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对付妖怪魔鬼还是有一套的(这个残暴必杀技)

文:白马晋一

【一】

在孙悟空诸多绝招里,有一项似乎难登大雅之堂,但却很管用。

先来看《西游记》原著七十五回,大鹏怪就曾对结拜大哥青狮精道,“大哥啊,我就不曾吩咐你,孙行者不中吃!”

为何不中吃呢?

原来,一旦食得落肚,却不消化(大抵是孙悟空主要结构成分为二氧化硅,胃、肠蛋白酶终究拿它不得)。反倒在肚里生了根,使了根棒子,在五脏六腑里翻江倒海,至于寄主,自然是前仰后翻,只剩满地告饶的份了。

青狮精仅仅只是遭殃的其中一位。

【二】

不妨统计原著案例。

第十七回,悟空大闹黑风山,协助观音菩萨收伏熊罴精时,就曾变作仙丹。熊罴精不识,落肚,疼得满地找牙。

五十九回,取经人路阻火焰山,恰掌扇熄火之人铁扇公主又不识抬举,悟空索性变作小飞虫,落茶杯中,随之入喉落肚,在肚里一番恣意折腾,直唬得铁扇公主只喊不要、不要,花容失色,娇喘连连。

【三】

但《西游记》原著里,其实还漏了一出,或者严格说来,是改了一出。

在西游题材的最原始版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有这样一段。

当时取经人途径白虎岭(此地又名火类坳头),遭遇到一只白虎精(《西游记》中,改为了白骨夫人,即我们熟知的白骨精)。

这妖精好生厉害,张口大叫一声,忽然面皮裂皱,露爪张牙,摆尾摇头,身长丈五,满山都是白虎。但护送唐僧西行的猴行者(孙悟空的艺术前身)全然不惧,口吐百丈火光。

僧妖相持。

未几。却见猴行者道,汝若未伏,看你肚中有一个老猕猴!虎精闻说,当下未伏。行者微微一笑,遂教虎精开口,吐出一个猕猴。虎精大诧,但不服。行者再令开口,又吐出一个。虎精依旧不服。猴行者冷笑道,你肚中无千无万个老猕猴,今日吐至来日,今月吐至后月,今年吐至来年,今生吐至来生,也不尽。言罢,猴行者化一团大石,在肚内渐渐会大,教虎精吐出,开口吐之不得,只见肚皮裂破,场面极其血腥。行者遂大开杀戒,满山虎精大小,粉骨尘碎,绝灭除踪。

这段打斗相当精彩,应当就是悟空后来肚里乾坤之术的艺术雏形。

孙悟空对付妖怪魔鬼还是有一套的(这个残暴必杀技)(1)

【四】

值得一提的是,初本里的这招残暴的杀人(妖)技,在后本里,虽悟空常也沿用,却鲜有用来杀人了。

譬如在狮驼岭及无底洞等案例中,悟空本以制服了妖精,却屡失良机,从口中出,遭到妖精反戈一击。

悟空的心态,大抵有二。

其一,可谓心存善念,凡事留人一线。诚如原著交待,“大圣英雄,他见妖魔哀告,好奉承的人,也就回了善念”。

这有种向善的英雄主义情结。

其二,此时的悟空,大抵有了豪侠的气度,性情也愈加丰满起来。觉得钻人腹中取胜,终究是胜之不武,赢得不太光彩。不如堂而皇之地面对面PK,磊落地分出一个胜负。

这还是一种英雄主义式的精神洁癖。

当然,这样也旁生了许多枝节。

也难怪猪八戒大为不解了,“在他(妖精)肚里,轮起拳来,送他一个满肚红,扒开肚皮钻出来,却不了帐?怎么又从他口里出来,却与他争战,让他这等猖狂!”

这不,本可以打卡下班了,如今又得加班打怪了。

孙悟空对付妖怪魔鬼还是有一套的(这个残暴必杀技)(2)

【五】

堂堂正正地用水平赢下对手,可称君子术。

旁门左道地用套路干掉对手,可做小人术。

悟空依着自己的神通和小聪明,用小人术占得先机,但又碍于自己的神通和脸面,终究回归君子术。但无形之中,又让原本简单解决的问题复杂了。

只是,当切实又棘手的问题摆在面前的时候,你是否也是下一个纠结的孙大圣呢?

关注微信公众号“白马晋一”,更多西游、三国等四大名著犀利趣味原创解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