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上坟送灯(元宵节送灯)

上官真雪 秋风不知春阁 2022-02-15 00:00

正月十五上坟送灯(元宵节送灯)(1)

元宵节到了,元宵送灯是传统民俗,意在让逝去的亲人在元宵节夜晚能够打着灯找到回家的路。我本不信阴曹地府那套习俗,人死如灯灭,再也不能复活。父亲去世近两个月了,念父情思更多地是凝成了文字,虽说服侍了父亲一整年,也尽到了孝,而且心中始终有盏灯。但元宵也想去父亲坟上看看,装点装点,好让父亲的坟头在公墓众多的坟墓中不显孤单与寂寞。

正月十五上坟送灯(元宵节送灯)(2)

去往公墓的路上车辆不断,都是从城里赶来为逝者买祭品送灯的。拎上灯、草纸、鞭炮和祭品,爬上十七级台阶,一路可见送灯的人群,远远便见到父亲的十七号坟头,麻利地将带来的七盏小灯点亮排列开来,然后蹲下身来烧纸。将祭品置于坟头后,开始作揖敬香,念叨着祈福和保佑的话给坟墓里的父亲听。为麻离不开七,你懂的。

正月十五上坟送灯(元宵节送灯)(3)

许是周围放鞭炮过多的缘故,有些雾气缭绕,似坟土里冒出一缕缕如仙气般的烟雾。民间奉死如生,祭神如神在,活人过年,亡人也过年,活人过元宵,亡人自然要上灯。以前我总是对此不屑一顾,自父亲走后,顿觉自己以前是多么轻狂与冷漠,其实这多是活人寄托哀思的形式。鞭炮声响起,硝烟弥漫中父亲的一言一笑若隐若现,心头陡然一酸,泪水顿时模糊了双眼。

正月十五上坟送灯(元宵节送灯)(4)

送完灯,天渐渐黑了下来,七盏灯齐齐排开,灯光闪烁不定,仿佛父亲与我招手告别。唉,父亲终究是没能找到回家的路,哪怕送的灯再多。生老病死乃是人生常态,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给过世的父亲送灯也是为了更好地怀念他老人家,说起来也是给自己一个精神寄托,对逝去的人来说没有实际意义,父亲他老人家也不可能知道,只要他生前感受到我的温暖就行了。

正月十五上坟送灯(元宵节送灯)(5)

听说元宵节这天晚上送灯还是很有讲究的,民间说这天给过世的老人送灯时,碰到熟人只能点头示意,不能说话,以示祭奠先人和逝者的严肃、心情的沉重。到坟前点灯时不能借火,因为人们认为借火点灯意味着自家的日子过不起来,日子不红火。还有给祖坟送灯使用蜡烛的必须是红色或黄绿色的蜡烛,忌讳点白色蜡烛。

正月十五上坟送灯(元宵节送灯)(6)

正月十五元宵节给故去的亲人送灯的习俗据说是从明朝开始的。朱元璋在做皇帝后,在元宵节这天去给母亲上坟,但是不知道哪座坟是自己母亲的,所以他就在每座坟前点灯,然后磕头,哪个坟前的灯没有灭,哪个就是他母亲的坟。为了纪念朱元璋,弘扬孝道,于是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百姓们都给故去的亲人送灯。

正月十五上坟送灯(元宵节送灯)(7)

吃完十五团圆饭后,就要去给故去的亲人送灯。人们提前把锯末子、蜡烛、鞭炮、纸钱之类的祭奠品准备好,吃了团圆饭,天一落黑就去坟地送灯,祭奠亲人。民间认为,哪座坟元宵没有灯,也就没了后代,是孤坟野鬼。为亡人送灯寄托思念之情,为先人点盏灯让我们心存感恩与敬畏。如今因政府禁止燃放烟花鞭炮,月圆之夜城里冷火无烟,城外却一座坟头一盏灯,星星点点,鞭炮阵阵,俨如海市辰楼,比城里更有生气。

正月十五上坟送灯(元宵节送灯)(8)

人都会死去的,送灯是后辈的事。思念亲人心中有灯还远远不够,还必须用仪式来表现,否则便少了一份庄重。文化是根,有根才能代代相传,仪式感对文化传承十分必要,不能高喊文化自信、记住乡愁,实际上却在割裂文化,轻视传统,民俗文化绝不能自废自残,可现代社会不婚不育的增多又为这种文化的传承笼罩上了一层阴影。

正月十五上坟送灯(元宵节送灯)(9)

古时人们想得到一段美好的姻缘,都会在正月十五这天的晚上在家中供奉的神明面前烧香祭拜,诉说心事,祈求神明指示听香的方向,然后依指示方向在路上无意间或偷听到的第一句话,牢记在心,回家再卜占终身大事,当听到的话是吃甜饼或花开、月圆,就表示吉兆,喜事近了,但现今这种听香行占的习俗也已不多见了。

正月十五上坟送灯(元宵节送灯)(1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