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三号中型坦克(二战德国1号坦克)

尽管坦克在一战时期就已经发明,但是真正成为陆军的主角,还是在二战时期。纳粹德国的“闪电战”把坦克的运用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以至于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连续席卷奥地利、捷克、波兰并击溃比利时、荷兰、法国,几乎独霸了半个欧洲。不过,德国闪电战的支柱——坦克,却是从一款非常不起眼的“拖拉机”开始起步的。

二战德国三号中型坦克(二战德国1号坦克)(1)

(轻型拖拉机,德国装甲部队的起步)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当时的英法等国造成惨重伤亡,因此一战结束以后的《凡尔赛和约》中,英法对于德国极尽所能的进行削弱,目的就是为了不让德国能够有机会再次崛起。根据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德国陆军要撤销其装甲部队和建制,并禁止德国研制和装备新式的坦克,目的就是企图遏制德国的进攻性武器。

为此德国方面并没有严格执行和约规定,而是偷偷以农用车辆的名义,开始研制自己的新式坦克。早在1920年时一名叫冯·西克特的德国将军就已经提出研制德国自己的装甲战车的计划,并组建德国自己的快速机械化部队。当时德军统帅部不敢冒险公开研制新式坦克,所以采用了所谓“冷启动”的方式,以各种借口托词将坦克的研制计划拆分,以民用名义安插在各个德国公司,进行秘密研究。

二战德国三号中型坦克(二战德国1号坦克)(2)

(1号坦克外形小巧,和后来德军的虎式、豹式不可同日而语)

由于在一战中吃了英国坦克很大的亏,所以德国对于这种在一战中已经崭露头角的新式武器非常重视,早在1922年时,当时身为上校的“德国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就开始用汽车蒙上纸壳,再装上用木柄模拟的火炮,开始推演未来装甲兵作战的各种战术。到1933年,对德国的管制开始放松,德国就此开始批量生产第一代坦克,也就是后世常说的1号坦克。不过,在当时德军依然非常小心,他们在给克虏伯兵工厂的订单中,都写着“Kleintraktor”,也就是德语“轻型拖拉机”的意思。而克虏伯出厂的产品则一律标注“LaS-Krupp”(克虏伯农业拖拉机),而一号坦克的问世,标志着德国装甲兵开始正式登台亮相,也标志着“闪电战”已经开始初露端倪。在得到第一批1号坦克后,古德里安大将的开心之情溢于言表,他在日记中写道,“那些小学生们拿着铅笔戳我们坦克的装甲,他们以为这些坦克和我们以前用纸板糊制的假坦克一样,但是他们要失望了,因为这是真坦克。”

二战德国三号中型坦克(二战德国1号坦克)(3)

(德国装甲兵之父,闪电战之父,“飞毛腿”,海因茨·古德里安)

由于是处于摸索阶段,所以德国生产的1号坦克非常的小巧,其主要功能是验证装甲兵作战的各种技术和战术。1号坦克战斗全重仅5.4吨,长4.02米,宽2.06米,高仅1.72米。武器只有2挺7.92毫米的MG-13型车载机枪,一共备弹2250发,该坦克由两人驾驶:驾驶员和车长。1号坦克的最大速度为37千米/小时,最大行程只有145千米。装甲最厚处仅13毫米。可以说,1号坦克就是一辆扛着两挺机枪的装甲车。不过德国人在它身上测试了几乎所有坦克作战样式,从而对未来的装甲兵团高机动作战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这方面,德国在当时的世界上已经远远走在其他列强前面。作为坦克的发明国,英国一直到敦刻尔克战败之前,都一直把坦克作为“移动的碉堡”,将其分散配属到步兵分队中,用于掩护步兵冲锋;法国的做法也和英国差不多。所以尽管英法当时在坦克技术和性能方面甚至还强于德国,但是分散的配置,让英法的装甲部队无法形成强有力的“拳头”,最终被德国轰炸机、反坦克炮和坦克组成的“铁拳”一一消灭。

二战德国三号中型坦克(二战德国1号坦克)(4)

(1号坦克火力及其贫弱,仅有2挺7.92毫米机枪)

