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车开5年了整车性能不减当年(这LOW得不行的车却陪伴俺爹11年)
双十一快要到了!
11.11购车狂欢节今天正式开幕!
这次,运营小妹的一位同事
借此机会为自己添了辆新车
然鹅,他看着陪伴了自己和父亲11年的老车
感慨万千,写下了自己和车之间的一段故事
这不是一台新车的提车作业,确切地讲,应该是老车的送别帖。
恩,没错,要换车了。而本文的主角,是我家庭中的第一台车——东风日产颐达。
颐达?只听说过骐达,这是什么兄弟姐妹呢?
最直观地看,颐达就是三厢版的骐达。
在网上查了一下,它是雷诺与日产的全球战略联盟中的产物,不过后来战略调整,这款三厢车就取消掉了,只剩下现在两厢的骐达了。
我家这台颐达是购于2007年,距今已经11年了,真的也算是家庭中的老伙伴了。
那年我还在上大学,对当时的汽车市场也不怎么了解,所以在选车时我也没起到什么作用。
只知道听我妈说家里要买车了,他们也看了一些备选车型了,好像有福克斯、思域什么的。
不过那俩车型当时都要比颐达贵个1-2万元呢,最后颐达是大概13万元落地的。
13万元,那年能买北京多大面积的房子呢?起码首付是够了吧。
铺垫结束,由此主角登场。
以我的审美来看,颐达真不算是漂亮的车型,整车就是看起来圆滚滚的,侧面也看不到什么优美流畅的线条,到了尾部,生拉硬拽出来的屁股太突兀了。要说两厢版的车尾都比它漂亮好多。不过以老观念来看,轿车嘛,就得是三厢车,而另一方面,三厢车比两厢车多出一截尾箱,在被后车追尾的时候也有更长的吸能溃缩区。所以我家当时也就接受了这个不太漂亮的屁股。
车头其实也是平平无奇的,头灯仅为卤素光源,而这辆车也是低配版,连前雾灯都木有的。雾天出行,说实话还真没受什么影响。
有骨雨刷,那个年代有无骨雨刷吗?反正我当时真不懂那些,想必我家老爷子也没关注过。
现在的车大多数都有无钥匙进入和一键启动了,但在那个年代能有个遥控钥匙也就很不错了。折叠钥匙都属于奢求了。遥控器上的按键也都已经磨没了,但凭借多年来的手感,早就可以盲操作了。
短粗的车外天线,现在多数都是鲨鱼鳍造型的了。
三厢车的后备箱不算规整,后备箱开口也不算大,左右突出来的轮毂占用了部分空间,但就是这么不算大的空间,在我大学毕业时,也将我和两个同学的行李塞的满满的。
不太宽也不太大的轮胎规格,185/65 R15,原厂是普利司通的轮胎,行驶噪音什么的根本不在乎,就是经济、耐磨,我记得俺爹是胎面快磨平了才去换的。老化?不存在的。这对轮胎也是近阵子更换的,俺爹跟我一样,换轮胎以后就要换车……
我是第一次掀开它的备胎仓,惊奇地发现这里面竟然还是全尺寸备胎。当然,现在的主流是全尺寸备胎太重、小备胎就是提醒车主尽早补胎等论调 ,不过由此可见当年还挺厚道的,而且后备箱空间也没有受到全尺寸备胎的影响。
放在今天,车外它也没有什么亮点,真不足以打动人心。就是这么一台其貌不扬的车,能伴随我们11年?内在一定有它的过人之处。
浅色内饰居家专用色,说实话,早些时候我觉得这浅色实在太无聊了,内饰的用料和做工也没什么特点,硬塑料居多,门板上有点绒布就算是上乘材料了,造型沉闷中庸。
方向盘多功能按键?没有。
真皮材质?没有。
方向盘四项调节?没有,上下调节的。
为了增加手感,俺爹加了个皮革的方向盘套,看这套都包浆了,即便如此也没有松脱哟,为了把它扒下来拍张照,可费了我不少功夫呢。
用现在的话讲,这叫三炮筒仪表,自发光的橙色仪表灯,晚上看也没啥高级感。右侧里程表只能显示总里程和A/B 里程,行车电脑和什么油耗统计等功能通通没有的,自己曾经算过油耗,大概百公里6-7个吧。到现在还不足95000公里,也没跑过太远的地方,北京周边500km就是极限了,近几年俺爹都骑自行车上下班了,节能环保也更有效率,所以这样的公里数对11年的老车而言,就算比较少的了。
中控大屏和人机交互?想啥呢?没有。
AUX、蓝牙、USB?没有,那年头,还都用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呢,塞班系统就算智能机了。
CD槽还是有的,里面有一张羽泉2003年《没你不行》的专辑,不过俺爹最多也就听听FM103.9。
机械的手动空调,浓浓的复古风,冷暖全凭自知。
转动波轮和内外循环的机械开关,都会听见内部挡板切换的声音。
虽然没有后视镜加热,但后窗加热还是有的。
玻璃膜已经再也不堪岁月的摧残了,褪色并呈现出了起泡和变形的症状。
两侧的外后视镜还是可以电动调节的。
OBD车检接口,车后窗上还贴着国三 OBD的贴纸,在当年这应该也是比较先进的配备了。
自动头灯?你想多了!没有
前雾灯也没有……
中控门锁,车窗锁止还是有的。
只有前排驾驶位的车窗是可以一键下降,其余操作嘛,都是需要长按的。
倒车影像没有,但倒车雷达在后视镜上却有模拟距离的提示,这点还是很不错的折中方案。
上面也说了好多它的欠缺,不否认,以现在的眼光看,这车真的是好LOW啊。
但坐姿高,视野好是它的优点,A柱和三角窗的结合也在尽可能的减小驾驶盲区。
前排就是这样的座椅,原厂是织物材质的,座椅电动调节/记忆、腰部支撑、电加热、电通风、按摩等功能,不要妄想了一个都没有的,我猜那年俺爹也不看重这些。
俺爹给它套一层座套,后来不知什么缘故,又加了一层座垫,神操作……
得益于车辆侧面隆起的高挑造型,头部空间非常富裕,也不用半躺着驾车,真的是坐着,所以长途驾驶也不会太劳累。
中央扶手箱?想啥呢?没有没有,只有一个贯通前后排的杯架,要啥自行车呢?
