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真实历史(金陵十二钗真实历史原型)

秦淮河的前世今生

金陵十三钗真实历史(金陵十二钗真实历史原型)(1)

金陵十三钗真实历史(金陵十二钗真实历史原型)(2)

一千多年前,秦淮河畔,笙歌艳曲,歌舞升平,一派繁华热闹的景象。

金陵城外,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大唐王朝已不复往日的风光,一位空怀满腔热血,报国无门的诗人悲愤之下,大笔一挥,洋洋洒洒,写下了那首流传千古的名篇《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进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千年之后,历史惊人地相似。只不过笙歌艳曲变成了炮火声声,灯红酒绿变成了横尸遍野。

在日本人猛烈的炮火和利刃下,金陵沦陷了。蒋介石和国民政府一夜间犹如丧家之犬般仓皇而逃。留下的是血流成河的秦淮河和城内任人宰割的30万南京同胞。

金陵十三钗真实历史(金陵十二钗真实历史原型)(3)

商女还是昨日的商女,只是商女亦知亡国恨。他们用自己年轻的血肉之躯挡住了敌人的炮火,在千钧一发之际拯救了十三名女学生。

古人说她们是自轻自贱的女人,唱的都是靡靡之音,可现在她们却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舍生取义。恐怕杜牧看到这一幕也要自惭形秽吧!

这是电影《金陵十三钗》里的故事场景,曾让无数人悲愤不已,声泪俱下。

然而,关于这段历史的真相却要比电影《金陵十三钗》还要残酷百倍。它让人忽然明白:在最深的苦难里,人是那么得渺小脆弱,好像蝼蚁一般,即使是救世主也无可奈何。

一万名逃难妇女和一所女子学院

《金陵十三钗》的原作者严歌苓曾在采访中谈到,她写作《金陵十三钗》最初的灵感来自美国人魏特琳。

金陵十三钗真实历史(金陵十二钗真实历史原型)(4)

在南京沦陷期间,她是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教育系主任兼教务主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当时是一所教会学校,位于安全区范围内,是抗战时期南京同胞主要的避难所。

南京沦陷期间,学校设立的妇女儿童难民收容所收容了一万多名妇女和儿童。

魏特琳作为这场灾难的见证者,亲眼目睹了南京大屠杀时的种种惨剧。那些血流成河的日子里,魏特琳几乎每天都坚持写日记,记录下了这段血淋淋的历史罪证。

金陵十三钗真实历史(金陵十二钗真实历史原型)(5)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翻开了人类历史上最惨绝人寰的那一页。短短六周内,30万中国平民和战俘惨遭杀戮。整座城市都被鲜血染红了。

这些恶魔像发疯一样地野蛮屠杀和抢掠,对手无缚鸡之力的无辜妇女实施暴行。

据当时国际委员会主席拉贝估计,发生在南京的日军对妇女强奸案起码有2万起。

最令人发指的是,他们连老人和幼女都不肯放过。

因为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是一座美国学校,位于安全区内,南京沦陷后,成千上万的妇女纷纷涌入这里。最多的时候,这里收容了一万多人。

可是安全区就能保证安全吗?事实上,这所谓的安全区不仅不安全,而且还很危险。

特别是那么多年轻妇女涌入这里后,日军更将它视为获取猎物的主要目标。

原本宁静的校园,现在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着一幕幕暴行和杀戮。

张莲红在1999年曾和参加过南京大屠杀的日本兵东史郎会面,东史郎告诉他,当时他们这些驻扎在南京的士兵都知道,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里收容了许多年轻姑娘。日军是三五成群、不分白天夜晚地侵扰,有时在“金女大”就直接施暴了。大多数情况下,他们趁着夜色翻越校园围墙,在黑暗中抓走妇女。日本士兵对这种行为称之为“摸彩。”

拉贝也曾在日记里写道:”昨夜里1000多名姑娘被强奸,仅在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就有100多名姑娘被强奸。

就这样,安全区变成了日本人的妓院,学校变成了日本士兵实施兽行的“乐园”。

金陵十三钗真实历史(金陵十二钗真实历史原型)(6)

