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三国的筷子区别(中日韩三国筷子的区别)

筷子是东亚文化圈普遍使用的餐具,其造型设计十分适合东亚的饮食习惯。受古代汉文化的影响,日本和朝鲜半岛的居民也学会了用筷子进食。使用筷子进食是一种文化,尽管今天中、日、韩三国都有使用筷子进食的文化,但由于历史和本土化的影响,筷子在三国之中均不尽相同。

中日韩三国的筷子区别(中日韩三国筷子的区别)(1)

中日韩三国都是用筷子,但是相互之间有一些不同。日本:日本的筷子是相当短,而且筷子尖非常的锋利。他们使用的是木筷子。中国:我国的筷子很长很厚重,筷子主要是木质的,当然有些地方也会用塑料筷。韩国:筷子很扁平,一般是金属筷子。

中日韩三国的筷子区别(中日韩三国筷子的区别)(2)

三 种筷子中哪一种使用难度最大?日本:由于日本筷子很短,所以很好掌控。再加上,制作筷子的木质不是很光滑,所以对外国人来说日本筷子是他们当中最方便使用 的。中国:因为我国的筷子较长所以不方便使用。然而我们一般吃的比较多,所以夹起食物不是问题。韩国:韩国筷子细小又重,所以对外国人来说是最难使用的。 不过如果使用韩国筷子对你来说很容易,那么中国日本的筷子那就绝对不是问题。

中日韩三国的筷子区别(中日韩三国筷子的区别)(3)

中国是筷子的鼻祖,相传大禹是世界上使用筷子的第一人。作为一个文明、一个时代的象征,大禹更像是一个时代的符号,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大禹时代的人是最早使用筷子的”。

中日韩三国的筷子区别(中日韩三国筷子的区别)(4)

由 古之“箸”到今之“筷”,筷子经历了漫长的三千年演变史。筷子流传至今,国人所赋予它的讲究也颇多。中国人使用筷子很讲究,有礼仪上的讲究,也有禁忌上的 讲究。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不要用嘴含住筷子,不要用筷子指着别人,不要把筷子插在米饭中等等,这是礼貌,祖先传承给我们的礼貌。与筷子有关的民间禁忌也 有很多,比如在用餐过程中桌面上不能摆放长短不一的筷子,造成“三长两短”的局面。这是很不吉利的,寓意着“死亡”;又如用筷子敲打碗盘,民间就有“敲碗 敲筷子,讨吃一辈子”的说法,寓意着“贫穷”。

中日韩三国的筷子区别(中日韩三国筷子的区别)(5)

中国使用的筷子长而直,末端是钝的,这大概是体现了汉民族普遍不具攻击性的特点吧。日本也是用筷大国。研究日本人的筷子文化,让我们颇觉“欣慰”的是,在今天的中国年轻人已不知“箸”为何物时,是日本人“替”我们守护了这份筷子文化的传统。

中日韩三国的筷子区别(中日韩三国筷子的区别)(6)

不 过筷子到了日本后,在使用上已渐渐地有别于中国了。首先,在造型上已短于中国筷子,并且以圆尖头的居多。日本的筷子比起中国是要短一些的,从粗到细,到了 末端就成尖的了。这跟大和民族的特性也很相似,他们很有攻击性。比中国筷子短,据说是源出日本人大都是吃“定食”即份儿饭,用不着长筷之故。而筷子演变为 尖头,则是由于日本人善食鱼,用尖筷易于剔鱼刺之故耳。

中日韩三国的筷子区别(中日韩三国筷子的区别)(7)

其 次,关于筷子的禁忌更多了。日本人关于筷子的禁忌不是源于迷信,而是日本人的繁文缛节太多了,连吃个饭的礼节也比别人多。据说日本有25种有关筷子的禁 忌,国人和日本朋友吃饭,一不留神就可能犯了别人的禁忌。再次,日本人用的筷子以木筷子为主,也有使用卫生筷。但与中国不同的是,日本人不会用自己国内的 树木制作一次性的筷子。日本使用的卫生筷多从中国或者东南亚进口,日本人在本国的环保上很会打小算盘的。

中日韩三国的筷子区别(中日韩三国筷子的区别)(8)

我 们的另一位或可说是两位邻居南北韩,也是用筷大国。只不过是筷子到了半岛,半岛人抛竹弃木,把它全弄成金属制的了。在半岛上,过去是大王、大臣和富人用金 银制筷子,而普通百姓只能用铁制的筷子。而今天则改为了以漂亮的不锈钢制筷子为主流。虽不知金属制筷子有何高级,但据韩国朋友讲,过去的朝鲜,即使再穷的 人家也要拥有一套金属制的筷子、碗和汤匙儿等。

中日韩三国的筷子区别(中日韩三国筷子的区别)(9)

不 用木筷和竹筷,据说是因为半岛料理以“红色”见长,长期使用木筷或竹筷,会使筷子头部染上红红的颜色而遭废弃之故。也有的说是因为半岛人爱吃烤肉,才发明 了最适合吃烤物的金属筷子。不管怎么说,半岛上人用的餐具刚一接触,还是给人一种冷冰冰的感觉,虽然吃起来是辣辣的、热火朝天的。

中日韩三国的筷子区别(中日韩三国筷子的区别)(10)

【APP排行榜(appsphb)】不炫高科技,不玩高大上,这里是国内第一App排行平台,专注于推荐各种新酷精华应用,为你提供当下最热门、最好玩、最duang的手机APP,让您的手机更加智能,让您的生活更加精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