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桂林的天气(拉尼娜又来了今冬桂林到底冷不冷)

  本报记者张苑 李思静/文 记者李思静/摄  “听说肆虐2008年初的‘拉尼娜’又来了今年的冬天会很冷……”近日,市民林女士在看到中国气象局发布的一则消息后,在微信群里与朋友们展开了热烈讨论之后,她趁着“双十一”即将到来,在自己的购物车添加了极寒款羽绒衣、取暖器、电热毯等“过冬装备”“有备无患嘛”林女士淡定道  早在半个月前,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对外宣布,“拉尼娜”现象已经回归,并且将在整个冬季都维持在一定的强度,直到进入春季才会有所减弱日前,中国国家气候中心也宣布了一个相关消息:今年7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下降,预计于冬季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现象  对于“拉尼娜”,许多市民都很容易将其与2008年那场冰冻雪灾联系起来因为那年被气象专家们称为“拉尼娜年”,市民们因此把“拉尼娜”与寒冷的冬天划上等号  那么,今年桂林究竟会不会出现寒冬?如果出现寒冬,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近日,记者采访了桂林市气象台相关专家及农业、医疗等领域专业人士  气象科普 “拉尼娜”是什么?  “厄尔尼诺”“拉尼娜”……这些拗口的气象专业词语想必许多市民都不陌生这是因为,气象学与百姓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人们对天气的关注也日益增多  “拉尼娜”现象可谓是近期有关天气和气象的“热词”,它最近频繁见诸媒体,甚至普通百姓也能脱口而出  那么,到底什么是“拉尼娜”现象?近日,记者采访了桂林市气象台专家  “简单来说,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现象都是南半球东南信风增强或减弱造成的‘拉尼娜’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和‘厄尔尼诺’正好相对,所以‘拉尼娜’又被称为‘冷事件’或‘反厄尔尼诺’事件”气象专家解释说  据介绍,气象专家在研究“拉尼娜”现象的时候,会重点观察太平洋东部热带海域的海水表面温度一旦海水表面温度持续6个月低于该区域平均温度0.5℃时,就可以认为,“拉尼娜”现象形成了“拉尼娜”现象出现时,我国易出现冬冷夏热,冷空气活动频繁,造成“南旱北涝”,等等  权威预报 今冬桂林到底冷不冷?  对于许多普通市民来说,上次听到“拉尼娜”,还是2008年雪灾的时候也难怪人们会紧张但“拉尼娜”就一定等于“冷冬”吗?记者从桂林市气象局了解到,目前,该局正组织专家对此次“拉尼娜”事件可能对桂林今年冬季天气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估  据专家们预计,2021年冬季桂林市气温偏低、降水偏少,冷空气活动频繁且强度偏强,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  气温方面,预计桂林市2021年冬季(12月—2月)气温6—10℃,较常年同期偏低1℃左右;降水量120—22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1—3成;2021年12月中下旬、2022年1月下旬到2月上旬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  今冬桂林各月的天气情况为:12月气温偏低0.5—1.5℃,降水偏少1—3成;1月气温偏高0.1—0.5℃,降水偏少1—2成;2月气温偏低0.5—1℃,降水偏多1—2成  那么,正如许多市民认为的,“拉尼娜”与“冷冬”一定划等号?对此,桂林气象专家也作出了解释——  一般来说,出现“拉尼娜”事件以后,我国冬季偏冷的概率确实更大一些,约是偏暖概率的两倍但是,气温偏冷不等于冷冬“偏冷”“偏暖”只是相较于平均状况而言,而“冷冬”“暖冬”则不同,是有严格标准的  据国家气候中心数据统计分析,不是每个“拉尼娜年”的冬季平均气温都偏低,例如:分析2000年以来出现的6次“拉尼娜”事件,有3个“拉尼娜年”我国冬季气温偏低,3个“拉尼娜年”我国冬季气温偏高,最近一次偏高发生在2020年  对比桂林本地,情况也基本相同:2000年冬季桂林全市气温偏高0.4—0.8摄氏度;2007年冬季桂林全市气温偏低1.4—1.8摄氏度;2010年冬季桂林全市气温偏低0.6—1.4摄氏度;2011年冬季桂林全市气温偏低1.7—2.5摄氏度;2017年冬季桂林全市气温偏低0.4至偏高0.2摄氏度;2020年冬季桂林全市气温偏高1—1.9摄氏度  由于影响天气的因素非常复杂,长期预测存在不确定性,预测难度大,与其关注气象概念上的“冷冬”或“暖冬”,普通公众更需关注的是中短期预报和气温异常波动的极端事件气象部门将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及时提供滚动订正的预报预警信息  