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西牛心屯地名来历(彰武县满堂红乡村屯名字来源)

满 堂 红 乡概况

1985年资料

铁西牛心屯地名来历(彰武县满堂红乡村屯名字来源)(1)

满堂红乡地名图

位于彰武县西北部。东依柳河与大冷蒙古族乡为界。西接四堡子乡,南与哈尔套镇、丰田乡接连,北依闹德海水库与内蒙古库伦旗三家子乡毗邻。土地面积194.5平方公里。全乡共2,444户,人口为10,951人,其中汉族9,455人、满族859人、蒙古族630人。辖8村民委员会,53自然村。乡人民政府驻地三义井,位于县人民政府驻地彰武镇西北,相距43.7公里。

满堂红乡在解放前隶属于本县柳南村。解放后为本县第五区。1958年为胜利人民公社。同年因农、林、牧、副、渔业均获不同程度的发展,经阜新市委决定将胜利人民公社改称满堂红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改划为满堂红乡。

该乡地势为北高南低,中部平坦,有部分丘陵地。柳河在境内流长33.4公里。有耕地面积75,999亩,农作物以玉米、高粱、谷子、油料为主。黑瓜子为该乡的特产,是本县主要外贸出口商品。出口的“兰州中片”、“大片”等优良品种向以粒大、皮薄、肉厚之特点驰名中外,是历届交易会上的畅销品。1984年在北京全国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建设成果展览会上受到对外经济贸易部门的好评,荣获优质品荣誉证书。

满堂红乡土地面积宽阔,但土质瘠薄,属本县风沙干旱地区。建国后,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十分注意改变这里长期风沙干旱的自然环境,发动群众积极植造农田防护林,三十多年来,已收到良好效果,过去那种贫瘠、荒凉的面貌一改旧观。全乡林地面积已有119,433亩,比建国初期增加近60倍。森林覆盖率达到40.9%。现有林地面积中有防护林16,489亩,用材林82,957亩,经济林497亩。在全乡境内有54条农田防护林带,纵横交错,形成了451个网眼,由于实现了大地林网化,防护林带已成为固沙的天然屏障,使土地植被得以保护,产量低而不稳的状况正在逐渐改变。由于土地面积大,水源充足,草场宽阔,草质又好,对发展畜牧业也是得天独厚的条件。近两年来,乡人民政府正在调整生产结构,逐步地退耕还牧,已十分注意发展畜牧业生产。

满堂红乡因地处偏僻,过去交通不便,致使乡办工业发展迟缓,近年由于修筑了公路,便利了交通,也为乡办工业的发展带来生机,现在已办起农机厂、砖厂和地毯厂。乡人民政府驻地有供销社、粮库、农行营业所、邮电支局、中学和地区医院。全乡已有11所小学和1所中学,有近百名教师,在校学生达到2,170多人。在满堂红乡的北境闹徳海村有闹德海拦沙堰堤,系1942年建成,工程较大,气势壮观,为本县控制柳河水害的最大水利工程。

铁西牛心屯地名来历(彰武县满堂红乡村屯名字来源)(2)

彰武县柳河

村屯名称来源

后房身 村民委员会

驻地后房身。位于满堂红乡中部。多丘陵地。有耕地9,768亩,以农业为主。林地面积较多,有集体林9,000亩,个体林2,800亩。该村境内有国有林3,400亩。全村309户,1,406口人。辖7自然村。原为胜利生产大队。1980年更名为后房身生产大队,今为后房身村。因地得名。

后房身 自然村

是后房身村民委员会驻地。位于乡驻地三义井东南,相距1公里,县城西北42.8公里。有耕地1,320亩。除粮谷、油料作物外,多黑瓜子。37户,165ロ人。因早年该地有房基遗址,遂得名房身。后聚落增多,今分为前房身和后房身。后房身亦名小房身。村西0,5公里坨岗上有一金元时期遗址。

前房身 自然村

位于三义井南偏东,相距2.2公里。耕地1,080亩。35户,158人。地名含义见后房身。

三义井 自然村

满堂红乡人民政府驻地。有乡人民政府机关和供销社、粮库、银行营业所、地区医院、邮电支局、食品站、乡办工厂及中、小学等单位。耕地1,408亩,产粮谷及黑瓜子。猪、鸡饲养业亦较发展。87户,354口人。相传早年住户打井时发现三个泉眼,一时传为佳话,遂称该地名“三眼井”。今称“三义井”

