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出一个好故事(怎样才能快速写出好故事)
第一眼看到这本书名的时候,我觉得很惊奇,写作就是写作,怎么还跟脑科学挂上钩了?百思不得其解。
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我翻开了这本书,居然像挖到了大宝藏一样,越看越爱不释手!
本书的作者是杨滢,她是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前顾问,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生物医学工程认知成像科研教授,TED演讲嘉宾,微博百万粉丝脑科学博主。粉丝们评价她的博文“比小说还精彩,读着酣畅淋漓”。
有人说她从未花过一分钱广告费,却吸引了百万粉丝,这就是文字的魅力!
全书从认知科学的角度,分析了人类喜欢什么样的故事,科普了写作为什么跟大脑有关的奥秘,以及如何学会用“写作屠龙刀”快速写出一个好故事的办法,让读者在你的文字中感受到张力和精彩。
1、我们日常写作的困局怎么破?
不知道你是否有过和我一样的苦恼?
打开文档,但是一上午都写不出来一个字,就算真的写出来了,却是词不达意,干干巴巴的。
好不容易憋出来一篇3000字,却被领导批复不合格,打回去重写,想哭的心都有了。
面对这样的写作困局,我们应该如何破解呢?作者在书中为我们讲解了一个全新的理念,那就是写作其实跟大脑有关,当我们知道大脑喜欢什么样的文字,就能“撬开读者的大脑”。
那么大脑喜欢什么样的文字呢?毫无疑问,那就是故事!作者在书中提到了英国的怕丁顿火车站关于小熊的梦幻故事。
没有来过这个火车站之前,作者在心中百般想象这个火车站的情景,如同动画片里可爱的怕丁顿熊一般让人恋恋不舍。
但是真正来到这个火车站,却意外发现在现实生活中,这个火车站非常老旧,甚至比北京南站还要小很多。
可就是这样简陋的火车站,慕名而来的人们却愿意为这个怕丁顿熊买单,售价40英磅一只,将近人民币300多块钱。
也许你会觉得奇怪,怕丁顿熊这么贵,怎么还有人买?要是放在国内估计几十元就能买到了,多不划算。
这就是故事的强大的魅力,让我们心甘情愿地为喜欢的人物买单,对于读者来说,他们买的不是怕丁顿熊,而是对于这个故事的美好期待和向往,一个浪漫的情怀。
如果我们在日常的写作中能够用上讲故事的好窍门,那么就能大幅度提高我们的成稿速度,还能写得精彩又耐看。
2、掌握“屠龙宝刀”,让你快速成稿
对于我们每天码字的人来说,写作最难的,不是把一段文字修改成更好的文字,而是怎么样从0到1写出一篇文字来。
作者在书中教给我们一个“屠龙宝刀”的秘诀,那就是利用“皮亚杰建构”法。简单来说,就是指“把一个复杂的任务拆分成很多小的任务,逐一去解决,最后合成在一起,就完成了一个大的任务”。
打个通俗的比喻,写作就像孩子的玩具拼图一样,先固定好一块拼图,然后再把其余的拼图都拼在这个拼图的周围,最后拼成整个图案。
同理,快速写作亦是如此,我们也可以根据“皮亚杰建构”法,分解成以下几个步骤:
1、名词与场景白描。
2、形容词与替换。
3、引经据典与文章立意的水到渠成。
4、动词与画龙点晴睛。
5、把所有成果串联成段落。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要以“带你走进北京”这个命题作文,应该如何快速成稿呢?作者在书中给我们提供了详细的思路。
第1步,把跟北京的“衣食住行”相关的名词都写下来。比如长城、圆明园、烤鸭、豆汁、京剧等等。
第2步,给每个名词都搭配一个合适的形容词作为修饰语。比如绵延万里的长城、脆皮流油的烤鸭、酸爽的豆汁、国粹京剧等等 。
第3步,给文章选一句古诗词作为立意,能够恰到好处的进行拔高文章的高度。比如在写北京的诗里,最有名的是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这首诗虽然比较悲切,但是作为开头,可以用为讲述古今北京的变化,也是很恰当的。
按照这样的框架结构和方法,短时间内,写出80分的文章就能大大减少了压力。
3、实际应用中我们应该怎么做?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写作者可能会面临各种不同的场景,比如如何指导学生写出好作文,策划如何写出好文案、编剧如何写出好剧本、电商如何写出好广告,面对这些不同的写作文体,我们具体需要怎么做呢?
那就是一个原则,尽量不要写艰深晦涩的文字,说白了,就是大白话,越简单易懂的文字,越能赢得读者的喜爱,得到读者的共鸣。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 · 卡尼曼在书中《思考,快与慢》就指出,大脑里分别有2个系统,系统1喜欢简单轻松的文字,这也符合大脑的特点,能不费脑子就不费脑子,毕竟谁都喜欢轻松的气氛。
而系统2则是很耗费能量的,当我们遇到难题,学习新的技能时,系统2就出马了,如果我们写的文字恰恰是非常难理解的,那么读者就不爱看我们的文字,直接跳过去了。
这就提醒我们,在日常写作中,一定要把自己的文字写得有可读性,就像滑滑梯一样,让读者从开头看到结尾。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想要描述早餐很好吃,如果只是简单地说好吃,其实是不能吸引到读者的,那我们应该怎么写呢?
答案就是用上“皮亚杰建构”法,把名词与场景进行白描,多用动词营造画面感。比如以下这段文字:
土豆牛肉汤被炖到闷闷的咕嘟声,烧肉酱抹在煎肉上的刺啦啦声,油条在油锅里膨胀的滋呖呖声,炒饭、虾仁、和蛋花在锅里翻腾的沙啦啦声,甜酒倒在杯子里的颠儿颠儿趸趸声,嚼碎蒜香肝酱脆面包的喀刺刺声.......
关于美食的描写,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可谓是优秀的范本,它里面的很段文字我都很喜欢,比如这一段文字,简直让人口水都流了出来。
这是一段讲解关于糯米稻花鱼的做法:稻花鱼去内脏,在灶上摆放整齐,用微弱的炭火薰烤一夜,现在需要借助空气和风的力量,风干与发酵,将共同制造出特殊的风味,糯米布满菌丝,霉菌产生的各种酶,使淀粉水解成糖,最终得到爽口的酸甜。
甜米混合盐和辣椒,一同塞进鱼腹中,稻花鱼可以直接吃,也适合蒸或油炸,不管用哪种做法,都盖不住腌鱼和糯米造就的迷人酸甜。
是不是看完这个纪录片的解说词,你的头脑当中就能出现一种画面感,让你情不自禁的代入其中,这就是文字的精彩窍门之处!
如果我们学会灵活运用,我想,不管是写歌词,还是做策划,亦是写文案都能收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