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悠久的演变的看法(越原始越深刻)

汉字悠久的演变的看法(越原始越深刻)(1)

汉字的构字方法就是所谓“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其中“转注”与“假借”不是造字法,而是用字法。转注是指同义词的意义相互解释。如“老”字和“考”字,就是一对转注字,它们都属“老部”,许慎对“老”字的解释是“老、考也”,“考、老也”。今天就只用“老”字而不用“考”字了,“考”的意义用法已经转移。 假借指借用一个字,去表达别的事物。一般来说,借用一个发音接近或属性近似的字来表达一个新事物。如:早晚的“早”写成“蚤”;“令”本义表命令的会意字,后来又指县令。

从造字角度说,汉字具有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者于一体的特性。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体现了汉族先民无与伦比的聪明智慧。汉字的造字法从“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在“认识”的角度上,它提供了一个对对象的“形象描述→形神兼顾→得意忘形→抽象概括”的系统认识方法的进化模式。


(116)静

汉字悠久的演变的看法(越原始越深刻)(2)


字形演变:

汉字悠久的演变的看法(越原始越深刻)(3)


本义溯源:

”最早见于西周金文,从青从争。“青”字我们已经解释过了(见第115期),本义是指铜块上的铜锈(铜绿);“争”字也解释了(见第108期),本义是“相争”、“争夺”,此处可引申为“止不住”、“顽强”之意。两根会意,“静”最初表示青铜器上绿锈无声无息地顽强生长:

汉字悠久的演变的看法(越原始越深刻)(4)

由青铜器上铜锈擦去后又顽强生出,其过程无声无息,以此来表达“安静”、“默不作声”等义。 大篆“静”字形与上述金文同:

汉字悠久的演变的看法(越原始越深刻)(5)

大篆“静”

小篆“静”亦从青从争,但继承了春秋以来秦国文字的写法:

汉字悠久的演变的看法(越原始越深刻)(6)

小篆“静”

隶变时,对右边的“争”上部之“爪”产生三种写法,见下图。其中第三种将上部爪讹写成“日”的,当时多有流布,不过后来渐不使用了。前两种字形在楷书中得以保留:

汉字悠久的演变的看法(越原始越深刻)(7)

楷书“静”保留了隶书的两种字形:

汉字悠久的演变的看法(越原始越深刻)(8)

”字本义:青铜器上铜锈顽强生长,其过程无声无息,以此来表达“安静”、“默不作声”等义


衍生含义:

汉字悠久的演变的看法(越原始越深刻)(9)


名篇欣赏: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白话文:

残月高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

有谁见到幽居的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缥缈的身影。

它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能懂。

它挑遍了寒冷的树枝也不肯栖息,却躲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苏轼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他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汉字悠久的演变的看法(越原始越深刻)(10)


其他汉字解释:

丹 、 青 、 争 、 修 、 身 、 俭 、 养 、 德 、 道 、 经 、 命 、 全 、 仁 、 义 、 礼 、 智 、 信 ......

汉字悠久的演变的看法(越原始越深刻)(1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