后孙家窝堡 自然村

位于三义井东,相距2.5公里。耕地1,560亩。33户,161口人。村落形成于养息牧场开垦后,因孙姓得名。后成两个聚落,按方位分为前、后孙家窝堡。

前孙家窝堡 自然村

位于三义井东,相距2.5公里。耕地1,200亩。畜禽饲养业发展亦较快,多养鸡专业户。27户,134ロ人。地名含义见后孙家窝堡。

沈家窝堡 自然村

位于三义井南偏东,相距3.2公里。耕地1,700亩,除粮谷作物外,花生及向日葵等油料作物较多,畜禽饲养业发展较快,多养牛、羊及养鸡专业户。52户264口人。村因沈姓得名。

哈巴沁 自然村

位于三义井南偏西,相距3公里。西、南均靠近苇塘河,附近有哈巴沁水库。彰哈北线公路由村东通过。耕地1,440亩。畜禽饲养业近年发展较快,居民多养羊、养鸡,各有专业户。38户,170口人。哈巴沁为蒙古语地名,读音应作“哈巴其拉”,意为狭窄,该地名因地形而得。解放后该村曾为第五区人民政府驻地。

差大马 村民委员会

驻地东差大马。位于满堂红乡南部。多丘陵地。耕地15,054亩,以农业为主,作物除粮谷外,多花生、向日葵和黑瓜子。集体和个人的林木较多。畜禽饲养业发展亦较快,有养牛、养鸡专业户。全村398户,1,857口人。辖10自然村。以驻地得村名。

东差大马 自然村

是差大马村民委员会驻地。位于三义井东南,相距8.5公里,县城西北38.7公里。彰哈北线公路由村西通过,设有站点。耕地1,600亩。多花生、向日葵等油料作物。林地面积亦较多。60户,297ロ人。差大马一名,据传说早年有名蔡达木的于该处定居,遂名“察达木”,后谐音称差大马,居民中亦多传说早年蒙古“王爷”在这里牧马曾丢过一匹马,故名此地为“差大马”。今已形成两个聚落,按方位分东差大马和西差大马。

西差大马 自然村

位于三义井南,相距8.6公里。耕地2,704亩。72户,335口人。地名来历见东差大马。

邱家洼子 自然村

位于三义井南,相距7.2公里。耕地1,150亩。37户,183ロ人。村建于养息牧场招垦后,因姓得名。

王家洼子 自然村

位于三义井南偏东,相距7.7公里。耕地1,180亩。42户,197ロ人。村建于养息收场招垦后,因姓氏得名。

七家子 自然村

位于三义井南偏东,相距6.3公里。耕地1,800亩。59户,242ロ人。

东四家子 自然村

位于三义井南,相距5公里。苇塘河南,彰哈北线公路由该村通过,设有站点。有耕地1,950亩。58户,264ロ人。今四家子已分为五个村落,早年均冠以姓氏区别之,如程四家子、彭四家子、李四家子、訾四家子等,今按方位以东四家子、北四家子、南四家子、佟四家子、腰四家子等称之。

北四家子 自然村

位于三义井南偏西,相距4.5公里。苇塘河南,地近哈巴沁水库。村东有苇塘河桥,建于1967年,桥长50米。有耕地1,550亩。村北有草地1,000亩。27户,119口人。早年该地曾名程四家子,今更名北四家子。村北0.5公里处有一辽金时期墓地。

南四家子 自然村

位于三义井南,相距6.3公里。村东有苇塘河支流,西有马蹄山。靠近彰哈北线公路。有耕地1,720亩。22户,122口人。早年因居民有彭、路、李等姓,在此落户建村,曾名彭四家子、李四家子,今更名南四家子。

