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四大教育家(为什么校长大都是不苟言笑的)

章鋆:教育家的气质

◆◆

文 |石禄生

01

品藏天下,为您揭开历史的迷藏。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印象:校长都是不苟言笑的。就连以搞笑为卖点的周星驰早年喜剧电影,凡是有校长的角色出现,也都是一副严肃、刻板的形象。在世人看来,校长不见得是多么了不得的官儿;但在广大普通教师和学生的眼里,校长就是权威,甚至称得上是“至高无上”的存在。

历史上的四大教育家(为什么校长大都是不苟言笑的)(1)

《逃学威龙》里面的校长(秦沛饰)

历史上的四大教育家(为什么校长大都是不苟言笑的)(2)

历史上的四大教育家(为什么校长大都是不苟言笑的)(3)

图片说明:状元厅,是宁波关门状元的府第。 状元厅建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是状元章鋆老宅的厅堂,旧城改造时迁建至此。宁波历史上一共有十三位状元,章鋆是最后一位状元。

清代咸丰年间,有一个名叫章鋆(yún)的人,他是咸丰二年(1852)的科举状元。通常情况下,这种级别的人才,本有很大的可能性进入内阁当宰相级的大官,再不济也能熬到总督或巡抚的官位。

但章鋆有一个特点:从小时候起就是不苟言笑的性格。结果后来他的官职也基本没脱离教育领域,先后担任过四川、安徽、江西、福建、广东等地学政,最终的官职是国子监祭酒(最高学府校长)。

历史上的四大教育家(为什么校长大都是不苟言笑的)(4)

章鋆对联书法

用今天的眼光去看,章鋆的不苟言笑,跟他在教育界的为官履历,两者之间是不是存在因果关系?这一点很难找出证据支持。但笔者有一个直觉,章鋆正是因为具有教育家的性格气质,所以才一辈子干教育工作。

02

章鋆出生于1820年,浙江宁波人。当然,如果要追宗问祖,章鋆的祖先其实是福建浦城人。在更久远的年代,今闽北一带属于建州范畴,州府所在地为建瓯。

历史上的四大教育家(为什么校长大都是不苟言笑的)(5)

章鋆的祖先,早前就定居在建州浦城。后人因外出为官之故,这一支章氏族人兵分两路,分别迁往浙江鄞县和浙江海宁。所以说,章鋆本人跟福建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

章家世代尊儒重教,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章鋆的学识基础自然是顶呱呱的。唯有一点美中不足,他打小就性格古板,不苟言笑,家里的长辈简直是愁死了:“这孩子性格有点孤僻啊,情商不高,将来能干什么呢?”担忧归担忧,也只好顺其自然了。好在章鋆读书读得好,也算是聊以安慰。

历史上的四大教育家(为什么校长大都是不苟言笑的)(6)

章鋆原是个乡试举人,此后好多年都没能进一步考中功名。1852年,清廷为庆祝咸丰皇帝登基,特地增设了一次科举考试(恩科)。章鋆牢牢把握住了这次机会。首先是全国会试,章鋆草草过关,上榜是上榜了,但成绩一般。但在殿试阶段,章鋆一鸣惊人。

历史上的四大教育家(为什么校长大都是不苟言笑的)(7)

保和殿

殿试这一天,章鋆跟其他考生从清早就进了保和殿,直到傍晚才考完出来。整整考了一天,都考些什么题呢?

咸丰皇帝总共出了四道题,分别是“慎修以端宸极”、“崇俭以维世风”、“肄武以饬边防”、“储粟以赡民食”,通俗地说就是要考生站在皇家的立场上,对儒学、节俭、武备、粮储等四个方面提出见解。

章鋆一看考题大喜过望:“刚好这四个方面我都有研究啊。”于是洋洋洒洒写下了答辩长文,提出了精辟阐释。章鋆的考卷写了整整16页,这份试卷至今被保存在宁波教育博物馆。

历史上的四大教育家(为什么校长大都是不苟言笑的)(8)

历史上的四大教育家(为什么校长大都是不苟言笑的)(9)

章鋆的殿试闱墨卷内页。记者 梅薇 摄

关于殿试的评卷工作,主持殿试的考官们负责推荐前十名考生,最终的成绩和名次则要皇帝亲自定夺。章鋆反正进入了前十名,所以他的答卷得以进入咸丰的视野。咸丰皇帝一看章鋆的考卷,眼睛亮了,他的见解跟咸丰的思路不谋而合。于是咸丰皇帝大笔一挥:“章鋆是个明白人,钦定一甲第一名。”

