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田昌幸有多聪明(命运坎坷的人怎么就不能豁达)

#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人生就是一个上山下山的过程,能够在山顶逗留和眺望的时间非常短暂,多少人跌跌撞撞地爬上顶峰,却发现那上面什么也没有,只有稀薄的空气和呼啸的寒风。

从古至今,“用尽洪荒力,惨淡过一生”的命运剧本绵延了几千年,从未断绝。

然而受苦的人,却没有悲观的权利。一个受苦的人,如果悲观了,就没有了面对现实的勇气,也没有了与苦难抗争的力量,结果将受到更大的苦。

强烈的希望是人生中比任何欢乐更大的兴奋剂,真田昌幸的一生秉持的信念便是延续和振兴真田家族。

真田昌幸有多聪明(命运坎坷的人怎么就不能豁达)(1)

真田昌幸幼名武藤喜兵卫,家中排行老三。年轻时担任武田信玄的随从,被信玄称为就像自己双眼一样的人,深得器重。长筱之战时,他的兄长真田信纲、真田昌辉同一日战死于长筱原,真田昌幸继承家督职位。

武田家灭亡后,真田昌幸审时度势,依靠快速的判断和行动,跟从周围的有力大名,在严酷的战国乱世成功地生存下来。

真田昌幸有多聪明(命运坎坷的人怎么就不能豁达)(2)

乱世之中,身处四战之地(德川、北条、上杉、丰臣),不做这家的枪头就做那家的炮灰,只有不断地改变姿态,转换立场才能生存。

丰臣秀吉"表里比兴"(骑墙之人)的描述虽不有损他绝世谋将的意味,但也说明了弱小大名必须不断努力求生存的残酷境况。

真田昌幸一生领地不超过15万石,领兵3000人,却‬两次在上田城下击败数倍于己的德川大军。

真田昌幸有多聪明(命运坎坷的人怎么就不能豁达)(3)

第一次是1585年,因改为依附上杉家后,招致德川的进攻。在上田城,以寡兵击败了德川家鸟居元忠所率的数倍于己的敌军(神川合战)。

第二次是1600年,关原合战时,为配合石田三成的西军对抗德川家康的东军,又是在上田城,以三千兵将德川秀忠的数万东军牢牢的钉在了信浓,使之没能赶上关原之战。

上田、沼田、岩柜皆是小城,却是扼守关东门户的兵家必争之地,居然被一股小势力给守住了,真田昌幸便是在这里攀上了人生的巅峰。

上田城其实只有340平方米,真田昌幸建筑上田城时,正处于全国性的从山城向平城转移的时期,山中的天险变得没有意义,城池开始由山城向平城转换,控制尽可能便利和经济发达的地域越来越显得重要。上田城处于上田盆地中央,所处的位置可以说是天险与交通便利合而为一的极佳之所,在此筑城体现了真田昌幸敏锐的观察力和政治头脑,他确实有着武田信玄的智略。

真田昌幸有多聪明(命运坎坷的人怎么就不能豁达)(4)

1611年7月13日,被德川家康流放到九度山的真田昌幸去世了,行年六十四,法号龙华院殿一翁闲雪。据说死前经常只与儿子幸村(真田信繁)在一起,长时间地说着话。结合他生不逢时、抑郁不得志的人生,后人推断他是在极度失望中离世的。

我不这么认为,勇敢且精通战略战术、足智多谋的真田昌幸应该不会辱没自己智将的名声,一定可以坦然面对成败得失,那时候他应该在表达对故主武田信玄的思念之情,或是与真田信繁回忆以弱胜强反复蹂躏老乌龟(德川家康)的酣畅吧。

真田昌幸有多聪明(命运坎坷的人怎么就不能豁达)(5)

悲喜自渡他人难悟,死亡是人与这世界和解的唯一方式,可惜临了也没有几个人幡然醒悟,但凡抗争过的都是英雄,惯有谣诼或青眼,何须他人置一言,何必在意他人的评判。一生默念着“三途河边、六道轮回、买路钱已备好,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吧。”驰骋疆场、绝处逢生的真田昌幸应当有这份觉悟和洒脱。

至于骑墙之人的评价,尼采说过,我们飞翔得越高,我们在那些不能飞翔的人眼中的形象越是渺小。这世界上的道德有两种,有独立心而勇敢的是贵族道德,假装谦逊而服从的是奴隶道德,我想真田昌幸一定是前者。

真田昌幸有多聪明(命运坎坷的人怎么就不能豁达)(6)

@真挚的历史守望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