佟四家子 自然村

位于三义井南,相距5.3公里。地近苇塘河及彰哈北线公路,因居民中佟姓得名。

腰四家子 自然村

位于三义井南,相距5.2公里。村附近有苇塘河支流,靠近彰哈北线公路。耕地1,400亩。21户,98ロ人。土质瘠薄,过去称为“穷乡僻壤”,1982年因种黑瓜子收入增多,成为富裕村。早年因有訾、李等姓居住,曾名訾四家子、李四家子。因处南、北四家子之间更名为腰四家子。

大板 村民委员会

驻地后大板。位于满堂红乡东南部。多丘陵地,耕地7,608亩,以农业为主。林地面积较多,集体林和个体林地14,000余亩。全村269户,1,150ロ人。辖5自然村。以驻地得村名

后大板 自然村

是大板村民委员会驻地。位于三义井东南,相距7。5公里,县城西北37.2公里。柳河西岸,附近有大板水库。耕地1,650亩。69户,273口人。蒙古语地名。该地多沙坨子,据传早年人们走至该地时常好“转向”、“迷路”,蒙语称之“土尔日代”。今演变为大板名。村内有供销商店。

前大板 自然村

位于三义井东南,相距8.7公里,柳河西岸。耕地1,290亩。43户,170口人。地名含义见后大板。

吴宝湾子 自然村

位于三义井东南,相距10.6公里。地处柳河西岸河湾中。有耕地2,312亩。84户,379人。村約建于清道光年间。早年柳河东滚,形成河湾子,有名吴宝的于该地定居,后遂得名。村内有小学。

清泉 自然村

位于三义井东南,相距10公里。柳河支流西侧。有耕地1,056亩。29户,147ロ人。早年与吴宝湾子是一个自然村。1962年始自成村落。因该地附近有沟,内有泉,泉水清澈,遂得名。

小三家子 自然村

位于三义井东,相距7公里。柳河西岸,彰哈北线公路由村西南通过。有耕地1,300亩。44户,181口人。村建于清光绪年间,相传该地为居住在柳河东的一蒙古族人名“毕里滚”的地窝堡,有佃户黄姓等三家居住,遂得名小三家子。1973年以前附近有一小村名黄土梁,今已与小三家子合并。

沙家 村民委员会

驻地施家窝堡。位于满堂红乡东南部。耕地7,041亩,以农业为主。林地面积较多。有集体林和个体林地近万亩。全村222户,1,015ロ人。原为大板生产大队。1984年划出施家窝堡、陈家窝堡、沙家窝堡、茴菜沟4个自然村,建立沙家村。以沙家窝堡得村名。

施家窝堡 自然村

是沙家村民委员会驻地。位于三义井东南,相距4.8公里,县城西北38.8公里。施家河东岸,村北有施家水库。耕地1,087亩。27户,131口人。地名因施姓而得。

陈家窝堡 自然村

位于三义井东,相距5.9公里。柳河西,附近有大板水库,彰哈北线公路由村北通过。有耕地1,800亩。养羊业发展较快,有专业户。62户,303ロ人。村约建于清道光年间,因陈姓得名。村南1公里有一古城址,南北长250米,东西宽200米。有东城墙遗迹和铁箭头,墨釉瓮等遗物,为辽金时期遗址。

沙家窝堡 自然村

位于三义井东南,相距4.5公里。附近有施家水库。有耕地1,878亩。65户,291ロ人。因沙姓得村名。

茴菜沟 自然村

位于三义井东南,相距5.7公里。西有施家水库,东有大板水库。有耕地2,276亩。68户,290ロ人。养羊业发展较快,有专业户。相传早年因该地沟内长满茴菜而得名。

铁西牛心屯地名来历(彰武县满堂红乡村屯名字来源)(3)

蘑菇沟村

蘑菇沟 村民委员会

位于满堂红乡东北部。驻地系新建居民点。三义井东北,相距5.8公里,县城西北43.4公里。地势西高东低属丘陵地形。耕地8,042亩,以农业为主。林地面积较多,有国有林、集体林、个体林面积一万多亩。全村312户,1,426口人。辖8自然村。1962年曾名“东升”大队,1980年因重名更为蘑菇沟大队。现为蘑菇沟村。

下蘑菇沟 自然村

位于三义井东北,相距6.3公里。柳河西,东有程沟水库,北有闹德海水库。南靠近彰哈北线公路。有耕地850亩。82户,146ロ人。近年居民多有养蜂者。该地附近有沟,当地居民传说早年沟中多长蘑菇,遂名蘑菇沟。

