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释文四书五经(书单推荐五经这是能让古人钻研上千年的经典宝藏)
《四书五经》在历史中的地位十分超然,它甚至还被列为过去诸多朝代科举的必考书目。古代的文人墨客们也对这些儒家典籍推崇备至,有人曾说“四书五经六艺,后世文章之始也”,将其视为后世文章的源头和典范。
由此可见四书五经的历史地位是多么的崇高!
但是,为什么《四书五经》的地位能达到这样的高度呢?
很少有人知道。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知道《四书五经》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中地位崇高,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四书五经》为什么能有这么崇高的文学地位。
要想明白这个问题的答案,了解古人之所以这么推崇《四书五经》的原因,我们需要一本一本的分析其典故和内容。
为了让各位对《四书五经》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能多了解一下其典故和内容,所以我写《四书五经》的系列书单推荐。
在关于《四书五经》系列书单的推荐和讲解中,上两期文章我们已经讲了《四书》部分的所有书籍和《五经》部分的《诗》和《书》了。
而今天的这一篇文章,我们就接着上一期的文章的步伐,继续来聊聊《五经》里剩下的书籍。
《礼记》
《五经》里的《礼》,就是我们现在讲的《礼记》,它又名《小戴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很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总共二十卷四十九篇,成书于汉代,是西汉的礼学家戴圣所编写的。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写先秦的礼制,充分地展示了先秦时期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和美学思想。
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同时也是后世文人们研究先秦社会最重要的历史资料。它的章法谨严,语言风格多变,其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乃至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都有着重要影响。
比如哲学思想里的天道观、宇宙观和人生观,教育思想里的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和学校管理,政治思想里的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里的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都是《礼记》带给我们的珍藏。
关于《礼记》的哲学思想,在《礼记·表记》里有云:
“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不以其所不能者愧人。是故圣人之制行也,不制以己,使民有所劝免愧耻,以行其言。”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不能以自己所能做到的事情去责备别人,也不能以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便让人家感到惭愧。君子在制定行为标准的时候,不是以自己为标准,要以大多数人能做到且认同的标准来制定,才能使知道努力的人有所劝勉,不知道努力的人有所羞愧,最终共同去执行。
《礼记》继承和发挥了先秦儒家的伦理思想,以整体性、相关性的视界来看待社会与人生,它警惕人际关系中个人中心主义的膨胀,认为彼此以自身道义来互相指责是错误的,不能以己之所能愧人之所不能。
关于《礼记》的政治思想,在书里也有这么一段话: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段话是《礼记》里关于理想社会——大同社会的一个纲领说明,在我们的中小学教材中也特别地刊登了这一篇文章。
这段话中的“大道之行也”,指的是政治上的最高境界,通过人人都能得到社会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等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为后世每一代执政者的社会目标和社会理念指明方向。
在儒家诸多经典名著中,《礼记》一书可以说是最集中、最全面、最系统地记述和阐释了儒家思想学说核心内容的一本经典名著了。
这本书里有许多的篇章都是中国文化史上彪炳千古的典范,除了以上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之外,书中所记载的称谓、辞令、服饰、家教、尊老、丧祭、教化和礼俗等在内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几乎囊括了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堪称中华文明难得的文化宝库。
好了,说完了《礼记》之后,我们接下来一起来看一下《五经》里的第四本书:
《易经》
《五经》里的《易》,也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说的《易经》,它还有一个别名是《周易》,相传为周文王姬昌所作,是儒家和道家都极为推崇的传统经典之一。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周易》并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所以很多人以为的“阴阳太极出自《周易》”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中万象变化的古老典籍,它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作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总结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律及世界中个人的事态发展,被誉为“大道之源”、“群经之首”。
这本书含盖万有、纲纪群伦,内容涉及了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既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也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它是一部无法被超越的哲学典籍,书里面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和谐辨证的哲学思想,迄今为止还一再被许多文学家、哲学家乃至科学家再三研究。
也正是因为易经涵盖广泛,既有对自然法则深入且独到的诠释,也有的辩驳的哲学思想及逻辑思维,后世的许多文人学子们才将它奉为圭臬。
这些人中不乏蜚声中外的大家巨掣,比如老子、孔子等等,都曾受到过《易经》的启发,先秦的诸子百家学派,其理念和宗旨也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易经影响。
比如老子就将《易经》的思想精华融入到了《道德经》之中,创造出了一个以辩证思维为核心的哲学体系。他构造出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万物起源图式,正是源于《易经》里记载的事物统一性;而“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也正是源于《易经》里记载的事态变换。物极则反、对立面相互转化,老子提出的这些清晰而明确的哲学思想都在易经通过爻辞、对爻象在卦体中的不同位置使用吉凶等结语中有所反映。
孔子也深得易经之道,他提出的关于正名这一政治主张以及关于举一反三的类推思想,也都在《易经》的推演规律中有所表现,孔子在把《易经》的推演规律明确化之后才提出类推思想,将推演规律扩大到了社会政治领域后才提出了“正名”学说。
被誉为群经之首的《易经》,不仅对中国传统哲学具有深远影响,在世界的文化史上,它的地位也极为崇高。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西方科学家做出的成绩,有不少被中国古代科学家早就做出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之一是古代科学家自幼学习《周易》,掌握了一套古代西方科学家们不曾掌握的一把打开宇宙迷宫之门的金钥匙。”
美国哲学家卡普拉:可以把《易经》看成是中国思想和文化的核心。权威们认为它在中国二千多年来所享有的地位只有其它文化中的《吠陀》和《圣经》可以相比。它在二千多年中,保持了自己的生命力。
日本在19世纪下半叶的明治维新时期还特别规定了,不懂易经者,不得入阁。
不仅是在文化史上影响深远,在现代科学技术方面,《易经》的影响也不小。
欧洲哲学权威C.G捷恩谈到世界人类唯一的智慧宝典时,首推的就是中国的《易经》:“在科学方面我们所得到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来的事实所推翻,唯独中国的《易经》,亘古常新,相延六千年之久依然具有价值,而与最新的原子物理学颇多相同的地方。”
李约瑟也认为《易经》超时代地显示了宇宙间力场的正极和负极的作用,他曾说过:“中国文明在科学技术史中曾起过从来没有被认识到的巨大作用。”
说到这里,《易经》在古今中外的历史地位,各位应该都很明白了吧!
好啦,因为篇幅的原因,今天这篇文章写到这里就暂时先告一段落了,《五经》系列还剩下的最后一本书——《春秋》,我们就留到下一篇文章再来继续跟大家讲解了。
- 创造了春秋笔法,句句微言大义的儒家经典《春秋》,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四书五经》的下一期文章,我们不见不散!
想看关于《五经》部分前两本书的文章,可以点击文末的链接跳转到那篇文章进行浏览!
原创不易,欢迎点赞关注和转发,这既是对我的支持,也能使各位不错过下一次的更新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