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的产生量怎么减少(每人每天只产生38克外运垃圾)

微风徐徐,炊烟袅袅干净整洁的街道上不见垃圾的踪影,风摇荷叶间,正是一派美丽乡村的景色走进浙江省金华市端头村,人们会为这里的洁净而感叹而这里的居民却知道,在垃圾分类深入实施之前,村里与其他乡村的脏乱差并没有什么区别,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垃圾的产生量怎么减少?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垃圾的产生量怎么减少(每人每天只产生38克外运垃圾)

垃圾的产生量怎么减少

微风徐徐,炊烟袅袅。干净整洁的街道上不见垃圾的踪影,风摇荷叶间,正是一派美丽乡村的景色。走进浙江省金华市端头村,人们会为这里的洁净而感叹。而这里的居民却知道,在垃圾分类深入实施之前,村里与其他乡村的脏乱差并没有什么区别。

近日,记者随着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采访团来到浙江,看到了垃圾分类深入推行以来对城市乡村的真实改变。

垃圾分类看似件小事,却是关系社会文明水平、关乎绿色发展的大事。

近年来,推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逐渐成为社会共识。从去年开始,浙江省多个城市开始推行“两定四分”的垃圾分类模式,拉开了以全品类垃圾治理为核心的“垃圾革命”,为全国推行垃圾分类工作贡献了“浙江经验”。

这个村每天只产生15公斤外运垃圾

端头村是金华市舟山镇上的一个小村落。这里景色秀美,风光旖旎。更值得称道的是这个村子人均日产垃圾仅有38克,这也让端头村成了网红村。

“端头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拣清运、回收利用、分类处置。”该村党支部书记俞海说,“可以说,垃圾分类成就了端头村的美好生活。”

在村民应菊群的小卖店里,有着4本垃圾兑换账单。除了小卖店店主的身份之外,应菊群还担任着垃圾分类记录员的工作。废旧电池能以旧换新、3个灯泡可以兑换一个节能灯……

自从2017年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以来,应菊群已经记录了厚厚4本兑换账。

为了方便村民投放,端头分别设置了5座小木屋。每座小木屋分3个投放口,村民只需按颜色投放即可。俞海介绍,源头分类只是第一步。垃圾最终要实现减量,关键在于分拣到位。每天9时许,垃圾清运员将垃圾全部送到村头的资源回收点,由垃圾分拣员进行二次分拣。经过分拣员的处理,端头村每天需要外运焚烧或填埋处理的垃圾仅有15公斤,每人每天只生产38克需要外运的垃圾,真正实现了垃圾减量化。

村民项永宁告诉记者,这几年村子有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村子漂亮了,还评上了景区。来的游客越来越多,垃圾分类真的好!”

端头村的绿水青山,正在转化成村民们的金山银山。

今年4月,端头村投资900万元打造的以垃圾分类科普教育、会务学习、民宿餐饮等活动为主的垃圾分类研学基地正式开门迎客。“我们希望更多的游客能来到端头村,看一看美丽的风景,见证乡村的美好景色。”俞海说。

垃圾分类日渐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68岁的陈红香是浙江省金华市东孝街道下王社区居民。她生于此地长于此地,见证了从村到社区的转型和街道从脏乱差到一尘不染的变化。

如今,陈红香成为了一名垃圾巡检员。在经过她的检查后,一袋袋垃圾被分门别类地投入对应的垃圾桶中。

说起这份工作,陈红香充满热爱:“让家里更美了嘛,还有钱赚。”

事实上,这份工作远不如陈红香说得那样轻松。东孝街道党工委书记吴晨飞告诉记者,随着城市的发展,下王社区外来人口越来越多,起初,有些人对垃圾分类的工作并不理解、嫌麻烦。“做好垃圾分类工作,需要真正能够让理念融入生活,促使居民把垃圾分类变成一种生活习惯。这当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日积月累地推广宣传,摒弃旧观念,才能有根深蒂固的效果。”