在这种情况下,富有人道主义精神的美国人魏特琳自然不肯袖手旁观。她,成了这群无辜女性们的救世主。

魏特琳每天奔波在学校各处,将哭叫呐喊、惊恐万分的妇女们从日本兵手里夺回来。人们隔老远就能听到她声嘶力竭地大喊:“这是美国学校。”

拉贝在日记中描述道:“魏特琳像”抱窝”的老母鸡带小鸡那样保护着她们。当日本士兵的暴行变本加厉的时候,我亲眼看见她走在100多名女难民队伍的前列,带着她们走向大学难民收容所。“

但即便魏特琳多么勇敢无畏,想将她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可是她一个人的力量实在太有限了。这让她感到痛苦万分。

17日,日本士兵以搜查中国士兵为由控制了魏特琳和另外三个外籍人士,强迫中国职工集体跪在门口,并强行带走了12名年轻姑娘。

接下来的几天里,噩耗不断,整个校园到处都弥漫着恐怖可怕的气息。又有无数年轻姑娘惨遭日本人侮辱,杀害。数以万计的无辜百姓倒在一片血泊之中。

1937年12月24日,是圣诞节的前一天。一位日本军官找到魏特琳,要求她从一万名女难民中挑选出100名”妓女“供日本皇军享用。

他对魏特琳说:”如果为日本士兵安排一个合法的去处,这些士兵就不会骚扰无辜的良家妇女了。”

魏特琳起初不愿妥协,但日本人以收容所的一万名妇女相要挟。无奈之下,日本军最终带走了21名妇女。

金陵十三钗真实历史(金陵十二钗真实历史原型)(7)

这21名妇女就是电影里金陵十三钗的原型。只不过,她们并非身陷烟柳巷陌,身世凄楚的风尘女子,而是一群正值青春芳华,不谙世事的女学生。

为了让更多人能免于暴行,保全性命,她们像“赵玉墨”们一样挺身而出,舍身取义。她们的牺牲,令人感动也令人钦佩。

金陵十三钗真实历史(金陵十二钗真实历史原型)(8)

然而,比影片更加残酷的是日本军官的承诺不过是个谎言。这群年轻少女们的牺牲,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

不久后,日本人又将魔爪伸向了学校里的那些年轻妇女们。

影片中,师父开着车载着13名女学生缓缓驶出教堂,带着她们离开了南京。前方,一片光明。“孟书娟”们终于获救!

但真实故事里的女学生们就没有那么幸运的。

为了让观众们看电影时不至于太过悲痛、难受。善良的原作者和导演还是给了我们一丝希望和慰藉。

南京大屠杀事件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有时现实中的恶要比电影里、电视中上演的还要残酷百倍。”

但唯此,才更能突出“战士”牺牲时的壮烈和英雄们的勇敢和无畏。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在灾难面前,那些为了国家和人民,舍身就义的人们必须拥有姓名。

铭刻历史,牢记使命

金陵十三钗真实历史(金陵十二钗真实历史原型)(9)

对于日本人的暴行,魏特琳并没有出一丝畏惧。但令她最心痛的是,中国女人们的遭遇,她后来在日记中写道:”又有许多疲惫不堪,神情惊恐的妇女来了,说他们过了一个恐怖之夜。日本兵不断地光顾她们的家····················丈夫们被迫离开卧室,怀孕的妻子被刺刀剖腹。“

她还在日记中写道:”今天世上所有的罪行都可以在这座城市里找到。“

现在,抗日战争已经过去80多年了,屈辱已成过往。但南京大屠杀值得每个中国人铭刻在心,居安思危。

我们不是身在一个和平的时代,只是身在一个强盛的国家。

这个国家如今的和平繁荣是无数血肉之躯筑成的,它的强大和自信是在经历过无数惨痛教训后练就的。

在关键时刻,团结一心,维护和平,保持清醒和理智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使命和责任。

参考文献:

北京日报纪事《金陵十三钗》背后的故事

《魏特琳日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