身求荣,希望以此与清朝拉近关系而自保。老百姓其实也不是不怕死,清军到来后,嘉定城也曾张灯结彩,市民对清军“出城迎之”,甚至有的人家门前还贴着“大清顺民”字样。

嘉定三屠是哪三屠(带给我们的历史思考)(1)

多尔衮画像

而正在这时,清王朝多尔衮急不可耐地推行了“削发令”,“留头不留发, 留发不留头”。江南各地相继发生骚乱,南明王朝的吴淞总兵吴志葵,赶走清朝派来的县令、原浙江参政侯峒曾,联络黄淳耀、黄渊耀兄弟,主持城防、反抗清朝。

这一下就惊动了清朝,于是清军兵临城下。但进攻嘉定城的并不是满人,而是明朝降将李成栋。七月初一,李成栋率5000人从吴淞回兵嘉定,开始了第一屠。

嘉定三屠是哪三屠(带给我们的历史思考)(2)

嘉定城内号称有十几万人,但全是平民百姓,毫无战斗力,而李成栋部则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官军以骑兵冲击、以大炮攻城。不久,城墙被轰塌,清军蜂拥而入。李成栋下令屠城,于是清兵实行地毯式的搜索,看到一个人就喊“蛮子献宝”,要是给得不够,就上去砍三刀,一直到钱财抢光,然后砍死。所以路上啊,堆满的全是尸体,这些尸体多处刀伤,而且都不是一个人砍的。

据幸存者描述,他猫在草丛中看见有一个人被砍了一刀,于是这个人就喊大爷饶命,砍第二刀声音就小了,后边就是一顿乱砍,但是怎么砍他都不动了。市民能有多少钱呢?于是 “其悬梁者、投井者、断肢者、血面者、被砍未死手足犹动者,骨肉狼藉,弥望皆是,亦不下数千人”妇女们则惨遭强奸。如果抵抗,军队就用长钉把抵抗妇女的双手钉在门板上,然后再肆行奸淫。大屠杀持续了一天,直到尸体堵塞了河流,大约有三万多人遇害。李成栋则“聚集民船,装载金帛、女子及牛马羊等物三百余船”而去。

嘉定三屠是哪三屠(带给我们的历史思考)(3)

李成栋大屠杀后的三四天,侥幸逃脱的嘉定人开始溜回城里。他们回城后在一个叫做朱瑛的义士领导下,重新集结起来,共两千多人。朱瑛领导着幸存者们在这座残破的城市展开了一场反屠杀运动,处死了归降清军的汉奸和清军委派的官吏。李成栋急令嘉定县令浦嶂率兵杀回嘉定,这就是第二次屠杀。

20多天后,本已降李成栋的原南明总兵吴之番率部造反,攻入嘉定城。城外民众以为希望来了,纷纷入城投奔吴军。然而,吴军不过是乌合之众,清兵一反扑便“溃散”,李成栋恼羞成怒,再次屠城,又有数万人被杀。三次屠城过程中,嘉定城内没有一人投降,令人叹为观止!

本来南明很多地方都已经归附清朝,而“剃发令”一出,造成了大面积的反叛。李自成的大顺军,也曾以不剃头为条件投降,清王朝完全可以以最小的代价来统一全国。实现统一以后也没有必要强行剃发,因为满洲贵族当权,势必上行下效,移风易俗,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事。从这点来看,多尔衮着实不怎么高明。

中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汉族本身也是由多种民族融合而成的。汉族人士可以当皇帝,少数民族人士当然也可以当皇帝。无论是哪一个民族为主体建立政权,都决不应该强行改变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这是一个起码的立国原则。多尔衮等满洲贵族陶醉于眼前的胜利当中,自以为可以为所欲为了。他所说的“君有父也,民犹子也;父子一体,岂可违异”,完全是强词夺理,一派胡言。他自己的祖辈和父亲努尔哈赤在反叛明朝以前,世世代代都是明帝国的臣属,以接受明朝廷的封号、官职、敕书为荣;明朝的汉族皇帝从来没有强迫女真族蓄发戴网巾,遵从汉制,难道不是铁一般的事实吗?清廷统治者把不肯放弃本民族长期形成的束发习惯,视为“逆命之寇”,一律处斩,这种凶残暴行在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因此才被世人诟病了几百年。

参考文献

1、顾诚《南明史》

2、嘉定三屠的历史追思--嘉定报

3、朱子素《嘉定乙酉纪事》

4、朱子素《嘉定屠城纪略》

5、黄宗曦《弘光实录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