市民反应 “屯粮”成热词 担心寒冬增加生活成本  2021年的“史上最长夏天”还在让桂林人津津乐道,转眼,人们已经开始谈论如何度过即将到来的“寒冬”了  国庆过后,桂林天气快速“变脸”,市民告别了穿短袖的日子,冬衣、棉被、暖手宝等过冬装备纷纷“上阵”虽然在11月的第一周(11月1日—11月6日),桂林气温明显回升,但本周起“断崖式”的降温将让桂林人真正感受冬天的味道  时下,一份“寒冬猜想”和一份由商务部印发的《关于做好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让“屯粮”成了街头巷尾最热门的话题  “肯定都要备着的,国家都说了要储备,应对突发情况”在市区一家大型超市,一位市民正在粮油区选购她向记者展示消息来源,正是这则商务部印发的通知,并告诉记者,当看到通知里提到“鼓励家庭根据需要储存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满足日常生活和突发情况的需要”时,自己赶紧清点了家中食物储存的情况,并前来采购此外,记者还从社交媒体上看到有民众因过度解读该通知,屯购了300公斤大米的消息尽管后续经多部门相关负责人证实,各地生活物资货源充足,供应完全有保障,呼吁广大市民不必过度紧张,无需盲目屯货,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但对于南方家庭来说,储存食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湿润的天气和并不充足的储菜空间,让一些生鲜食物难以保存一周同时,由于蔬菜、鸡蛋等食品价格目前处于高位,不少市民担心这个冬天生活成本将增加  考虑到食物储存和价格的问题,市民梁女士选择多购买一些可以放在冰箱速冻层的肉类,以及土豆、番茄、萝卜等耐储蔬菜“天冷人又吃得多,以后每天吃饭恐怕都成问题”梁女士同记者开玩笑道她还表示,由于近日阴雨连绵,家里的除湿机和烘干机每天运作,估计电费和夏天整日开空调时有得一拼  各方探讨 如果寒冬来临,如何积极应对?  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虽然目前气象部门对于今年冬天天气的预测还有待进一步验证,但所谓“有备无患”,如果寒冬来临,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记者就此咨询了我市农业、医学方面的相关专家  天气对农业的影响是最直接的那么,今年寒冬的天气是否会影响本地果蔬供应?桂林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基本不会他解释道,桂林冬季蔬菜种植以抗寒叶菜为主,且目前种植的农作物也能够适应本地天气,所以只要不是极端湿冷的寒潮天气,本地农业生产可以说不受影响他还说,在预防极端天气对农业影响方面,农业部门会及时向农户公布相关信息,还会安排技术队员指导农业生产此外,各种种养协会、肥料公司、生产基地等组织企业也会有自己专业的技术团队向农户提供灾害预防措施,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天气寒冷还可能引发一些身体病症,那么市民提前了解一些冬季保健常识尤为重要  采访中,桂林市第三人民医院肺病科医生向记者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冬季疾病,尤其是在小朋友群体中传染性较高的疾病及预防方法“流行性感冒、水痘、手足口病、轮状病毒性肠炎(秋季腹泻)都是小朋友在冬季比较容易感染的疾病,这些疾病还具有一定传染性”不过他也表示,这些疾病并非不能预防,“首先是注意个人卫生,如手卫生、饮食卫生;其次是经常开窗通风透气;第三,做好防护措施,如外出戴口罩,疾病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第四,加强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受冷、感冒饮食方面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少量多餐,减少胃肠道负担;最后,一旦发现相关症状应尽快就医,千万不要拖”他还提醒,进入冬季,各类流感多发,全国还在散发新冠病毒肺炎,建议符合接种新冠疫苗人群及早完成接种  另外,一张由山东济南市民晒出的“人防应急包”图片和一份引起不少网友转发的《江苏省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不仅让网络想象力更上一层楼,在不少桂林年轻人的圈子里也议论不断  不过,正如江苏省应急管理厅在回应中表示的,这份建议清单主要是针对今年全国范围内极端天气频发和自然灾害增多的情况下提出的,旨在提高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对于市民朋友们来说,可按需储备一些应急物资,以备不时之需,也切记应正确对待各主管部门发布的通知,毋需过度恐慌,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10月份桂林的天气?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10月份桂林的天气(拉尼娜又来了今冬桂林到底冷不冷)