章鋆荣登新科状元的消息传到宁波,整个城市都沸腾了,章家上下更是扬眉吐气,章鋆的夫人还被官府邀请登上六处城楼,在城门洒下大米,意思是祈愿全城好运。

03

咸丰皇帝是如此赏识章鋆的文才,但他没有想到,章鋆在现实中是个闷葫芦,不仅不善言谈,而且还拘谨刻板,难得一笑。这样的人,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冷场,很不好玩。咸丰帝本来是把章鋆留在皇室身边的,做一些陪读方面的工作。但时间长了,咸丰觉得章鋆的性格太不活泼了,就想把他支走,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时机。

历史上的四大教育家(为什么校长大都是不苟言笑的)(10)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秋天,第二次鸦片战争蔓延到了北京周边地区,面对英法联军的威胁,咸丰皇帝带领皇室人员离开北京,到承德避难,随行的人员包括一干重臣,其中就有章鋆。当时承德地区有一个名为木兰围场的皇家猎场,咸丰的逃难,其实就是躲在这里打猎消遣,跟度假性质差不多。

既然是玩乐消遣,章鋆这种闷葫芦自然就玩不到一块去,而且他的存在还容易败坏大家的兴致。所以咸丰三番五次催章鋆离开:“章爱卿啊,你不用在这陪我了,该干嘛干嘛去。”

历史上的四大教育家(为什么校长大都是不苟言笑的)(11)

承德避暑山庄

之所以说不苟言笑的章鋆情商低,根本原因在于他从来听不出别人的话中话,他还以为咸丰跟他客气,不用他陪着“逃难”呢。以至于章鋆是哭着表忠心的:“圣上都回不去,臣不忍心独自回去啊。”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咸丰一想也对:“北京正在打仗,章鋆回去也干不了正事。”于是就把章鋆派到地方上去当学政官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局大家都知道了,清政府被迫与英法侵略者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战事很快结束了,咸丰也回到了北京,但章鋆从此就在教育领域为官任职了。

04

事实证明,章鋆确实适合干教育工作。科举制下的教育主管工作,看似清水衙门,事务也比较中立,不存在剧烈的内部和外部矛盾;但实际上却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并不是那么好干。章鋆是从皇帝身边派来的人,又长着一副不苟言笑的脸,在地方教育界一露面,天然就有了权威性。对于促进教育公平,章鋆绝对是合适人选,坊间都在议论:“章鋆大人的教育家气质,杠杠的。”

历史上的四大教育家(为什么校长大都是不苟言笑的)(12)

章鋆行书扇面

单说章鋆在福建任学政期间,主抓的就是教育公平问题。每逢全省乡试,被录取的人都是在各地市得到公认的优秀学子,很少有所谓“爆冷门”的考生出现。

在以八股文为基础的古代科举考试制度下,其公平性是显而易见的:每一个地方的考生,谁的文才好,谁的见识高,大家心里都是有数的;写文章这种考法,如果爆出太多“冷门’,往往意味着舞弊。章鋆主持学政工作,最大的政绩就是公平。所以坊间也有公正的评价:”章鋆大人,实乃教育界的包青天。“

历史上的四大教育家(为什么校长大都是不苟言笑的)(13)

古今中外,不论何时何地,教育问题,说到底本都该有两大功能:一是传授知识,选拔人才;二是端正人性,品行育人。但在古代封建社会,后者的功能往往都被忽视。而章鋆这个学政官,对此却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认为,端正人性,是学政或教育部门应尽的职责,不管是在校内还是校外。

福建是南少林所在地,古代的福建人比较崇尚勇武精神。这个事情有利也有弊。好处不用多讲,大家都知道;而坏处则是尚武者难免好斗。

历史上的四大教育家(为什么校长大都是不苟言笑的)(14)

莆田南少林

据说清代时期,福建人十分好斗,动不动就抄家伙打群架,村与村之间、姓与姓之间,发生大规模械斗事件,是常有的事。身为福建学政的章鋆,对此问题显得很着急:“人命关天,这种风气如何才能遏制呢?“他全然忘记了,这种事本来不归他管。

章鋆育人心切,端正人性的念头十分强烈,但他不能向朝廷汇报想法,一是咸丰皇帝已于1861年驾崩,现在的皇帝是同治,章鋆跟他不熟,完全说不上话;二来章鋆是学政,如果通过官方渠道上奏民间打架斗殴的事,显然是越权行为,绝对不允许的。

历史上的四大教育家(为什么校长大都是不苟言笑的)(15)

古代衙门

思虑再三,章鋆决定通过私人渠道请求福建巡抚出面解决此事:“我堂堂福建学政,乃皇家钦差大臣,料想巡抚大人会卖我这个面子吧?”

