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立电视剧摄制组的意见(咸阳举行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首播座谈会)

关于成立电视剧摄制组的意见(咸阳举行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首播座谈会)(1)

4月2日,咸阳市举行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首播座谈会,来自全市扶贫系统、文化文艺界、新闻界的代表人士及袁家村、马嵬驿、龙泉公社的负责人围绕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在央视首播热播,以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为主题,从该剧的体裁题材、内容展现、现实反映以及脱贫攻坚宣传引导、文艺引领、文化助力、扶贫等角度进行了座谈交流。

关于成立电视剧摄制组的意见(咸阳举行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首播座谈会)(2)

电视连续剧《一个都不能少》是一部以咸阳市袁家村、马嵬驿、龙泉公社、白村等脱贫攻坚工作为原型,由我市立项并联合摄制、出品的脱贫攻坚题材电视连续剧,在央视热播以来屡创收视新高、网上网下反响强烈。该剧作为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重点推荐的年度首部脱贫攻坚献礼之作,深接泥土气、体现时代感、贯穿暖色调、提振精气神。

关于成立电视剧摄制组的意见(咸阳举行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首播座谈会)(3)

马俊民指出,电视连续剧《一个都不能少》紧扣时代脉搏,以贯彻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的重要指示为主题,全市宣传文化战线要以该剧热映和此次座谈会为契机,高举旗帜、把好导向,坚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认识脱贫攻坚工作,充分发挥文化文艺、新闻宣传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作用,提振信心、砥砺斗志,积极投身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伟大实践。要聚焦主题,把握基调,积极反映各级各界在脱贫攻坚中的新创举、新探索,广泛宣传各行各业在脱贫攻坚中的新成果、新业绩。要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创作出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经得起时代检验的好作品、好文艺和好新闻。要成风化人,充分发挥宣传文化的力量,把小康故事、脱贫故事讲出新意、深意、亲意,为脱贫攻坚摇旗呐喊、鼓劲加油。

关于成立电视剧摄制组的意见(咸阳举行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首播座谈会)(4)

扶贫系统

市扶贫开发局局长史耀东说,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以扶贫为题材,以全新视角聚焦脱贫攻坚,从易地搬迁讲起,展现了扶贫路上西部农村面貌和贫困群众精神风貌的巨大变化,描绘了广大干部和贫困群众砥砺前行、决战脱贫攻坚的历史画卷,提振了扶贫战线广大干部群众决胜全面小康的信心和决心。是一部非常接地气、紧扣时代脉搏的现实记录片;一部气贯大秦、华彩绽放的宣传片;一部传导政策、关切民生、非常有借鉴意义的启示片,袁家村的变迁、马嵬驿的繁盛、龙泉公社的崛起,都是这部电视剧的精彩缩影。

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驻武功县长宁镇镇西村第一书记陈民康说,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剧情围绕保护生态环境、实施易地搬迁的故事展开,是一部紧贴我国农村实际、富有时代气息与正能量的精品力作。驻村干部和“四支队伍”成员应该广泛宣传引导贫困群众收看收听,从而激发他们扶贫扶志扶智内生动力,通过观看电视剧树立他们勤劳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党员干部应该通过学习收看,书写心得体会,培养干事创业的能力,脚踏实地,结合本村实际,特别在带领群众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人居环境改善、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等方面发挥作用。

文化文艺界

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赵冲说,在全民战疫众志成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的热播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真实生动的、具有感召力的故事,这部剧不仅唱响时代变革的最强音,也奏响了脱贫致富的变奏曲、描绘了文化重塑美丽乡村的诗和远方。全市文联也将以《一个都不能少》电视剧的热播为感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讲好咸阳故事,着力推动我市文艺创作繁荣发展,加大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着力培树有高原更有高峰的文艺精品,为加快建设富强人文健康新咸阳做出我们文艺工作者的担当和贡献。

市作协副主席、秘书长董信义表示,该剧塑造了两村书记赵百川、夏宝生两个极具个性化的人物,认识的偏狭、视野的局限、自身的偏颇,在党的政策和蒋书记的走访谈话中,在村民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中逐步丰满,逐步改观,逐步统一,想尽办法带领村民克服心理、地域、文化差别,不让一个村民掉队,最终让两家人变成一条心,丹霞村也转型升级为“文化产业”新模式示范村。剧中也塑造了一系列丰满、个性、积极的人物形象,够得上一部现实主义的力作。不仅题材符合时代发展精神,而且剧情温暖人心,传递出了人间大爱,社会良知,以《一个都不能少》的脱贫精神,体现了国家情怀,凸显党的力量,人民的期望,是一部反映农村脱贫攻坚的好作品。

新闻界

市广播电视台台长史志强说,该剧突出了一个主题,就是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通过农村基层干部与贫困户这两组人物群体和丹霞村、焉支村、石头城这三个场景,揭示了脱贫攻坚战四个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以县委书记为代表的领路人,揭示了必须加强党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党支部、村委会基层干部群体为代表的带路人,揭示必须精准、精确制定脱贫蓝图、脚踏实地的苦干实干;以富裕村和贫困村中的农民为代表的普通老百姓,通过勤劳致富和等靠脱贫两种观念的冲突较量,揭示了精准脱贫关键在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提升。以扶志、扶智、扶技为代表的新一代大学生村官,以灵活多样的扶贫、致富工作举措,揭示了中国式脱贫致富的典型引领作用。

咸阳日报社副社长曹剑说,该剧以我市袁家村、白村、龙泉公社等的发展为原型,讲述了贫困村“焉支村”合并到本县最富裕的“丹霞村”后共同致富的故事。这部带有“咸阳符号”的新时代农村剧,将激励和鼓舞广大咸阳干部群众为努力建设富强人文健康新咸阳不懈奋斗。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一定要俯下身子,亲自到一线去、到基层去,真正把群众生活反映在我们的报纸上,服务于党、服务于人民,不断推出更多有温度、有热度、有厚度的好新闻。

袁家村

袁家村村委会副主任宋应龙说,该剧的编剧曹锐为了了解农村农民最为真实的生产生活状况,还是先后多次到甘、陕、贵、川等地农村实地考察调研,体验生活,仅袁家村就去了24次,采集基层群众鲜活语言,搜集整理具体范例,充实创作基础素材。该剧围绕保护生态环境、实施易地搬迁的故事展开,紧贴我国农村实际,里面的很多情节也反映了袁家村的变迁。袁家村用两代人的实践抒写了一幅“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的真实作品,鲜活地描绘了一幅广大村民艰苦奋斗、砥砺前行的历史画卷。未来,也将全力以赴做大做强袁家村品牌,写好精准扶贫的下篇文章,助力乡村振兴。

咸阳日报全媒体记者:高依

来源:咸阳新闻网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news@ersanli.cn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