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话日常用语(将宁德话传承下去)

宁德话日常用语(将宁德话传承下去)(1)

签名会现场

宁德话日常用语(将宁德话传承下去)(2)

签名会现场

宁德网消息(本网记者 郑力炜 实习生 柳秀萍 文/图)为传承和弘扬优秀本土文化,挖掘宁德传统文化内涵,6月29日上午,“文明方言助推传承创城学习会暨陈玉新《两用字典》签名会”在金涵乡金溪社区举行,近百名读者慕名而来参加了本次活动。签名会上,首本宁德方言字典《普通话|宁德话·两用字典》的作者、宁德市蕉城籍教师陈玉新与读者面对面交流,畅谈编著字典的心路历程,分享宁德方言的价值与魅力。

宁德话日常用语(将宁德话传承下去)(3)

陈玉新畅谈创作历程

据了解,由陈玉新编著的《两用字典》不但是首本宁德方言字典,也是当下有关宁德方言研究的最新成果,字典全书共420页,收入8000多个汉字,每个字头分别用汉语拼音给普通话和宁德话注音。一字双语,一典两用,是这本书的最大特色。

宁德话日常用语(将宁德话传承下去)(4)

《两用字典》收录8000多字,每个字头分别用汉语拼音给普通话和宁德话注音

宁德方言在语言学上属汉语族闽语支闽东话福宁片(北片),具有悠久的历史。因古代地理环境隔绝,其保留了大量上古、中古汉语词汇及声调,同时兼具沿海山区语言特点,堪称古代汉语活化石。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变迁,会说宁德方言的人越来越少,许多年轻人甚至只能听懂不到一半的方言词汇,宁德方言作为本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濒临失传。

宁德话日常用语(将宁德话传承下去)(5)

读者在翻阅《两用字典》

为了保护宁德方言,将宁德话有效地传承下去,陈玉新耗费8年时间,呕心沥血完成了《普通话|宁德话·两用字典》,这是宁德方言首次以文字的形式被系统地记录、编汇为字典,其对宁德方言的传承与发展具有历史性的重要意义。该字典创造性地将宁德方言分为6个声调,并将普通话与宁德话声韵母做了严格的比对,又将多音字进行了详细分类,使得其发音更加流畅、并易于使用。

宁德话日常用语(将宁德话传承下去)(6)

读者翻阅《两用字典》

谈到《两用字典》的创作历程,陈玉新表示,字典创作过程并不容易,他走遍宁德的大街小巷,聆听宁德老一辈市民的谈话,碰到没听过的词语就记录下来,记录完成后,还需进行比对,确定其正确性,并考虑如何以恰当的形式收录到字典当中。恰好他有位同事的外婆上过私塾,能识文断字,对宁德话和宁德文化较为了解,为比对过程提供了许多帮助。

宁德话日常用语(将宁德话传承下去)(7)

读者代表发言

经过多年的记录、编撰、增补、校对,《两用字典》终于得以面世。陈玉新的学生告诉记者,为了出版这本字典,陈玉新拿出了多年积攒的微薄收入并多方筹借十几万元,用于字典的出版费和印刷费。多年来,他不惜忍受病痛的折磨、经济的拮据和来自家人的不理解,为得只是能留住宁德文化之根,让后人在某天回忆起宁德方言的时候,能有一部字典可以考究、查证。

宁德话日常用语(将宁德话传承下去)(8)

读者手捧《两用字典》与作者陈玉新合影(金溪社区 供图)

“当下很多宁德年轻人都忘记方言怎么说了,我觉得这本字典的诞生能够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宁德方言文化,并把它继承下去。”参加本次签名会的吴女士如是说。

金涵乡党委委员、副乡长,金溪社区党支部书记陈立顺表示,由陈玉新创作的《两用字典》对保护和传承宁德地方文化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它将促进文明方言在群众中生根发芽,对推进创建文明城市进程具有积极意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