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解(生命化语文课堂)

生命化语文课堂是育化生命的课堂,它顺应生命发展的特点和轨迹,始终充盈着生命的能量,顺应、扶助和引导着每一个个体生命健康、和谐而又富有个性地发展,动态地提升着生命的质量,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谈谈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谈谈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解(生命化语文课堂)

谈谈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解

生命化语文课堂是育化生命的课堂,它顺应生命发展的特点和轨迹,始终充盈着生命的能量,顺应、扶助和引导着每一个个体生命健康、和谐而又富有个性地发展,动态地提升着生命的质量。

一、聚焦思考力,充盈生命能量

高中语文部编版教材2020下册第五单元导读有这样一段话:社会现实复杂多样,人间世相千姿百态,我们需要以正确的立场、睿智的头脑和敏锐的眼睛,去观察思考,分析鉴别。打造有思考力的生命化语文课堂是我们发展生命特质、充盈生命的能量的载体。第斯多惠说: “人的主动性是建立在天资的本能上,教师的高超技艺就是唤醒这种本能,并满足被这一唤醒的本能。”

不让学生自由地思考、一切惟教师是从的课堂是没有生命的课堂。而生命化语文课堂十分重视思考力的培养,拥有了思考力,就拥有了打开语文宝库的钥匙,学生就可以自己寻找知识,充盈生命能量。

1.以已知推未知,举一反三

当代著名语文教育家洪宗礼说过: “教师通过已有的广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可以在有限的时空里,发挥学生无限的思考力和创造力。”

通过“已有的广博知识”就可以推出未知的知识。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范本,学生最为熟悉,用学过的文本促进对新的文本的思考,从而掌握新的知识,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例如理解《琵琶行》里“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的互文手法,可以从学过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秦时明月汉时关”进行迁移思考,再补充未学过的互文诗句。这样的课堂,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学会自我思考、判断、迁移,思考力得到发展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都得以调动,充满了生命活力。

2.探求问题规律,触类旁通

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改革所要着重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创新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对事物规律的探求,须要开发并训练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

对于语文课堂来说,应注重抓住教材中蕴含的语言规律,再由教材拓展到课外,由已学拓展到未学。抓住问题的共同规律进行思考,是快速提升思考力的方法。如鉴赏古诗词中“月”的意象,把关于“月”的诗词放在一起比较分析,不难发现此类诗歌大多是表现月圆人思圆、月缺人未圆,故而望月盼圆,进而思乡念亲的思想情感。

3.培养深层思考习惯,求本溯源

学生获得思考力的学习场主要是课堂,提升思考力的主要方式是文本研习。而当前的困境是学生理解处于浅层次,无法深入到文本的思想深处。故而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是提升思考力的关键所在。

如古诗词中为什么“柳”这一意象能代表相思离别?除了谐音、形似等原因外,深入挖掘文化层面等因素,使得柳承载了相思离别的意蕴。语文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纬度去思考问题,让学生对一个问题进行分解,层层追问,形成一条纵向的问题链,然后各个击破,从而提升学生的思考力。

生命化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深层次思考问题,不断揭示矛盾并引导学生去解决,课堂环环相扣,跌宕起伏,充分激发学生的生命潜力。通过持续的培养,逐步形成学生自主深入的思考力,这一思考力将作用于整个生命过程,终身受益。

二、聚焦判断力,彰显生命智慧

判断力是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审美鉴赏、敏锐的观察和睿智的思考,对事物及其价值进行分析、辨别、取舍的能力,它是个体生命智慧的体现。生命化语文课堂是促进学生形成独立判断力的课堂,它引导学生进行言语深层意义判断、情感判断、正误优劣判断,建构和确立拥有积极的价值观和判断力的课堂。

1.培养理性思维能力,端正价值取向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 指出:“要提高学生思辨性阅读的能力,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

这就要求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时,能有透过芜杂的信息表象,抓取有效信息,并对有效信息进行勾连比较、质疑审辨,进而审慎思维,形成正确认识。

例如,教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一名学生提出:林冲多次帮助李小二,李小二却想着自保,害怕林冲认出陆虞侯,杀人放火,连累自己。由此看来李小二是个自私自利的人。这名学生以偏概全,恰恰是判断力的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在班级组织了一讨论:李小二对林冲做了哪些事?这些事对林冲是帮助还是危害?在那样的社会,李小二的自保行为可以理解吗?笔者在黑板上写下:艺术源于生活,人物形象复杂性。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或面对社会问题时,少一些感情用事,多一些理性审视;摒弃消极敌视的思想,弘扬积极进取的价值追求,方能形成准确的判断力,彰显生命的智慧。

2.培养审美鉴赏能力,提高审美品质

审美鉴赏能力是语文的核心素养之一,生命化语文课堂注重在情境中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品味,提升学生的审美品质。提升审美品质对于中学生来说,需要提升判断、辨别美丑、善恶的能力,形成恒久的判断力。

如学生能够欣赏到《巴黎圣母院》中“美”与“丑”的反差,进行判断、分析,进而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美。

3.培养观察批判能力,提升文化品味

判断力还包括品评鉴赏能力和敏锐的观察批判能力,能准确地分辨判断、过滤、取舍信息。从民族优秀文化中吮吸养料,不断提升思想认识。让学生面对各类文化思潮,不仅有自己的判断、鉴赏能力,而且要形成自己的文化品味,价值信仰。

