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来了一家老小各自分工贴春联(年俗记忆之六贴春联)

贴春联,贴出美好的愿景和祝福白来勤,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年味来了一家老小各自分工贴春联?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年味来了一家老小各自分工贴春联(年俗记忆之六贴春联)

年味来了一家老小各自分工贴春联

贴春联,贴出美好的愿景和祝福

白来勤

春联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中国的老百姓们,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喜迎佳节,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春联也叫对联、门联、楹联、对子、春贴、春榜、门对等。朝鲜、韩国、越南这些国家,因为深受华夏文明影响,也和我们一样过春节、贴春联。

红学大家周汝昌,对春联非常推崇,认为“春联是举世罕有伦比的最伟大、最瑰奇的文艺活动。”的确,春联具有最为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文艺活动,呈现出最为深广的民间智慧。

战国时代开始,家家户户在大门的两边悬挂“桃梗”,或称“桃符”。根据《淮南子》的记载,桃符是一寸宽、七八寸长的两块桃木,上面分别写着“神荼”和“郁垒”。有的桃符上,还画着“神荼”和“郁垒”的神像。传说,在东海的度朔山上,有一棵大桃树。桃树下面,有主管万鬼的神荼和郁垒。他们法力无边,只要发现有鬼做坏事,就会把恶鬼捆起来喂老虎。

《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左神荼、右郁垒,可压邪驱鬼,这也就最早的“门神”了。

五代十国时,公元964年除夕,后蜀之主孟昶,命学士辛寅逊在桃木上题写联语。辛大才子写完后,颇有艺术造诣的孟昶,看了很不满意。孟昶自己拿来毛笔,亲自题写了一副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在孟昶的提倡下,骈体联语,替代了“神荼”、“郁垒”。桃符,除了避邪驱灾,还能祈福、祝愿。人们一度认为,这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随着敦煌遗书的深入研究,世界纪录协会宣布:世界最早的春联是“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这幅春联,由唐朝刘丘子撰写,时间是开元十一年,也就是公元723年,比孟昶题联早240年。

宋代,春联一度写在桃木上,王安石在诗中记载,“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北宋《岁时杂记》记载,当时的人们,很喜欢把吉祥话刻在桃木板上。后来,桃木板逐步被纸张替代,但还不是很盛行。南宋《梦梁录》记载,除夕要贴“迎春牌儿”,其实就是纸制的春贴了。

明代,“桃符”真正改称为“春联”。明代陈云瞻记载,春联之名,始自明太祖朱元璋。当时,朱元璋定都南京。每到除夕,要求公卿士庶家,都要在门口张贴一副春联。朱元璋自己,微服出游,与民同乐。朱元璋自己还亲笔题写春联,赠给学士陶安等臣子。在朱元璋的大力推广下,春联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正因为这个原因,有两个春联的传说都和朱元璋有关。

有一个传说,有一次朱元璋巡视的时候,发现一家杀猪店忙得没空找人写春联。朱元璋当场题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屠户不敢张贴,决定高悬在中堂,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听后,命人赏了三十两银子。

还有一则倒贴“福”字的传说,也与朱元璋有关。朱元璋用“福”字作记号,准备杀人。为了救人,马皇后命令全城百姓,在天明之前张贴“福”字。有户人家不识字,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气急败坏的朱元璋,打算拿这家开刀。马皇后劝道:“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朱元璋认为有理,便放了这家人。贴倒“福”,成了传统,一来讨个吉利,二来纪念马皇后。

清代的富察敦崇,认为春联就是桃符。当时的文人墨客,进入农历十二月之后,就在集市里书写春联,换些润笔的费用。小年祭灶之后,大家开始张挂春联,各家各户,旧貌换新颜。

最常见的春联,以对联形式出现,工整、对仗,这就是“门联”。然而,作为春联,它既包括一些单条春联,上面写上一些吉祥的话,被称作“春条”、“春语”(一段祝贺春节的话);还包括正方菱形的“斗斤”,也叫“门叶”、“斗方”。还有一种春联,是专门贴在大门两扉的,叫做“门心”。斗方是在方方正正的红纸上,有时单写一个“福”字。张贴的时候要倒贴,取其“倒”(到)的谐音来寓意“洪福到来”。斗方有单字斗方,如“春”、“喜”、“福”、“寿”、“满”、“有”等,斜放竖立书写。最普遍的就是福字贴,按例,大家都喜欢倒贴“福”字。山西陕西一带,进一步演化出倒贴“有”字斗方的习俗。也有双字的斗方,如“大吉”、“常满”等,通常是直着书写的。金桔盆上,贴“大吉”;米缸上面,贴“常满”或“满”字斗方。还有四字的斗方,如“花开富贵”、“出入平安”、“黄金万两”、“日进斗金”、“开门见喜”、“开门万福”、“满院春光”、“春光明媚”、“满院生辉”等。“春语”一般是一段祝贺的话或勉励的语言。如“百善孝为首,万恶淫当先”、“从简入奢易,由奢反俭难”。