上蘑菇沟 自然村

位于三义井东北,相距5.8公里。村附近有一柳河支流。有耕地1,150亩。34户,163口人。畜禽饲养业近年发展较快,居民多养牛、羊,养鸡、养蜂,各有专业户。地名来历见下落菇沟。

前韩家店 自然村

位于三义井东偏北,相距6.2公里。柳河西,村北有彰哈北线公路通过。有耕地650亩。23户,101口人。早年该地为通往库伦之要路,相传有韩姓于该地开店而得名。后聚落增多,今分前韩家店、后韩家店和中韩家店。

中韩家店 自然村

位于三义井东偏北,相距6.1公里。柳河西岸,北有韩家店水库,村南有彰哈北线公路通过。有耕地1,200亩。50户,201ロ人。地名含义见前韩家店。村北0.5公里处有一青铜时期遗址,曾于该地采集到石斧等古遗物。

后韩家店 自然村

位于三义井东偏北,相距5.7公里。柳河西岸,村西北有韩家店水库,村南有彰哈北线公路通过。有耕地1,150亩。29户,130口人。地名来历见前韩家店。

霍家沟 自然村

位于三义井东北,相距7.5公里,柳河西岸。南有柳河支流和韩家店水库。有耕地842亩。23户,111口人。村约建于清道光年间。因姓得名。

程 沟 自然村

位于三义井东北,相距7.8公里,柳河西岸。村南有一柳河支流,西有程沟水库。有耕地1,250亩。45户,232ロ人。为蒙古语地名。读音应作“冲胡鲁”,意为周围都是泥塘。后谐其音名程沟。1981年于村西发现一辽金时期墓葬,墓边青砖完整。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闹德海 自然村

位于三义井东北,相距8公里。柳河南岸,为柳河东西向转南北向的折角处。河北为内蒙古科尔沁后旗地。村西有闹得海水库拦沙大坝,设有水库管理所。耕地950亩。80户,342口人。“闹德海”为蒙古语“敖套壕”的转音,意为粉砂或白沙的大湾子。

十家子 村民委员会

驻地十家子。位于满堂红乡北部。地属半丘陵半平原。有耕地10,262亩。以农业为主。作物除粮谷、油料外,多黑瓜子。林地面积较多。有国有、集体、个体林地18,00余亩。全村338户,1,522口人。辖7自然村。因驻地得村名。

十家子 自然村

系十家子村民委员会驻地。位于三义井北,相距32公里,县城西北45.5公里。村北有闹德海水库,彰哈北线公路由村中通过,设有站点。村内有小学和供销商店。耕地2,700亩。多油料及黑瓜子等作物。林地5,000余亩。117户,546ロ人。相传是以早年该地居民户数而得名。

王家店 自然村

位于三义井北偏东,相距6.1公里。村北有闹德海水库。耕地2,000亩。61户,285口人。村约建于清道光年间。相传早年因有王姓于该处开店而得名。村西北1公里处有一辽金时期遗址。

西穆家窝堡 自然村

位于三义井东北,相距2.3公里。村西有施家河支流,村西北有季家水库。耕地1,000亩。29户,140口人。村约建于清道光年间,因穆姓得名。后聚落增多,跨施家河两岸,遂以河为界,分东穆家窝堡和西穆家窝堡。

东穆家窝堡 自然村

位于三义井东北,相距2.9公里。西有施家河、西北有季家水库。彰哈北线公路由村北通过。耕地1,100亩。近年畜牧业发展较快,居民多养牛,有专业户。37户,157口人。地名含义见西穆家窝堡。

前季家店 自然村

位于三义井北偏东,相距2.7公里。村北有彰哈北线公路通过,村西有季家水库。有果园1个,占地80亩。耕地1,462亩。34户,138ロ人。相传因早年有季姓于该地开过店得名。后分前季家店和后季家店。

后季家店 自然村

位于三义井东北,相距2.7公里。村在彰哈北线公路北侧。有耕地900亩。31户,124口人。地名来历见前季家店。

韩家杖子 自然村

位于三义井东北,相距3.9公里。村北有彰哈北线公路。有耕地1,100亩。29户,132ロ人。村约建于清道光年间。因韩姓得名。1980年10月于村北发现一辽金时期墓葬。