像陈红香这样的志愿者,下王社区还有许多。

在金华市金东区的每个垃圾投放点附近,都有一名垃圾巡检员会协助居民做好分类,定时、定点投放垃圾。

所谓定时、定点,就是金华市在2018年开始推行的“两定四分法”的内容。“两定”,即定时定点投放垃圾,投放时间一天两次,一般是上午6点到9点和下午6点到9点。“四分”,即生活垃圾按厨余、其他、有害、可回收“四分类”,从源头上分清垃圾产生的种类。“两定四分”改变了市民随意投、随时放、随便扔的陋习,也为资源化利用打好基础。

垃圾分类让下王社区旧貌换新颜,村民的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一位村民说:“以前一开门苍蝇蚊子往屋里钻,现在垃圾少了,苍蝇蚊子也少了。”

居民自觉垃圾分类、巡检员常态化监督,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共同落实家庭承包责任制,成了支撑垃圾分类工作贯彻落实的关键。

在诸暨市鼎园小区,记者看到,每一处垃圾点附近都提供印有二维码的垃圾袋。据社区书记许国爱介绍,每一个垃圾袋都能够对应到每一户家庭,以防止有人乱丢垃圾。居民普遍反映,垃圾分类投放点打扫得比自家庭院还干净,哪怕不想分类都不好意思了。

用科技解决垃圾分类中的刚需

下王社区垃圾分类点中的一台设备颇引人注目。每当居民把剩菜剩饭、菜叶、瓜果皮等厨余垃圾,扔进一台小型生物垃圾处理设备,几个小时后,经过设备的处理,这些油腻的厨余垃圾就都变成了粉末状的有机肥。

这是当地一家公司研发的垃圾处理设备。在垃圾分类的实践中,当地政府发现最让居民头痛、反感的就是汤汤水水的易腐垃圾。“易腐垃圾不但容易污染垃圾投放点,在集中运输的时候也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吴晨飞说。

于是,就地消纳易腐垃圾成了垃圾分类中的刚需。该公司负责人林海峻告诉记者,这台垃圾处理设备可以一键式操作,即便老年人也可以轻松掌握。“我们采用的是高温好氧发酵技术,依靠微生物菌种,在40至60摄氏度的适宜温度下,进行高效发酵。微生物菌种只要半年添加一次。如果设备24小时满负荷工作,每天可处理150公斤厨余垃圾,可转化为15公斤左右的有机肥。”

有了这台设备,下王社区的易腐垃圾基本上做到了不出社区即被处理。没有异味、干净整洁的垃圾站也让百姓感到满意。

此外,在金东区东孝街道,还利用多终端可回收智慧监管平台,通过有线视频监控和4G视频监控两种方式,实时监测垃圾站卫生情况,为垃圾分类插上了智能化的“翅膀”。

东孝街道的工作人员现场对该系统进行了演示。“现在不是垃圾投放时间,请在早晨6:30到9:00投放到集中点……”工作人员介绍,在非投放时间,居民提着垃圾走近垃圾分类投放点时,都会听到温馨的提示语音。

这依托于具备互动功能和红外夜视的球形摄像头。不仅能实现垃圾中转站及垃圾投放点全方位全天候无死角的监控,还能利用远程监控和语音互动方式,提醒居民垃圾规范投放。同时,在进行视频巡查时,如果发现有不文明行为,还可以通过语音直接“喊话”当场制止。

东孝街道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我们已经把辖区内118个垃圾投放点位全部纳入监管。在指挥中心,每天安排两名环卫工人和一名行政执法工作人员值守。大屏幕中一旦某个点位出现垃圾溢出等异常情况,指挥中心3分钟即可安排人员处理。另外,我们智慧监管平台还支持PC、手机、平板等多终端访问,随时随地可以远程查看垃圾投放情况,方便街道干部充分参与垃圾分类管理工作。”

如今,垃圾分类的智慧管理在浙江随处可见:金华农合联物业服务公司开发的喵回收App,可以使居民投售物品用现金或积分结算,实现出售、回收、分拣的有效闭环。义乌建成的“智慧物联网 再生资源回收分拣利用产业链”云端平台,对工业垃圾处置实行信息采集、运营跟踪、数据分析、联动闭环管理。(记者 杨仑 江耘 李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