车门的打开角度接近90°了,所以上下车可不是钻进去的。
后排座椅跟前面一样,座套 座垫的诡异组合,后排扶手箱、中央头枕没有没有的。时代的眼泪。
虽然这车挺LOW的,要啥啥没有,但真正打动我们的,其实是它的乘坐空间,我跟俺爹身高也不算矮,都180cm左右,他在前面开车,我坐在后排一点也不觉得憋屈,看这腿部空间,2拳多呢。要知道,现在体现轿车乘坐空间的都看轴距,动辄2750mm才像话,有的即便数据漂亮,实际的乘坐体验也不算理想。那知道它轴距才多少吗?我从网上查的资料显示仅2600mm!很神奇吧?当时的备选车型福克斯、思域可都不能满足这样的乘坐。
按照现在的做法,我在车门框上找车铭牌,想看看发动机信息。结果找了半天都没找到,只发现了这么一张保养提醒的贴纸,一看时间,竟然也是2007年的,有些残破,但大致信息也能窥见一斑,没想到才900多公里就首保了,真是太早了。
打开发动机盖,据俺爹描述,他也就换点玻璃水需要打开机舱,其余都是正常保养,11年来也没出过哪些故障,相当皮实。我在看里面除了有些灰尘以外,也并没有看到什么油渍、油泥之类的,相当干爽,应该也没有渗油等小问题的发生。
这时我发现了车辆铭牌,2007年3月出厂,HR16系列发动机,据说在早年的一批车辆中,这台发动机都是日本进口的,在发动机编号上有一个符号的区别,无奈我当时并不知道这个区别。去年我在乌鲁木齐出差的时候,曾经跟一个东风日产的技术人员了解过,说这台进口发动机的返修率特别低,但后来国产后的HR16系列就没有当时的水准了。不论如何,我家这台车的心脏还是相当强健的。
1.6L排量,80KW的数据不太好看,不过和这台五速的手动变速箱搭配驾驶起来相当轻松,甚至大油门的时候还有窜车的惊喜表现。
从驾校出来之后,有多久没开过手动挡了?
起码我当初刚拿驾照之后都是用它练手的。在驾校里,车辆都是半离合、不带油门的靠怠速缓慢起步,那是为了考试时更好的操作车辆。但在实际道路上,排在你后面的社会车辆可不会等你慢吞吞的蠕动起步。所以,当时对于我这个新手来说,它的离合踏板真的太轻了,结合点总是找不好,经常熄火,然后手忙脚乱的再次点火起步,我想多数新手上路都会有这样的狼狈表现吧。
记得当时俺爹坐在副驾上像教练一样严厉的陪练,我的内心也是绝对绝对抗拒的!
“学啥车啊,我平时也开不上几次?”但最终也算是坚持下来了,毕竟跟女朋友(现任老婆)约会,晚上送她回家还是很方便的。
实话实说,有多少人是借家里的车去接送女朋友的?举手!
后来,我和老婆去买我们俩人的第一台车时也是开着它去试驾的。
和当时我们的新车英朗GT相比,这台颐达简直LOW到爆了!
手动开着费劲、静音性弱爆、品质感弱爆、行驶感弱爆!同时也被我鄙视了很长一段时间。
不过,当我们的英朗GT在后期一次又一次的出故障时,它又是不动如山般的作为代步车来满足我们小两口的出行需求。
恩,最后说点动情、伤感的话。
它真的就像父亲一样,不算出众,但却可能在关键时刻默默陪伴着,家的归属感。
它,没有动人的外表。
但,却能给你足够的温暖。
它,不能给你豪华、奢侈的乘坐体验。
但,却足够为你遮风挡雨。
现在,要跟这位11年的家庭成员说道别了。
俺爹其实也是相当不舍的,论用车需求
真的全都能满足,也从不犯脾气。
无奈,俺爹也年岁大了,手动挡较为复杂的操作也逐渐跟不上节奏。
说句比较热点的话——消费升级,它也是该退役了。
11年期间,没留下太多关于它的照片。
最后能为它做的,就是好好洗干净,收拾体面,为它拍下这样一组图片,留下我对于它种种回忆的一篇文章。
长伴11年,尚有你未曾抵达的远方。
看了这篇老车车评
小妹突然也想起了家里的第一辆车
世间万物,都会陪伴我们走过一段时光
然后默默退去,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回忆之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