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高了会出现什么症状(尿蛋白为什么会升高)

蛋白尿是慢性肾脏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也是导致肾病进展到肾衰竭和尿毒症的主要因素。将尿蛋白控制到安全范围内,可有效降低肾病患者的尿毒症发生率。

尿蛋白高了会出现什么症状(尿蛋白为什么会升高)(1)

尿蛋白为什么会高?

肾脏像是一个筛子,把血液中有害的代谢废物随尿液筛出体外,而把有用的好东西比如蛋白质留在体内。但这个筛子发生病变、网眼变大时,蛋白质就随尿液漏出来了,尿液中的蛋白质也就是尿蛋白会超标。

引起肾脏的筛孔变大的原因,有下列几种:

1.基因缺陷

由于遗传或是基因突变,异常的基因会表达出异常的蛋白质,通过一系列反应引起肾脏缺陷。

显著的基因缺陷会直接引起肾病,比如遗传性肾炎;不太显著的基因缺陷会让肾脏变“弱”,为后天性的伤肾行为习惯导致肾病埋下隐患。

2.感染

感染不会直接引起慢性肾脏病,而是通过多次的频繁感染来扰乱免疫系统,形成免疫复合物、血管通透因子等致病物质来攻击肾脏,可造成微小病变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IgA肾病等。

3.营养过剩

饮食中摄入了大量的糖、脂等营养物质,过度营养化可导致肥胖相关性肾病,也是膜性肾病的诱因之一。

4.环境污染

空气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可引起肾病,比如pm2.5、重金属可导致膜性肾病发病率升高。

5.接触肾毒性物质

肾毒性物质比如肾毒性较大的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马兜铃酸类草药、造影剂等),苯,甲醛,以及汞、铅、镉等重金属,均可能引起间质性肾炎。

间质性肾炎一般能找到明确的病因;而慢性肾小球肾炎往往是多病因造成:由基因缺陷奠定“基础”,再由后天的感染、污染、不良习惯等因素构建“上层建筑”,最终导致肾脏的筛孔被破坏,从而发病、引起尿蛋白升高。

尿蛋白高了会出现什么症状(尿蛋白为什么会升高)(2)

尿蛋白如何往下降?

通过抑制肾脏的免疫炎症、降低肾小球内压、清理血液内的免疫复合物等方式,可降低尿蛋白。

尿蛋白高了会出现什么症状(尿蛋白为什么会升高)(3)

  • 24小时尿蛋白定量3.5g以内的患者,大多采取“普利/沙坦类药物 中医药”的治疗方式。今年列净类药物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试验成功,为肾友再添一员猛将,联合应用列净类药物可进一步降低尿蛋白,提高治疗达标率。
  • 24小时尿蛋白定量3.5g以上的患者,大多需要加用激素、免疫抑制剂;若尿蛋白仍控制不住,可考虑生物靶向药、血浆置换等特殊治疗方式,只是这些特殊治疗方式费用较高。

注意,采取何种治疗方式不仅仅取决于尿蛋白多少,3.5g也不是所有病种的治疗方式分界线,要考虑多项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具体用药应遵医嘱进行。

肾病朋友们如果还有肾脏病问题,可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