春联、春条的内容丰富多彩。张贴的时候要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如给屋梁上贴“抬头见喜”;给银柜上贴“黄金万两”、“招财进宝”;给面瓮上贴“米面如山”;给老人炕头上贴“身卧福地”、“寿比南山”;给青年人床头上贴“身强力壮”、“少者怀志”;给庭院里贴“满院生辉”、“吉星高照”;给牲畜口厩里贴“骡马成群”、“六畜平安”;给粮仓上贴“年年丰收”、“五谷丰登”;给厨房里贴“小心灯火”、“严防火灾”;给斗上贴“日进斗金”;给车辕上贴“日行千里,夜走八州”等等。顾名思义,花盆花瓶上,贴“花开富贵”。大门之上,贴“出入平安”、“开门见喜”、“开门万福”。院子里面,贴“满院春光”、“春光明媚”、“满院生辉”。鸡鸭舍,贴“鸡鸭满圈”。牛羊棚,贴“牛羊成群”。院中大树,贴“树大根深”。炕头墙上,贴“幸福健康”。厨房里,贴“勤俭节约”等。总之,内容要有针对性,使人高兴,使人满意。如贴错地方,就会闹出笑话来。以前,就有人,因为不识字。想着不都是四个字么,贴哪不是贴。于是,他就快刀斩乱麻。在猪圈上,贴上“人口平安”;在卧室内,贴上“肥猪满圈”。一时,传为笑谈。这个故事,被清朝李光庭记载下来。收在《乡言解颐》里。

传统的春联,一般写在白色的纸上,后来才改在红纸上书写。中国百姓认为,桃木也是红色的,红色吉祥,可以驱除邪秽,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近些年,也开始流行金色纸张书写的春联。而在今天的朝鲜、韩国,包括国内的朝鲜族居住区域,仍然保留了最初的习惯,也就是在白纸上写春联。寺庙尼庵,则统一用黄纸。

家里有老人去世的,当年贴白对联,第二年贴绿对联,第三年贴黄对联。也有的地方,当年贴黄对联,次年贴蓝对联,第三年贴绿对联。还有的地方,干脆三年都不贴对联。这种春联,采用特别颜色的纸张书写,俗称“孝联”、“孝春联”或“丁忧联”。第四年,守孝期满,才能张贴红纸写的春联。在福建省的莆田、仙游、福清、兴化地区,丧家贴素色春联,多为绿色春联。普通人家张贴白头春联,或称白额春联。也就是在大红纸上方,留出约10厘米长的白纸额头,也叫做联头。

满族崇尚白色,清朝宫廷,一度用白纸写春联,外包蓝边,内镶红条。民国后,满人逐渐被汉族同化,这一风俗日渐消失。

各地贴春联的时间,略有差异,有在腊月二十三贴的,也有在腊月二十八、二十九贴的。春联,象征喜庆吉祥,不能随意焚烧、撕扯、毁坏或者涂画春联。一般来说,春联要一直挂到来年。贴新春联前,才能摘下来。有的地方,会把旧春联烧掉,寓意是:去除旧年的晦气,迎接新春的福气。有一个神话,说春联是天上的神仙。春联被烧掉后,神仙就会飞到玉帝那里,会给家庭带来好运气。在此期间,如果春联有破损,需及时修补。也有些地方,认为春联就是用来驱逐年兽的。过完元宵或者是农历“二月二”之后,就可以摘除春联了。更多的人,采取放任不管的原则,贴上后,由着它日晒雨淋、剥蚀脱落。

贴春联的禁忌

禁忌一:左右联勿贴错

在张贴春联时,往往有的人把上下联贴错位置。要区分上下联关键在最后一个字,根据格律规定,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普通话三声、四声)结尾,下联则是平声字(普通话一声、二声)结尾。

贴对联时应将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左与右则以面对大门或壁柱来分。之所以这样张贴,是因为直行书写都是从右到左,所以念对联也是从右向左念。

禁忌二:贴春联的时间

民间有一种神话的传说:春联即为天上的神仙,当春联撕破后,就会升上天庭,去向玉皇大帝报告家家户户的情况,希望天神能给民间的家庭带来好运等。贴春联最好是除夕早上6点到中午12点之间,把旧春联撕破,表示破除不好的运,有除旧布新的意思。

禁忌三:福字不可随意贴

贴春联的同时,有的人家还喜欢贴“福”字,但贴“福”字不是都要倒着贴。 1.大门上的福字必须正贴。大门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纳福”之意,而且大门是家庭的出入口,一种庄重和恭敬的地方,所贴的福字,须郑重不阿,端庄大方,故应正贴。 2.箱柜上的福字要倒贴。柜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倒贴福字,表示福气(也是财气)会一直来到家里、屋里和柜子里。 3.特殊情况。如一年中家中有意外发生,希望转运的朋友可以将福字倒贴。

禁忌四:贴门神不要贴反

贴门神要注意两张门上的人物脸是相对的,不要贴反了。老式建筑的大门都是对开的两扇门,门神正好一边贴一张,而现在的住房都是单扇门,两张门神只能贴在同一扇门上,粘贴时要注意位置的美观大方。

禁忌不门当户对

选择春联时,还要注意“门当户对”,以协调大方为宜。小门贴大联或大门贴小联都不合适,既影响美观,也容易令人产生其它不好的联想。普通人家,选15到20厘米宽的春联。商铺店家,根据门面宽窄,选20到30厘米左右的春联。即使是机关大院,春联也不宜超出40厘米的宽度。

作者系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金融作家协会秘书长、西安市灞桥区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西安市文史馆研究员,陕西省文学艺术创作人才“百人计划”首批(2017-2019)入选作家,曾出版诗集《圣像与阳光》、散文集《生命礼赞》《墙缝芦苇》等多部文学专著,荣获中国西部“鲁迅杂文奖”、第三届“中国金融文学奖”等多种奖项,多篇散文作品入选一些省市的高考、中考试卷或模拟试卷和教辅资料、特色教材。

《陌上风文艺》

主办:金穗文学社

主编:王新靖 杨新刚

主创:白来勤 亦凡 杨崇德 淡雾 王安之 苏银东 毕琼 孔凡勇 白春业 完颜蕙蕙

编辑:单连强 朱婧 滕悦 赵曙光 许冉冉 郇长亮 崔吉皓

信箱:shirihe@foxmail.com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