10月份桂林的天气

  本报记者张苑 李思静/文 记者李思静/摄  “听说肆虐2008年初的‘拉尼娜’又来了!今年的冬天会很冷……”近日,市民林女士在看到中国气象局发布的一则消息后,在微信群里与朋友们展开了热烈讨论。之后,她趁着“双十一”即将到来,在自己的购物车添加了极寒款羽绒衣、取暖器、电热毯等“过冬装备”。“有备无患嘛!”林女士淡定道。  早在半个月前,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对外宣布,“拉尼娜”现象已经回归,并且将在整个冬季都维持在一定的强度,直到进入春季才会有所减弱。日前,中国国家气候中心也宣布了一个相关消息:今年7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下降,预计于冬季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现象。  对于“拉尼娜”,许多市民都很容易将其与2008年那场冰冻雪灾联系起来。因为那年被气象专家们称为“拉尼娜年”,市民们因此把“拉尼娜”与寒冷的冬天划上等号。  那么,今年桂林究竟会不会出现寒冬?如果出现寒冬,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近日,记者采访了桂林市气象台相关专家及农业、医疗等领域专业人士。  气象科普 “拉尼娜”是什么?  “厄尔尼诺”“拉尼娜”……这些拗口的气象专业词语想必许多市民都不陌生。这是因为,气象学与百姓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人们对天气的关注也日益增多。  “拉尼娜”现象可谓是近期有关天气和气象的“热词”,它最近频繁见诸媒体,甚至普通百姓也能脱口而出。  那么,到底什么是“拉尼娜”现象?近日,记者采访了桂林市气象台专家。  “简单来说,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现象都是南半球东南信风增强或减弱造成的。‘拉尼娜’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和‘厄尔尼诺’正好相对,所以‘拉尼娜’又被称为‘冷事件’或‘反厄尔尼诺’事件。”气象专家解释说。  据介绍,气象专家在研究“拉尼娜”现象的时候,会重点观察太平洋东部热带海域的海水表面温度。一旦海水表面温度持续6个月低于该区域平均温度0.5℃时,就可以认为,“拉尼娜”现象形成了。“拉尼娜”现象出现时,我国易出现冬冷夏热,冷空气活动频繁,造成“南旱北涝”,等等。  权威预报 今冬桂林到底冷不冷?  对于许多普通市民来说,上次听到“拉尼娜”,还是2008年雪灾的时候。也难怪人们会紧张。但“拉尼娜”就一定等于“冷冬”吗?记者从桂林市气象局了解到,目前,该局正组织专家对此次“拉尼娜”事件可能对桂林今年冬季天气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估。  据专家们预计,2021年冬季桂林市气温偏低、降水偏少,冷空气活动频繁且强度偏强,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  气温方面,预计桂林市2021年冬季(12月—2月)气温6—10℃,较常年同期偏低1℃左右;降水量120—22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1—3成;2021年12月中下旬、2022年1月下旬到2月上旬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  今冬桂林各月的天气情况为:12月气温偏低0.5—1.5℃,降水偏少1—3成;1月气温偏高0.1—0.5℃,降水偏少1—2成;2月气温偏低0.5—1℃,降水偏多1—2成。  那么,正如许多市民认为的,“拉尼娜”与“冷冬”一定划等号?对此,桂林气象专家也作出了解释——  一般来说,出现“拉尼娜”事件以后,我国冬季偏冷的概率确实更大一些,约是偏暖概率的两倍。但是,气温偏冷不等于冷冬。“偏冷”“偏暖”只是相较于平均状况而言,而“冷冬”“暖冬”则不同,是有严格标准的。  据国家气候中心数据统计分析,不是每个“拉尼娜年”的冬季平均气温都偏低,例如:分析2000年以来出现的6次“拉尼娜”事件,有3个“拉尼娜年”我国冬季气温偏低,3个“拉尼娜年”我国冬季气温偏高,最近一次偏高发生在2020年。  对比桂林本地,情况也基本相同:2000年冬季桂林全市气温偏高0.4—0.8摄氏度;2007年冬季桂林全市气温偏低1.4—1.8摄氏度;2010年冬季桂林全市气温偏低0.6—1.4摄氏度;2011年冬季桂林全市气温偏低1.7—2.5摄氏度;2017年冬季桂林全市气温偏低0.4至偏高0.2摄氏度;2020年冬季桂林全市气温偏高1—1.9摄氏度。  由于影响天气的因素非常复杂,长期预测存在不确定性,预测难度大,与其关注气象概念上的“冷冬”或“暖冬”,普通公众更需关注的是中短期预报和气温异常波动的极端事件。气象部门将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及时提供滚动订正的预报预警信息。  