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调为什么称为民间文学(文学界称为文坛)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经常会看到人们在生活中称文学界为文坛,教育界为杏坛,那么医学界,戏曲界称为什么呢?它们又为什么称作于此,背后的典故是什么?本篇文章都会一一为你解答。

歌调为什么称为民间文学(文学界称为文坛)(1)

文学界——文坛、文苑

文坛我们很熟悉,也是很早就被人道之, 唐陆龟蒙《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文坛如命将,可以持王鉞。” 《明史‧文苑传叁‧归有光》:“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觝排,目為妄庸巨子。”而文苑犹文坛、文学界。旧史中多立文苑传,记载文士的言行。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才略》:“观夫后汉才林,可参西京;晋世文苑,足儷鄴都。“唐韦应物《寄洪州幕府卢二十一侍御》诗:“文苑臺中妙,冰壶幕下清。”

歌调为什么称为民间文学(文学界称为文坛)(2)

教育界——杏坛

杏坛”的典故最早出自于庄子的一则寓言。庄子在那则寓言里,说孔子到处聚徒授业,每到一处就在杏林里讲学。休息的时候,就坐在杏坛之上。后来人们就根据庄子的这则寓言,把“杏坛”称作孔子讲学的地方,也泛指聚众讲学的场所。后来,人们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为之筑坛、建亭、书碑、植杏。北宋时,孔子后代又曲阜祖庙筑坛,球植杏树,遂以“杏坛”名字。后人就把教书育人的地方比作杏坛。

医学界——杏林

杏林是中医学界的代称。典出三国时期闽籍道医董奉,据《神仙传》卷十记载:“君异居山间,为人治病,不取钱物,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十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根据董奉的传说,人们用“杏林”称颂医生。医家每每以“杏林仙人”自居。

歌调为什么称为民间文学(文学界称为文坛)(3)

戏曲界——菊坛、梨园

菊部”(菊坛)泛指梨园行。传说宋高宗时内宫有菊夫人,善歌舞,精音律,宫中称为“菊部头”,“菊部”之称源出于此。 宋代时将宫廷内歌舞伎的班首称做“菊部头”。很多学者和戏剧家也习惯把戏曲界雅呼为“菊坛”。
唐开元二年以来,唐明皇李隆基极力倡导歌舞、戏剧活动。那时的歌舞绝不是现代的京剧,但是歌也好舞也好,必须要有旋律和节奏, 当时唐朝离宫深苑有个广植梨树的果木园,皇帝就选中了这个地方作为活动练习场所。李隆基是个很高明的音乐家,他精通音律,懂得八音,还首创了用“羯鼓”,也就是现在的京剧“单皮鼓”,指挥文武场面。京剧用羯鼓指挥调度文武场面,就是从唐代沿袭而来的,所以京剧界就把自己从事的行业称为“梨园行”,人们也把京剧界称为“梨园界”。

歌调为什么称为民间文学(文学界称为文坛)(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