其实,在1号坦克问世后不久,德国就迎来了一次实战检验自身装甲部队效能和作战理论的机会。1936年的西班牙内战在某种意义上看,可以看作是二战全面爆发前在欧洲的一次“演习”。在这次“演习”中,德国出动了包括1号坦克、JU-87斯图卡轰炸机,HE-111重型轰炸机在内的精锐部队,组成所谓“秃鹰军团”,协助西班牙军阀佛朗哥发动叛乱。在战场上,德国的1号坦克正面和苏制T-26型坦克遭遇。在战斗中,1号坦克暴露出明显的火力不足,2挺7.92毫米机枪完全不足以有效对抗T-26型坦克,所以德国在1号坦克之后不久,很快就推出了安装20毫米主炮的2号坦克。在后来的法国战役中,1号和2号坦克成为德军撕开法军防线的重要尖刀,不过这是后话。

二战德国三号中型坦克(二战德国1号坦克)(5)

(西班牙内战中和1号坦克对阵的苏军T-26型坦克)

在西班牙内战期间,由于德国1号坦克的火力不足以对抗当时西班牙共和国政府军所装备的苏制T-26型坦克。所以德军发展出由坦克配合反坦克炮的战术,由于1号坦克全部装备有无线电台,因此一旦遭遇T-26坦克,就立即呼叫反坦克炮支援,由于T-26也是轻型坦克,而当时德军装备的37毫米小型坦克炮可以轻易击穿T-26的装甲,同时37毫米反坦克炮相对小巧轻便,适于伴随1号坦克作战。德军此种战术可以说在整个二战中都非常有效。

二战德国三号中型坦克(二战德国1号坦克)(6)

(法国战役期间的1号坦克)

在二战期间,无论是在西线对抗法国的“索玛”、英国的“马蒂尔达”,还是在东线对抗苏军的T-34和KV坦克,在很多时候,德军坦克实际上都不具备性能优势。例如在1940年的西线战争中,德军的1号和2号坦克根本无法击穿“索玛”和“马蒂尔达”坦克,在1941年的东线战场上,德军当时装备的3号坦克和4号坦克也无法有效击穿苏军的T-34-76和KV-1坦克,所以在二战中很多情况是德军装甲部队发现敌人坦克后,随即呼叫航空兵和反坦克炮进行支援,依靠航空兵的反坦克炮来消灭敌方坦克。这和我们之前所理解的德军依靠坦克装甲的优势,对敌人进行快速穿插包围可能不太一样,而德军这种依托俯冲轰炸机和反坦克炮的战术其实最初就源自西班牙内战期间,1号坦克和T-26坦克的对决。

二战德国三号中型坦克(二战德国1号坦克)(7)

(得到火力加强的2号坦克,用1门20毫米炮替换了1挺7.92毫米机枪)

由于在西班牙内战中暴露出坦克的火力不足,所以德军将原先1号坦克的2挺7.92毫米机枪拆除一挺,换为20毫米机关炮,并就此研制了2号坦克,但是在后来的法国战役中2号坦克同样无法有效对抗英法当时装备的坦克,依然只能依靠轰炸机和后方火炮的支援。但是德军充分发挥了装甲部队高级动性作战的特点,以1号坦克和2号坦克为先导,对英法联军的重兵集团进行分割包围,然后依然是以轰炸机和重炮为先导进行火力覆盖,将对方的坦克等重武器基本消灭后,德军自己的1号坦克才会冲进去收拾残局。

二战德国三号中型坦克(二战德国1号坦克)(8)

(用1号坦克改装的自行防空炮)

在法国战役之后,由于装甲薄、火力弱,1号坦克已经不再适合作为坦克使用。为此德军把手头剩余的1号坦克改为各种特种作战车辆,其中包括自行火炮、自行防空炮、工程爆破车、喷火坦克等等,用于配合德军装甲部队进行作战。其中威力最大的是安装了150毫米重型榴弹炮的“野牛”自行火炮,这也是1号坦克变型车中所安装的威力最大的火炮。

二战德国三号中型坦克(二战德国1号坦克)(9)

(装了150毫米榴弹炮的“野牛”自行火炮,旁边是一辆被击毁的KV-2坦克)

虽然1号坦克吨位小、装甲薄、火力弱,在德军庞大的装甲集群中并不起眼,但是它却是二战德军新装备、新战术的起点,名震世界的“闪电战”正是由它发端。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1号坦克也可以看作是一款改变世界战争史的武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