如《红楼梦》中,我们不仅要看到宝玉的痴,也要看到宝玉的智、痛、追求自由的人性等特征。只有对人物、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的观察审视,正确地品评鉴赏,才能形成健康高雅的文化品味。

生命化语文课堂聚焦判断力,从价值取向、审美品质、文化品味等方面培养学生,把学生塑造成富有智慧的个体生命,这一个个富有智慧的生命体,必能进一步彰显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三、聚焦表达力,绽放生命活力

语文的表达力是指学生把自己的思想、情感用语言或文字方式,按照语文语法规范表达出来的能力。“表达力”是一种承上启下的能力,它是阅读力、思维力、判断力的外化体现,也是写作力的内化要求。

生命化语文课堂围绕着“读进去,想开去,(说)写出来”的原则,以阅读促表达,以写作锻表达,把阅读教学、课堂活动、写作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既摆脱表达枯竭的困境,又解决表达无章法的尴尬,因为有源头活水,自然生命活力无限。

1.阅读体验,激发表达欲望

因为长期的感悟力低下,中学生普遍存在表达力枯竭的困境。教师需要多创设适合文本的情境,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就拿小说阅读来说,生命化语文课堂训练学生读有故事的细节,讲有逻辑的故事。从读入手,发现了小说里一切事物的关联,把故事中细节之间的逻辑关系理清楚,接下来“连点成线,织线成网”,讲有逻辑的故事。让学生要发挥能动性,转换思维,加工语言,展现活力,促进表达力的生成。

2.课堂活动,锤炼表达习惯

统编教材十分重视高中生表达习惯的培养,设置了多种训练表达的任务活动,如演讲、编演课本剧、诗歌朗诵会等等。

笔者所在学校作为省级生命化语文课程基地,语文训练表达的途径之一是实施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演讲的内容为时事评论,在演讲前学生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既要全面地搜集、挑选、整合时事材料,又要选好主题、组织材料、斟酌语言,还要形成文稿,并反复演练,配以表情手势等。

通过这种活动方式,使学生的“听、说、读、写、思、演”等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升,锤炼出良好的表达习惯。

3.自由写作,提升表达品质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改变固有的教学观念,尝试新教学观,即依据课标、借助教材,实施任务群教学。同理,写作也要抛弃熟悉的写作教学套路,尝试新写作教学—— — 随文写作。

“随文写作”是基于阅读力的写作,是阅读力的发展生成。随文写作是在文本教学过程、在阅读理解教学的过程中直接生成的写作。

例如,在教读《归园田居》过程中,问题设计如下: “‘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写出了陶渊明归隐后怎样的生活?这是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全部生活内容吗?请为购买的《陶渊明传》设计书签,以“归园田居”为主题,结合“归田园居”组诗,写 200 字左右的文字描述。”这一问题设计以阅读、理解文本为前提,是在阅读力基础上表达生成。

生命化语文课堂释放学生的天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让学生充分绽放生命活力。通过情境阅读、课堂活动、自由写作一整套科学的培养模式,培养学生自由表达、正确表达和系统表达的良好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力。

四、聚焦发展力,激发生命潜能

语文发展力是生命体在语文课堂上获得的,能够适用未来社会,促进自我终身发展的能力。生命化语文课堂始终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努力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着重化知识为能力,激发、挖掘生命的潜能,把学生培养成不断更新自我知识,提高自身能力,不断自我提升的生命体。

1.鼓励自主学习,唤醒生命潜能

自主学习对于发展力的培养十分关键,教师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学生需要自主选择学习研究的方式,自主收集资料,自主制定实施的步骤,自主验证研究的结果。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真正唤醒学生的生命潜能,使他们获得自我真实的体验,自身能力得到提高,成为发展性学力,终身受益。如梁思成先生的《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文,教师提前布置给学生自主学习的任务: “请结合中国古今的标志建筑研究中国建筑的特点。”

梁思成的文章里列出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都是抽象的描述,让学生结合中国的标志建筑研究,能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更能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通过这种方法的训练,学生将会养成自主获得知识的习惯,提升自我研究的能力。

2.开展合作学习,激活生命能量

发展力需要通过实践逐步形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特色之一就是“学习任务群”,部编教材“单元学习任务”都有实践任务要求。生命化语文课堂特别重视学习方式的转变,做好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设计。围绕任务群创设能够引导学生广泛、深度参与的教学情境,如小组合作探究、小组辩论比赛等,通过合作学习,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

3.倡导终身学习,永葆生命活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里有这样一句话: “我们要学会如何去学习,这样便可以终身吸收新的知识;要学会自由地和批判地思考;学会在创造过程中并通过创造性工作促进发展。”

生命化语文课堂除了传授知识,更注重挖掘生命潜能,让学生获得有利于终身发展的技能。笔者所在学校的生命化语文课堂对于诗歌教学,采用独创的“美读法”,课堂充满欢声笑语。

在教读戏剧时,举办全年级的课本剧展演,服装、道具一应俱全,戏剧展演已经成为学校的传统活动,每年都举办,学生通过演出,体验更加深入,兴趣更加浓厚,生命活力无限。无论是朗读的技能,还是演出的体验,都将成为终生的技能和精神财富,伴随生命整个过程。

生命化语文课堂将教室变成学生“亲身体验的舞台”和“学术研讨阵地”,充分释放学生的生命潜能,努力培养综合研究型人才,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来源丨《教学与管理》

作者丨陈娟,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