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白发三千丈(唐诗三百首其十照镜见白发)

照镜见白发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唐诗白发三千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唐诗白发三千丈(唐诗三百首其十照镜见白发)

唐诗白发三千丈

照镜见白发

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

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

【作者简介】张九龄(673年~740年)[1]字子寿,号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朝开元名相、政治家、文学家、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

聪明敏捷,善于属文。景龙初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唐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得到宰相张说奖拔,拜中书舍人,迁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迁中书令,开元盛世的最后名相。他举止优雅,风度不凡。富有胆识和远见,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枉法,不附权贵,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去世,终年六十八岁,追赠司徒、荆州大都督,谥号文献。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张九龄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其积极发展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句。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著有《曲江集》,誉为“岭南第一人”。

【词语解释】

1、宿昔:从前。

2、青云志:远大的志向。

3、蹉跎:光阴白白地过去。

4、形影:形体和影子。

【全文释译】从前曾怀有远大志向,光阴白白地度过已经到了须发皆白的年纪。谁知道在明亮的镜子里,只有我的形体和影子自相怜悯。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少年怀有凌云壮志,老来感慨光阴易逝,一事无成的心情。

张九龄作为唐玄宗时代的宰相,绝不会是一事无成的,但他仍感慨自己壮志未酬人先老,可见时光之逝,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光阴易逝,世事无常,作为万千平凡人的一员,我们读到这首诗的时候,应当更珍惜现在拥有的时光,做自己想做的,该做的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