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留法时填的招工表(邓小平留法时填的招工表)

邓小平留法时填的招工表、贺龙的党员登记表……这一件件珍贵的红色文物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邓小平留法时填写的招工表

1921年4月2日,经人介绍,邓小平和几名赴法国勤工俭学的四川老乡在克鲁梭的施耐德工厂找到了一份临时工作,从此开始了他在法国长达4年多的勤工生活。1997年5月,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访华时送给江泽民同志一件国礼——《邓小平1921年留法勤工俭学时期的工卡》(复制件),这是新发现的邓小平留法时填写的首张材料。江泽民同志把这张工卡送给了卓琳。在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到来之前,卓琳同志又把它作为中法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物证送给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展出。

邓小平留法时填的招工表(邓小平留法时填的招工表)(1)

邓小平留法勤工俭学时填写的施耐德公司招工表。

  该文物为1921年邓小平留法勤工俭学时填写的施耐德公司招工表,现存邓小平故居陈列馆。

  带着满腔的爱国之情和救国理想,1920年9月11日,邓小平与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的80余名同学,一起登上从上海开往法国的邮轮“盎特莱蓬”号,开启了向世界求新知、向实践求真理的旅程。

  在经历了30余天、3万多里的海上旅程后,1920年10月19日,邓小平一行在法国登陆。与想象中的繁华景象不同,迎接他们的是一片萧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整个欧洲大陆的经济受到战争严重冲击,通货膨胀严重,工厂纷纷倒闭,失业工人数量急剧增加。邓小平只能和同学们一起,依靠打零工艰难维持生存。

邓小平留法时填的招工表(邓小平留法时填的招工表)(2)

邓小平留法时留影。

  1921年4月2日,经人介绍,几名四川老乡和邓小平一起找到了一份临时工作——在克鲁梭的施耐德工厂做技工,从此,长达4年多的勤工生活开始与邓小平相伴。

  在这家当时法国最大的军工厂里,铁道、机械、枪炮、冶铁、建筑、翻砂、电气等工种一应俱全。邓小平当时的工作是在轧钢车间当轧钢工,这份工作劳动强度很大,在40多摄氏度的车间内,工人们要不停地使用长把铁钳,夹住几十公斤重的钢条往返运输。邓小平每周工作时间长达50多小时,常有夜间加班任务。工作中,一不留神就会被炽热的钢条刺伤或烫伤,当时邓小平年仅16岁,对他而言,这份工作不可谓不苦。更令邓小平难以忍受的是来自资本家的欺压:每天一上班,工头就会在工人身边不停催促,工人稍有失误,便会遭到辱骂和叱责。法国工厂给中国留学生开出的工资非常低廉,每天10法郎,这些钱在当时的法国连基本饮食都无法保障,邓小平和同乡午餐时只能吃几片面包充饥。1个月后,邓小平清算收入时发现,自己不仅没有存下任何积蓄,反倒赔进去100多法郎。

  在施耐德工厂勤工俭学的时间虽然不长,但给第一次踏入社会的邓小平带来很多启示。他对现代化大工业生产有了初步认识,接触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亲身体验了工人阶级在资本家剥削压迫下的悲惨生活。“生活的痛苦,资本家走狗——工头的辱骂,使我直接的或间接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最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略有感觉。”若干年后,邓小平对自己在施耐德工厂的这段经历做出了上述总结。更为重要的是,邓小平在施耐德工厂结识了在华工和勤工俭学学生中开展工作的中共党员赵世炎等人,这对邓小平日后走上革命之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作者:刘常 系国防大学教师)

贺龙的党员登记表

这是贺龙在大革命失败、党的事业陷入谷底时,主动放弃唾手可得的荣华富贵,毅然决然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党员登记表。它充分见证和体现了贺龙“大路不走走小路、皮鞋不穿穿草鞋”的革命理想,承载着贺龙主动抛弃国民党反动派的高官厚禄,坚定选择并跟定中国共产党奋斗的崇高信仰。

邓小平留法时填的招工表(邓小平留法时填的招工表)(3)

贺龙的党员登记表

  这份陈列在贺龙纪念馆里的《党员登记表》,填表人是贺云青。云青,是贺龙的字号。历经90多年风雨沧桑,这张入党登记表纸面早已泛黄,但表中字迹依然清晰可见,诉说着贺龙的那段传奇。

  1896年,贺龙出生在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期的贺龙就以愤世嫉俗、仗义疏财、敢于同恶势力相抗争而名振四方。在辛亥革命影响下,贺龙从事反帝反封建的武装斗争,靠着“两把菜刀”闹革命,组织起一支农民革命武装。贺龙带领这支革命队伍历尽曲折,发展壮大,并在讨袁护国、护法战争及北伐战争中屡建战功,由此升任国民革命军第20军军长。此时的他不断追求真理,已成为共产主义信仰者。