没错,提督学政其实官不大,但因属于巡视性的职务,属于皇家直属命官,被尊称为“学台”,某种程度上跟巡抚(即“抚台”)是平起平坐的。所以章鋆跟时任福建巡抚的徐宗干一商量,立刻就得到了对方的支持。

章鋆说:“你我有幸在福建任职,那我们就是半个福建人了。改善福建乡亲好斗耍狠的民风,你我责无旁贷啊。”徐宗干一百个同意,当即通过官府政令的形式下文:“禁止持械斗殴,违者抓无赦。”此计果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民间持械斗殴现象。

05

后来章鋆调任广东任学政,他的教育家情怀依然浓烈,虽然不苟言笑有缺亲和,但内心深处时时不忘“端正人性”之愿景。

古时的广东地处偏远之境,民风相对比较粗陋,读书的氛围不浓。章鋆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少年不读书,如何做一个文明之人?”于是他以学政之尊,低声下气屡屡请求有钱的乡绅土豪捐资建学堂,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此外彼时的广东赌博风气盛行,章鋆也着急。虽然不关学政之事,但章鋆还是积极向赌博陋习宣战。他首先宣布:“凡是参加赌博的学子,不管乡试成绩多么出众,一律不予录取。”又凭私人面子找到广东巡抚,说服他动用官府的力量,对发起赌博的重大参赌人员,予以抓捕归案。

章鋆的这些努力,极大地改善了民风。他的所作所为,完全配得上作为一名教育家的情怀。

历史上的四大教育家(为什么校长大都是不苟言笑的)(16)

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国学”。

在职场生涯晚期,章鋆的最后一个职务是国子监祭酒(相当于古代最高学府校长)。从地方教育官员到最高学府校长,章鋆正式跻身教育家之列。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沿袭千年有余,历朝历代,各地学政官员和历任官方教育机构的负责人,莫不以维护科举制度的有效运转和选拔文才俊杰为核心任务。

放眼古代历史,像章鋆这样具有社会人类学的情怀格局,从品行育人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粗陋民风和民众实施“教育”干预的学政官,可谓凤毛麟角。在此意义上,章鋆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古代教育家。

下面一起来欣赏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的章鋆题的匾额:

状元匾额《椿庭爱日》,章鋆题于1864年,时任福建全省学政。该匾现收藏于福建品藏文化公司。

历史上的四大教育家(为什么校长大都是不苟言笑的)(17)

章鋆题【椿庭爱日】匾

历史上的四大教育家(为什么校长大都是不苟言笑的)(18)

章鋆题【椿庭爱日】匾 局部

历史上的四大教育家(为什么校长大都是不苟言笑的)(19)

清同治三(1864)年 章鋆题【杖乡雅望】匾

杖乡雅望:杖乡,是古代一种尊老的礼制。《礼记·王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问焉,则就其室。”后用作六十岁的代称。任昉《答到建安饷杖》诗:“劳君尚齿意,矜此杖乡辰”。雅望,指美好的声望。《三国志·魏》桓楷等传评:“陈群动杖名义,清流雅望。”赞誉受匾夫妇美好的声望。

历史上的四大教育家(为什么校长大都是不苟言笑的)(20)

章鋆题【杖乡雅望】匾 局部

历史上的四大教育家(为什么校长大都是不苟言笑的)(21)

清同治二(1863)年 章鋆题【云路南飞】匾

云路南飞:云路,犹青云之路。比喻仕途。《晋书.皇甫谧传》:“子其鉴先哲之洪范,副圣朝之虚心,冲灵翼于云路,浴天池以濯鳞。”南,方位名。这里指官爵名。通“男”。郑伯,男南也。——《孔子家语·正论解》。

注:“南,《左传》作男,古字作男,亦多用作此南,连言之,犹言公侯也。”飞,疾速。这是题匾人褒扬罗进三,宦途得志,并希望他青云直上,飞黄腾达。

历史上的四大教育家(为什么校长大都是不苟言笑的)(22)

章鋆题【云路南飞】匾 局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