市民反应 “屯粮”成热词 担心寒冬增加生活成本  2021年的“史上最长夏天”还在让桂林人津津乐道,转眼,人们已经开始谈论如何度过即将到来的“寒冬”了。  国庆过后,桂林天气快速“变脸”,市民告别了穿短袖的日子,冬衣、棉被、暖手宝等过冬装备纷纷“上阵”。虽然在11月的第一周(11月1日—11月6日),桂林气温明显回升,但本周起“断崖式”的降温将让桂林人真正感受冬天的味道。  时下,一份“寒冬猜想”和一份由商务部印发的《关于做好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让“屯粮”成了街头巷尾最热门的话题。  “肯定都要备着的,国家都说了要储备,应对突发情况。”在市区一家大型超市,一位市民正在粮油区选购。她向记者展示消息来源,正是这则商务部印发的通知,并告诉记者,当看到通知里提到“鼓励家庭根据需要储存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满足日常生活和突发情况的需要”时,自己赶紧清点了家中食物储存的情况,并前来采购。此外,记者还从社交媒体上看到有民众因过度解读该通知,屯购了300公斤大米的消息。尽管后续经多部门相关负责人证实,各地生活物资货源充足,供应完全有保障,呼吁广大市民不必过度紧张,无需盲目屯货,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但对于南方家庭来说,储存食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湿润的天气和并不充足的储菜空间,让一些生鲜食物难以保存一周。同时,由于蔬菜、鸡蛋等食品价格目前处于高位,不少市民担心这个冬天生活成本将增加。  考虑到食物储存和价格的问题,市民梁女士选择多购买一些可以放在冰箱速冻层的肉类,以及土豆、番茄、萝卜等耐储蔬菜。“天冷人又吃得多,以后每天吃饭恐怕都成问题。”梁女士同记者开玩笑道。她还表示,由于近日阴雨连绵,家里的除湿机和烘干机每天运作,估计电费和夏天整日开空调时有得一拼。  各方探讨 如果寒冬来临,如何积极应对?  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虽然目前气象部门对于今年冬天天气的预测还有待进一步验证,但所谓“有备无患”,如果寒冬来临,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记者就此咨询了我市农业、医学方面的相关专家。  天气对农业的影响是最直接的。那么,今年寒冬的天气是否会影响本地果蔬供应?桂林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基本不会。他解释道,桂林冬季蔬菜种植以抗寒叶菜为主,且目前种植的农作物也能够适应本地天气,所以只要不是极端湿冷的寒潮天气,本地农业生产可以说不受影响。他还说,在预防极端天气对农业影响方面,农业部门会及时向农户公布相关信息,还会安排技术队员指导农业生产。此外,各种种养协会、肥料公司、生产基地等组织企业也会有自己专业的技术团队向农户提供灾害预防措施,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天气寒冷还可能引发一些身体病症,那么市民提前了解一些冬季保健常识尤为重要。  采访中,桂林市第三人民医院肺病科医生向记者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冬季疾病,尤其是在小朋友群体中传染性较高的疾病及预防方法。“流行性感冒、水痘、手足口病、轮状病毒性肠炎(秋季腹泻)都是小朋友在冬季比较容易感染的疾病,这些疾病还具有一定传染性。”不过他也表示,这些疾病并非不能预防,“首先是注意个人卫生,如手卫生、饮食卫生;其次是经常开窗通风透气;第三,做好防护措施,如外出戴口罩,疾病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第四,加强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受冷、感冒。饮食方面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少量多餐,减少胃肠道负担;最后,一旦发现相关症状应尽快就医,千万不要拖。”他还提醒,进入冬季,各类流感多发,全国还在散发新冠病毒肺炎,建议符合接种新冠疫苗人群及早完成接种。  另外,一张由山东济南市民晒出的“人防应急包”图片和一份引起不少网友转发的《江苏省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不仅让网络想象力更上一层楼,在不少桂林年轻人的圈子里也议论不断。  不过,正如江苏省应急管理厅在回应中表示的,这份建议清单主要是针对今年全国范围内极端天气频发和自然灾害增多的情况下提出的,旨在提高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对于市民朋友们来说,可按需储备一些应急物资,以备不时之需,也切记应正确对待各主管部门发布的通知,毋需过度恐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