  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4·12”“7·15”政变相继爆发,反革命的阴云笼罩中华大地,无数共产党人被通缉、逮捕、囚禁和屠杀。此时作为20军军长的贺龙拥有7000多兵力,是各方势力竞相争取的对象。为拉拢贺龙,国民党反动政府给他送来了500万块光洋和委任他为汉阳兵工厂和武汉卫戍司令的任命状,只要贺龙点头,这一切即可收入囊中。

  关乎民族命运的南昌起义一触即发。是与国民党反动派同流合污,享受高官厚禄?还是冒着掉脑袋的危险,跟着共产党在南昌起义,从此踏上一条生死未卜的革命之路?贺龙用行动给出了答案。他断然拒绝了反动政府的拉拢,坚定地站在共产党和工农大众一边,担任起义军总指挥,率部参加了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引来了反革命武装的疯狂反扑,起义部队被迫南下转移。转战途中,贺龙反复向周恩来提出入党申请。1927年8月27日,在周恩来的安排下,经周逸群、谭平山介绍,在江西瑞金绵江中学,贺龙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他郑重地递交了这份《党员登记表》,凝神肃立,面向党旗,庄严宣誓。自此,贺龙成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开启了与党患难与共、为党奋斗不息的辉煌人生。

邓小平留法时填的招工表(邓小平留法时填的招工表)(4)

1937年春,贺龙在陕西富平县庄里镇。

  正确的入党动机是确保思想入党、成长为优秀共产党员的前提条件。贺龙在革命的危急关头,选择加入党的队伍,彰显出舍家纾难,勇往直前,肩负起民族兴亡的责任担当。(作者:付土旺 系空军指挥学院教师)

一座杨家祠和一份通告

位于广州市越秀区越华路116号的杨匏安旧居陈列馆(杨家祠)内,有一件写着《通告第62号》的文物复制件,内容是动员中共各级党组织积极为黄埔军校招生。为何这件文物会在一位革命者的旧居陈列馆出现?

邓小平留法时填的招工表(邓小平留法时填的招工表)(5)

《通告第62号》

  杨匏安,中国最早一批系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行者,中国共产党最早的53名党员之一,自1918年长居于杨家祠。1919年11月,他撰写的《马克思主义》连刊19天,是华南地区最早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与李大钊的著名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几乎同时问世,因此有了“北李南杨”之称。杨匏安的居所也是党的重要活动据点。一座杨家祠,见证着上世纪20年代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潮在广东燃起的星星之火。

  党的重要人物经常在杨家祠开会。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这里是广州共产主义小组活动的地方,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这里是广东区委活动的地方,中共三大召开时,它是三大的总后勤部,中共三大的会场选址、会场布置、代表接引、食宿安排等都在这里筹备。瞿秋白在杨家祠住过一段时间,在那里教唱国际歌,和杨匏安一起领导工人运动。

  在这个进深不到10米,仅有100多平方米的小院落里,聚集着思想先进的知识分子、朝气蓬勃的青年学生和追求进步的工人们。杨家祠开办了注音字母教导团,利用讲课、唱歌来进行革命宣传活动。杨匏安、杨章甫、谭平山、谭植棠等最早期的共产党员,都在这里当起了教员。杨家祠成为掩护共产党组织活动的一处重要场所,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陈独秀也曾来过这里。

  1924年6月16日,广州东郊的长洲黄埔岛上,一所由国共两党携手合作,拥有900余人的新式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正式建校。孙中山自省:“革命13年皆失败,就是因为只有革命党,而没有革命军。”因此,黄埔军校成立的初衷,便是为中国革命培养骨干力量。由此,多少豪杰俊彦脱颖而出,中国的命运之弦为之拨动。

  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4年5月5日,黄埔军校正式开学,6月16日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孙中山出席开学典礼并发表重要演说。从此,黄埔军校如同树起的一面革命旗帜,成为全国革命青年向往的地方。

  中国共产党从黄埔军校第一期开始,就积极选送和推荐革命青年报考军校。1925年11月,中共中央曾专门发出62号通告,指示各地党组织积极选派党团员和进步青年报考黄埔军校。通告还特别强调:“此事关系甚大,各地万勿忽视。”

  该令要求前往广州的这些中共党员、共青团员,须带介绍信到中共广东区委报到。区委标明为“粤华路、省署东、杨家祠、杨匏安转”。杨家祠也就成为党团员前往黄埔军校的中转站。

  黄埔军校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大量的军政人才,他们成长为人民军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骨干力量。正如朱德指出:“大革命时代,许多进行军事运动的同志,……对我军的创建是有功劳的,没有他们所进行的军事运动,就不能有独立团;就不能有南昌、秋收、广州、湘南等起义。”可以说,“没有黄埔军校,就没有国共两党的军队,就没有后来的中国历史。”

  一份黄埔军校的招生文件,一位中共党员的家,两个文物连在一起,向人们无声地诉说着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进行军事工作的努力,同时展示着共产党人的赤胆忠诚与宽广胸怀。(作者:刘波 系国防大学教师)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6月16日 第 12 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