二道沟子 村民委员会

驻地二道沟子。位于满堂红乡西北部。地多丘陵,有耕地10,239亩,以农业为主。作物除粮谷、油料外,多黑瓜子。全村331户,1,413ロ人。辖7自然村。村因驻地得名。

二道沟子 自然村

系二道沟子村民委员会驻地。位于三义井西北,相距4.8公里,县城西北48.5公里。有耕地2,300。多黑瓜子等作物。82户,373ロ人。相传村名因早年该地有两条大沟而得名。

姜家店 自然村

位于三义井西北,相距3.8公里。有耕地1,340亩。59户,245口人。村约建于清道光年间。相传早年该地是一条官大道,居民姜姓曾于该处开过店而得名。

偏坡营子 自然村

位于三义井西偏南,相距3.2公里,苇塘河西岸。下游有哈巴沁水库。有耕地1,203亩。34户,139ロ人。村建于光绪年间。因早年居民多于坡上盖房得名。

二龙台 自然村

位于三义井西,相距3.7公里。东南两面有苇塘河支流流过。有耕地1,514亩。39户,170口人。村约建于清道光年间。居民建房于苇塘河两个支流会合点的北面高地上,遂得名二龙台。村东北2公里处有一辽金时期遗址。村北1.5公里处有辽代古墓。

小泉眼沟 自然村

位于三义井西北,相距5.5公里。苇塘河上游东岸。有耕地1,283亩。30户,134ロ人。因村西沟内有小泉,遂名小泉眼沟。

大泉眼沟 自然村

位于三义井西北,相距7公里。苇塘河上游。有耕地1,735亩。59户,231口人。据传村东沟内早年有泉,口粗如碗,流急如注,得名大泉眼沟。村西有一辽金时期遗址。村南400米处有一金元时期遗址。

北洼子 自然村

位于三义井北偏西,相距5.7公里。村附近有公台子水库,稍北有闹德海水库。耕地864亩。近年饲养业发展较快,居民多养猪。28户,121口人。村约建于清道光年间,以地势低洼,处二道沟北,遂得名。

太平 村民委员会

驻地太平庄。位于满堂红乡西北部。土地属丘陵形。耕地7,986亩,以农业为主,作物除粮谷、油料外,多黑瓜子。林地面积较多,国有、集体、个体林地15,000余亩。全村265户,1,162ロ人。辖5自然村,村以驻地得名。

太平庄 自然村

系太平村民委员会驻地。位于三义井西北,相距8公里,县城西北51.2公里。村北有闹德海水库。有耕地1,900亩。65户,293口人。村建于清光绪年间。据传早年有居民从通辽北太平庄迁居此地,沿用了原籍地名。村内设有供销商店和小学。

张家洼子 自然村

位于三义井西北,相距9.2公里。是满堂红乡最西北之村落。北靠闹德海水库。有耕地2,700亩。87户,392口人。村约建于清光绪年间。因地形和姓氏得名。1981年在村西北茨林子发现一辽金时期基地。有五个墓葬,已挖掘四个,墓室为青砖白灰口。

北大沟 自然村

位于三义井西北,相距9.6公里。北隔柳河与库伦相邻。有耕地596亩。24户,112ロ人。村建于清光绪年间。早年曾名六家子。民国十九年(1930年),大雨成灾,村前被水冲成大沟,遂名北大沟。村东北0.5公里,北大沟东沿上有一青铜时遗址,近年曾于该遗址采集到布纹板瓦、鬲足、灰陶片等多件古遗物。

南公台子 自然村

位于三义井北偏西,相距5.5公里。村西有公台子水库,北靠近闹德海水库。有耕地1,500亩。59户,256口人。相传早年该地居民有武姓为官的,取土筑台设靶习射,名该地为“弓台子”。后演变成公台子。聚落增多后分为南公台子和北公台子。

北公台子 自然村

位于三义井北偏西,相距6公里。有耕地930亩。有养鱼专业户。24户,112ロ人。地名来历见南公台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