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本质与为师之道(教育的本质传道)

教育本质与为师之道(教育的本质传道)(1)

我们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也处在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狄更斯《双城记》的那句经典名句。这句话可以说是一句真理,也可以说是一句废话,因为这句话放在任何时代都有道理。这句话的背后就是我们的世界观,是我们看待世界的底层思维和底层逻辑。

循着这句话我们来看我们的教育,目前又是一个什么情境呢?教育的本质又是什么呢?未来的教育应该如何走呢?怎么才能走出当下的困境呢?

传道、授业、解惑,这是唐朝文学家韩愈《师说》中的话:“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这样一句话,很多人都认为,作为现代知识传授型的教师观在信息化时代已经过时了,束缚了教师的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枷锁,这是大错特错的观点。如果我们理解了古人的心思我们就不会有这样的观点了。传道关乎生命,授业关乎做事,解惑关乎做人,人生境界不就是做事做人悟道三个境界吗?

教育本质与为师之道(教育的本质传道)(2)

传道不是讲授书上内容,告知学生方法,而是告诉学生这些内容和方法背后的终极法则。关于传道,孔子这样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我们该如何理解“传道、授业、解惑”呢?

“道”,指的是自然界中的一切规律。这里的“传道”,不仅是指客观存在的道理、规律,还包括一切为人处世的方法。“传道”是指老师需要向学生传授自然界中的一切规律。“业”可以理解为事业,即我们求生存的技术与能力。“授业”是指教师向学生传授“七十二行”所需要的专业技能知识。“惑”,就是疑问、疑惑,“解惑”,是指老师给学生解释人生历程中的困惑。这其中就是教师有责任关注学生的生命、生活和生存三个层次的问题,此才是“传道、授业、解惑”之正解。

教育本质与为师之道(教育的本质传道)(3)

对于今天的教师来说,古人说的“传道、授业、解惑”倒是可以派上用场了。“传道”是传给学生一条道路,指明一个方向;“授业”是教给在这条道路上行走的方法与技巧;“解惑”是当学生在行走的实践过程中,遇到了大雾迷茫,遇到了河流隔断,天堑相横的时候,给以点拔、提醒和帮助。这三个境界就是我们常说的道、法、术三个层面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三道:师道、书道、家道。古代的传道,传的是:修身治世之道;授业,授的是学术传统六艺之业,解惑,解的是学问与成长之惑。

古代教育的三个层次:传道、授业、解惑,背后它其实说了三个问题:天道、地道和人道,同时也应证了“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循道之谓教”的底层法则,更是说清楚了人生做人、做事、悟道的三重境界。如今到了今天,“传道”和“解惑”都省了,只剩下“授业”了,带来的后果就是“无道和困惑”,所以社会上的焦虑和戾气也越来越多,这里更证明了有些根源性的东西是万万不能缺的。这里也正好应对了中国三才文化的思想根底:传天地之道,授治国平天下之业,解修身齐家之惑。

教育本质与为师之道(教育的本质传道)(4)

人活一世无非两件事:做事和做人;教育是两件事:为学和做人。我们该如何为学?我们该如何做事?我们该如何做人?为学、做事、做人就是一个不断关注生命成长的过程。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对生命成长的态度,有了这个态度,我们的生命才会迎来长度、宽度、高度、温度的四合一。

我们知道,人类的知识有两种:一是人类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之中积累起来的,我们把它称之为“科学”;一种是人类的信仰,人类的文明,人类的精神理念。它的存在,取决于你对待生命的态度,它和逻辑论证没有关系,它是超验的,是不能复制、不能推导的。现行的学校教育体系中,第一类知识备受重视,第二种知识不受重视甚至缺乏。

教育该如何面对生命的本质呢?这也是未来教育中的全人教育话题,也就是说一个人对生命的态度应该纳入到整个教育的范畴中来。我们的教育要让孩子明白,你对生命有一种什么态度,你的生命就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你的生命就有什么样的意义。这是教育根源的东西我们的教育不能弄丢了,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孩子们,也会影响我们的孙子们,更会影响我们的将来,孩子们的将来,孙子们的将来。

互联网上有个段子很精彩:你看人这一辈子,上幼儿园后把天真弄丢了,上小学后把童年弄丢了,上初中后把快乐弄丢了,上高中后把思想弄丢了,上大学后把追求弄丢了,毕业后把专业弄丢了,工作后把锋芒弄丢了,恋爱后把理智弄丢了,按揭后把下半生弄丢了,结婚后把激情弄丢了。就是这样,丢着丢着,人就被困住了。然后,再把自己的孩子送进教育的牢笼和社会规则的牢笼中。这些被我们弄丢的天真、童年、快乐、思想、追求、专业、锋芒、理智、激情恰恰是我们的生命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人之为人的必需。

教育本质与为师之道(教育的本质传道)(5)

西方哲学家康德曾说,有两样东西使他充满感动,“一个是头上的星空,一个是心中的道德律”。这里的“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就是我们作为师者应该所传之道、所授之业、所解之惑。头上的星空——自然、科学、宇宙是第一种知识;心中的道德底线——信仰、文明、精神是第二种知识。我们的生命需要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基座,也需要这个基座之上的政治和社会制度,更需要在政治和社会制度之上的精神和文化。

如果说教育的本质是面对生命的态度,那么,教育孩子要有一个正确的对待生命的态度,和有一个正确的生命存在形式,塑造他对于生命意义的认识,这不仅仅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职责,更是我们作为父母的重要责任。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讲: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生来就有向前、向好的本能,如果他知道自己要做个什么样的人,那么方法、路径就会有很多,他自己会找到的,他会去找匹配的教育资源,他会去学习。所以,想明白怎么做人,做个什么人,这一点很重要。这些道理都是和“传道、授业、解惑”相契合的。

教育本质与为师之道(教育的本质传道)(6)

互联网的出现使得知识变得非常廉价,对整个教育又带来一个严峻的挑战。过去教师很重要,那是因为教师在某种专业层面上垄断着知识,如果不去接触教师就得不到知识;但是今天通过互联网可以搜到你所需要的任何知识和任何东西,说虚拟世界已经迈入共产主义绝对不是妄言。这个时候,作为教师来说,职责也要随着发生变化,教师的重要职责应该转向第二知识的启蒙和教育了。

随着互联网的日新月异,科学往前走,第一种知识的传播开始变得不那么重要,甚至开始贬值;哲学往后走,第二种知识的传播却更凸显价值。第二种知识的传播需要人格的修养,需要家长和教师本身的道德情操。所以,家长和教师首先必须塑造自己的人格,才能去影响孩子和学生。这显然是今天对教育最重要的问题和最大的挑战。

虽然我们做不到像历史上,那些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那样伟大,但我们可以从“传道、授业、解惑”的精神中学习,汲取爱和信仰的智慧与力量。在这个光明与黑暗并列、正义和邪恶共存的世界,我们仍应该选择光明和正义,这是人之为人的底层伦理决定的。

这也正是教育的本质所在吧。

教育本质与为师之道(教育的本质传道)(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